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青年
- 来源:红豆
smarty:if $article.tag?>- 关键字:失业,兴奋,记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4-29 18:58
一
一九四九年以后,旅行家潘德明先生
销声匿迹地活了二十七年,他育有六个孩子
长期失业(打理过父亲的
裁缝生意,也兼画宫灯)
在困顿的生活中死于心肌梗塞
溢美者把他的死因拔高为
过度兴奋。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能的
但现实往往长着另一副欲言又止的面孔
他的晚年,那些发生在民国的个体传奇
曾经幻觉一样教育着记忆
曾经风吹草动般,不宜触及
二
此前,这个以和为贵的国度枪声不断
十四年御外,三年兄弟阋于墙
旅行家的梦想戛然而止——
辽阔山河已无青春可供潘德明歇脚
真理,不得不在杀戮中
谋求破坏性保护:他捐出了
巨额善款——善款并非他的热血
但国难家仇之际,万物皆血
他藏起了乱世的荣光
乱世不辞荣光但已无荣光从大地漫上嘴唇
三
未来的旅行家潘德明在南京开有
一家西餐店。早些时候
他是上海南洋高等商业学校的
两年制学生;再早些時候
他是湖州一个少年喜欢游泳、登山和探险
一九三〇年夏天,七位上海青年
在《申报》发表沸腾的宣言
准备徒步走遍亚洲——这则消息
替潘德明关闭了西餐店
他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步行团的第八位成员
——这一年他二十二岁,风华正茂
四
未来的旅行家在杭州追赶上了
已经出发的队伍,事情却很快变得虎头蛇尾
从广西出境时,一半人马已不见踪影
刚到越南,亚细亚步行团只剩一位加盟者
异国的黄昏落日沉默,旅行进退维谷
旅行家潘德明,已经没有人可以征求意见
一九三一年,元旦这天
他在西贡买下一辆英制蓝翎牌自行车
并顺手扔掉了亚细亚步行团的
旗子——徒步亚洲的目标
就这样被壮游世界的计划取而代之
五
“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
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
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
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
潘德明的行囊里,装有一个罗盘
一张世界地图,和一本自制的
四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扉页上他写下
这样的旅行自叙,诫勉一个人的行程——
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学校,他的教科书
他的读书方法,他的奖励金
有朝一日会成为旅行者的
集体准则:要么效仿,要么超越
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学校,他的教科书
他的读书方法,他的奖励金
有朝一日会成为旅行者的
集体准则:要么效仿,要么超越
六
“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在新加坡,华商胡文虎第一个留墨
在印度,总理接见了他
甘地送给他一幅绝食期间亲手织成的
粗麻布印度国旗
访过中国的泰戈尔与他合影
在德国,元首为他画了一幅肖像
在法国,总统和总理把他视为
座上宾客,寓居巴黎治病的东北少帅
送他“壮游”两字;在英国
首相以谚称许:“经历是智慧之母。”
在美国,喜欢旅行的轮椅总统
与他相见如故,并赠他一枚金牌
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和他倾心长谈;在希腊奥林匹亚
他替没有派员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国民政府
写道:“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七
风光,险阻,遍地纸上谈兵
除了旅行家;遗忘的现实自有借口
除了梦想;每一封家书
都值得期待,除了坏消息——
“现在我说的中国话
自己也不知道是哪里人了,完全的湖州话
已经不能说了,只能说六成
上海话大概能说六成
国语呢,是带有南京话的五成
父母亲大人,这很有趣吧。”
更为有趣的是——点头是NO的风俗
曾让年轻的旅行家南辕北辙
而澳洲土著的盛情
是请客人吃蛴螬羹和烤蜥蜴……
八
七年四十多个国家,数万公里行程
五百七一枚各国邮戳,一千二百个
中外团体的签名,诸多名流政要的
赠言手迹——旅行家潘德明
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了
一次不可思议的出行——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他回到上海,即将占据报端的
却是来自卢沟桥的子弹
射穿城墙。所谓命运,山河跌宕
时代的麦哲伦和徐霞客之心
随着民国黄金十年的
骤然停摆,成为被湮没的世纪绝唱
九
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会员
热烈地谈论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骑游奖
潘的壮游……哦,曾有
七位上海青年,也像他们那样
热烈地在报上发表宣言
但骑游是一回事,骑游奖
是另一回事——天堂里没有协会
也没有为竞赛颁发的奖项
潘的壮游……哦,行程越远
世界就变得越发简单
(被策划的冒险是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事业
挑战画蛇添足的饥渴)
潘的壮游……哦,知音在喜悦
潘的壮游……磨砺已经凝固
王夫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