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思(散文)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故乡
  • 发布时间:2018-05-30 14:53

  阳春三月,万物竟发,生机勃勃。

  周末的清早,我跨上摩托车一溜烟出了县城,车轮在宽展的柏油路上飞驰,路边的树木一掠而过。不知不觉间,我就来到大禹渡渠首,沿着灌渠新修的公路向东,然后折南顺坡而下……大约一刻钟,我的老家——许家坡,便呈现在我的眼前。

  自从参加了工作,特别是在县城购买了单元房后,回老家的次数就日渐稀少了。但我对老家的拳拳之心未变。特别是随着寒暑更替,乌发变成了华发,

  思乡之情尤为浓烈……

  我的家乡,位于黄河岸畔,家乡人依托宽绰肥腴的黄河滩涂,规模发展小麦、棉花、玉米,还有芦笋,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芝麻开花。故乡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着实让我钦佩。故乡人靠勤劳和智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崭露头角,争一流,铸辉煌,使周边的村庄羡慕不已,平川的姑娘纷纷嫁到我们坡下。这一变化,在老辈人眼里,觉得稀奇,不可思议。在与家乡人的闲聊中,几位年逾七旬的老者欣喜地告诉我,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有三大变化,让他们做梦都不曾想到过,但如今却变成了现实。一是东沿河公路从村中穿过,开通了公共汽车,每天三、四趟,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村民出行极为便利;二是村与村之间铺了油路,巷与巷之间水泥路,下雨天脚不沾泥不是瞎吹,三个自然村都建起了休闲广场,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生活充实了,打麻将赌博搞歪门邪道的人少了,跳舞唱歌追求时尚高雅的人多了;三是摩托车家家都有,手机、电话几尽普及,私家小轿车,短短几年就有20多辆。故乡人腰包鼓了,富而思进的劲头更足,资金、信息在故乡集聚。年轻人结婚时,嫁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摩托车、沙发、电视机,如今是单元楼、电脑、小轿车。电脑进入普通人家,互联网让故乡人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在闲谈中,我明显感觉到故乡人的团结协作意识强了。几位老者如数家珍,咱村许管存、杨家寨的董天妮都是大能人,不仅自己抓住国家农机直补的大好时机,购置了收割机、旋耕犁等农机具,还吸纳有农机的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抱成团一起闯市场,打天下。说着说着,“啧、啧”赞叹之声不绝入耳。

  家乡,生我养我的热土。家乡,这个充满朝气,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母亲河的臂弯里而熠熠生辉。

  家乡,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山西 许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