亩产 800 斤的花鲢精养关键点

花鲢价格高 , 销路不愁 , 所以很多人看好花鲢养殖 , 尤其是现在全国退养还湖呼声一片 , 这让花鲢精养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那么 , 精养花鲢怎样做才能赚钱呢 ? 今天这篇文章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 放养密度 |

花鲢养殖中 , 遇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放苗密度 : 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密度过大。在长期跟养殖户打交道中 , 发现其中有养殖户想当然地投苗 : 既然要高产 , 那一亩花鲢放 600 尾 , 白鲢 400 尾 , 平均就算 2 斤 -2 斤半 / 尾 , 也可以收获 2 千多斤 / 亩。实际上 , 一年下来 , 可能放进去的鱼苗是 0.5-1 斤 , 养了一年也就1 斤多点。这就超出了水体利用光合作用培育饵料来生产花白鲢的极限。水体中的藻类能利用光合作用的水深大多不会超过 3 米 , 这些藻类吸收光的能量有一定限度 , 如果产量还要往上升 , 那就只有人为地往水体里投料。

正常的放养量应是根据亩产量倒推 , 如果预计的亩产量是 600 斤 , 那上市规格是 2.5-3 斤 , 除以这个数 , 得出200-240 尾 / 亩的苗种放养数 , 算上损耗 , 总的放养尾数也不应超过 300 尾 /亩。

| 放养鱼苗规格 |

第二个问题就是放苗规格 : 规格放大了苗种投入大 , 放小了浪费养殖水体前期资源 , 这个需要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鱼市场价格走势决定。这里以四川为例 , 这边的价格在每年的 6-8 月份最高 , 主体鱼应按在这个时候上市最佳。所以投入的苗种就要有一半以上的大规格 , 或者全部投放 1 斤以上的大规格苗种。其次 , 在高温季节 , 如果载鱼量过大 , 也容易导致缺氧 , 增加养殖风险;另外 , 当大个体的鱼起捕掉一部分 , 小个体鱼生长加快。

| 施肥的选择 |

第三个问题就是施肥问题 : 化肥好 , 还是生物肥好 , 还是菌种好 ? 是单用,还是轮流用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把众多高产的案例汇集在一起一分析 ,都是生肥物、菌种、化肥、有机肥轮流用 , 三者各有优势。

花鲢养殖中 , 普遍会遇到用了好多产品 , 水就是肥不起来的情况。因为在肥水养殖中 , 还缺乏像测土施肥这样的检测仪器 , 这时就需要根据经验 , 去试验性肥水。我在实践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当把复合乳酸菌、碳源 , 有时或是氨基酸一补充进去 , 水很快就肥起来了。说明水肥不起来 , 根本原因还是水体缺乏某些成分。

| 施肥的频率 |

第四个问题就是施肥的频率 : 经常会有人问 , 是半个月还是十天 , 甚至一周用一次好 ?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精养塘的投料 , 不然难道把亩产提高到 4000-5000 斤 , 两三天投一次料就能达到 ?

当然对于肥水养花鲢 , 虽不至于天天施肥 , 但最好也两三天一次。

有人说阴天光合作用弱 , 所以阴雨连绵就不施。其实不对 , 阴天光合作用差一点 , 但仍有 , 同时花鲢也不会因为阴天就不吃东西 , 如果不施肥 , 那就投粉料。

| 花白鲢搭配比例 |

第五个问题是花白鲢的搭配比例 :

比例这个问题 , 没有统一的标准 , 每一个鱼塘都是一个独立的案例。但有一个原则 , 当向水体中只要补充有机肥就可以增大花鲢的比例 , 因为有了浮游动物繁殖的基础。但同时还需向水体里补充菌种和氮、磷。只有补充的次数越多 ,量足够 , 就可以直至把花鲢的比例增加到 80%。(肖建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