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 来源:未来教育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04 20:44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所谓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读写本领的能力。因此,作为一位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实际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自己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那么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喜欢,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自主的去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传授方式,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气氛也不佳,为什么呢?因为他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此,老师应注意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者,适当的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从而也就能慢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学生明确自学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那么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且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出适合各人的目标。而目标又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学生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中,必须要设定不要高难度的,遥不可及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这样才不会打击自身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而长期目标的设定就与短期目标不同,学生可以大胆想像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过上什么生活,然后作为目标确立下来,那么就可以为之不断的去奋斗,形成动力的源泉。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的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接受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了。在预习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有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才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其次,认真听讲是吸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5 分钟是关键,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你要集中精力听。它不仅可以解决你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课期间你还可以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可以借机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当堂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
再次,做好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可以采用回忆法,回忆当天学过的内容,把当天学边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过一遍,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
另外,课后复习时还可以适时的看一下参考书。在参考书上有很多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介绍,适时的看看参考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课外练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另外,课后复习时还可以适时的看一下参考书。在参考书上有很多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介绍,适时的看看参考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课外练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育学生善于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学,我们要要求学生尽量备齐工具书,在课堂上一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要求助的就是工具书,然后自己亲自动手查找,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其次,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压缩讲解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共同解决,以此养成学生好问多思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数事实证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借助阅读教学,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自我评判的一种,只有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够不断的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去改进,才能日益进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授予自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语文教学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长沛、陈爱芯等编着,《怎样跨入新世纪—21 世纪的教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赵福成主编,《教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3] 冠清云等主编,《学习的方法》,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