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能公司为什么动不动就“谢罪”?
-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日本,娱乐圈,直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20 14:58
日本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不断出现,公司与艺人们应对这些“丑闻”的方式在社交网络上不断放大,一些粉丝与评论者嘲笑他们“没有任何危机处理的能力”,有人提出,日本“艺能管理事务所”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应有更严格的标准与应对策略。
的确,从偶像团体组合SMAP解散时莫名其妙的“谢罪”直播,到5月日本偶像组合TOKIO成员山口达因涉嫌猥亵、最终道歉退出公司,日本艺人身陷丑闻后“谢罪”的身影不断出现,让人们形成一种印象:公司在认真处理此事,艺人在反省,事件终会得到严肃处 理。
这类应对丑闻的“谢罪”,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紧绷情绪,对艺人所属的艺能公司来说,谢罪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至少是挽救公司声誉、切割公司与艺人形象边界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日本的艺人经纪制度与既有规则,让艺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毫无权限。
日本的艺能经纪与管理体系其实并没有完成像美国好莱坞那样的专业分类。在好莱坞,艺人经纪负责接单、为艺人争取更多权益,专门的制作公司负责节目制作,艺人管理、职业培训等工作则由经理人负责。这也可以算是娱乐圈的“三权分立”。虽然近期经理人的权限挤压了经纪人的权限,但在法律上,经纪人需执业资格,不同领域仍有明确法律界限,维护着从艺人到制片方的权益。
日本的现状是,经纪人职能、管理职能和节目制作职能集中在艺能事务所手里,它造成日本艺人在与事务所谈判薪酬、契约管理等各方面极度缺乏话语权。与中国艺人相比,日本艺人收入并没有那么高。女性杂志《女性自身》发布的2018年日本女演员秋季日剧单集收入排名中,排名最高的是米仓凉子—每集收入500万日元(约合30.7万元人民币),新垣结衣单集收入为100万日元(约合6.1万元人民币),之前曾参演电影《小偷家族》的安藤樱则按天计费,6天收入90万日元(约合5.5万元人民币)。每季日剧平均约11集或12集,这也意味着参演一部2018年秋季日剧,收入最高的女演员米仓凉子的剧集收入不会超过400万元人民币。
事务所发掘培养艺人,为艺人招徕工作,管理艺人日常事务,这些都要耗费大量成本,因此,艺能公司不希望艺人轻易解约、独立,它们不仅会抽走高比例收入,行业间还约定几个“无法逾越”的规则。
首先是不希望艺人独立或转事务所。由于聚集过多职能,日本艺能事务所通常在艺人身上耗费过高培养与宣传成本,一些人气艺人一旦独立,会使事务所收入减少,这被认为是“背叛行为”,受到行业抵制,接不到工作—这不是道德制约,而是事务所拥有大量艺人资源,作为各类播出、刊登渠道的媒体,不会冒着拿不到其他艺人的访问与报道机会的危险,贸然搞僵与事务所的关系。
其次是事务所的管理运营标准。不同事务所出于定位不同,会对艺人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基于恋爱、婚姻等领域的约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将粉丝圈入规则的契约方式。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演艺组织或团体常常对日本这类致使艺人权利缺乏保障的做法提出异议,但在一个得到粉丝支持、运转多年的商业系统里,艺人不得不遵守这个商业领域的“行规”。
由此,日本艺人在运营管理、工作机会、职业发展上都高度受制于事务所,出现丑闻时,事务所为避免事态扩大,一般都会第一时间要求艺人出面道歉“谢罪”。社交媒体兴起后,丑闻对艺人与公司的影响更大。公司一旦发现没有办法抑制丑闻,甚至会衡量权益、不惜牺牲艺人个人利益,封杀艺人以保全公司。
也有例外—因与Gesu no Kiwami Otome(ゲスの極み乙女。)乐队主唱川谷绘音爆出丑闻,观众们对模特Becky“印象极差”,公开谢罪105天后才拿到一个复出机会。而同时期另一个爆出类似丑闻的模特Maggy,因所属事务所拥有“非凡公关能力”,压制住媒体报道,职业生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无论如何—事务所仍然大权在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