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从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综合医院如何建立“平战结合”的模式,以应对疫情下的应急救治任务。
面对疫情,医院建筑在应对传染病的过程中应不断修正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借鉴人防“平战结合” 的模式建立“平疫结合”的体系是传染病医院和担任应急救治任务的综合医院的应对方法之一。下面从7 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预留室外空地为医疗隔离区
在医院场地的下风向预留自成一区的室外场所,在传染病房和发热门诊一侧布置,尽量与室外停机坪有单独的出口相通,便于物资和人员运输。室外场地保证拥有不少于10000 ㎡的空地用于搭建临时医疗隔离区,并预留排水和供电设施的位置,在48 小时内可接通管线。
二、提供普通病房改为隔离病房的可能
将现有普通病房改造为隔离病房是一种较为快速的方法。针对三种常见病房护理单元平面,我们按照传染病房三区(图1)的要求进行了改造方案比较,发现设有医护双通道、医生专用电梯、病房卫生间朝外的护理单元相对容易改造。(图2~7)
三、规范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设计
2003 年非典后的17 年间医院建设忽视了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设计,出现了位置设置不合理、功能配套不全、流程防护不到位、未考虑开窗通风等问题,增加了医患感染的可能性,影响了救治效率。按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在设计中要把握三点:一是医护、患者流线分设;二是区域划分清晰;三是功能用房完整(图8)。
四、自然通风采光
在医院设计中要保证功能用房通风面积比,保证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楼梯和前室应设可开启外窗;优选内院设计,避免中庭设计。
五、减少“设计接触性感染”
“设计接触性感染”是指因设计不当增加了接触感染的可能性。设计中可在卫生间内设冲厕、洗手的感应装置,尽量减少坐便器,坐便和蹲便宜按1:3 的比例配置,并采取防污水外溅的措施;扶手和台面应尽量减少凹凸;窗台和墙面、地面应选用便于清洗和耐消毒腐蚀的材料;配置消毒设施和手部卫生设施等。
六、完善设备设施
医院供水总管应设紫外线消毒装置;在应急状态下增加人员密集区通风换气次数;通风不良的地方设置强制通风;有条件的可在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室内空气压力梯度。
七、医护保障用房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置不小于50 ㎡的医护休息用餐区,在更衣区增设洗浴间,配置洁净库房和污物间。
八、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完全强调功能优先的建筑体,科学合理的医院设计是保障医院运行的基础。建筑师应从患者角度体会就诊过程,从医生角度认识救治过程;应了解各功能区的关联及功能区自身的特点,了解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要遵从医院管理,通过反复调整比较,把医院运行过程用图纸进行正确表达。这个过程是重复和繁琐的,但一定可以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