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仅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的责任。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运用化学实验、设置情景,深入浅出,改进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等,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动手能力、想象力、思维力活跃起来,都能主动学习,并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学习。
1 以趣味实验开篇,引发学习的兴趣
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是做一些小实验,像“魔棒点灯”、“水上火舞”、“无字天书”、“空杯生牛奶”等等。学生们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都像在思索这是为什么呀?这时他们神经兴奋,情绪激昂,注意力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为什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了他们学习化学兴趣。然后再结合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学生了解到化学科学与各行各业的相互联系及其重要关系,了解到在现代生活中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们树立要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 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调动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持久,必须做深入的研究,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点长时间保持。好表现是当代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因此,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当“导演”,让学生做“演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而且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学生提出了三套气体发生装置和三套气收集装置。我准备好仪器药品,挑选了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实验完成后同学教师共同分析总结。
3 创设家庭小实验,提高学习的兴趣
引入家庭小实验,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我在做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的生成及其注意的事项等。只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实验操作及观察方法,并交待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纯碳酸钙和浓盐酸反应等等。经过上面的培训,我就立刻向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白醋浸鸡蛋。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产生了兴趣,在家里动手做这个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而鸡蛋壳不见了,极大多数学生做得很成功。第三天在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老师简要解释和指导后并告诉学生醋蛋液的营养及食用疗法,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告诉家人怎样食用醋蛋液,其高兴之情自不言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在家里能不能做?”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由于家庭小实验与教学内容同步,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深化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成功,才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要保证演示实验成功,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多下苦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成功率,加强实验效果。
在学习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因此往往不能每个人每次都成功。改进的方法是:把实验弹性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内取得成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程度好的学生向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热爱化学学习。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名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了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同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金斗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化学学习兴趣[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121-122.
[2] 何海燕,覃拥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兴趣的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16):221+24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