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革新奋进时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四川,消费,领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13 21:40
距离背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 战略提出,已有近十年的时间。
十年中,作为电子信息在消费领域中的底层载体,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箭在弦上的自动驾驶、学习型AI 机器人以及悄然降临的5G 时代……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勾勒了信息化的未来图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社会变得真实可触。
四川也身处这次浪潮之中,形成了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1 年上半年, 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达 2280.9 亿元,已远超2012 年全年的出口交货值总量;同比增长18.0%,占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为85.1%。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以一己之力,拉动了疫情期间四川外贸出口的两位数增长。这其中自然有四川疫情防控得当、沿海地区产能倾斜以及原始基数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四川电子信息制造的确在步入一条体系性优势逐步释放成型的道路。
2020 年,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资产总额刷新为6467.2 亿元,这个数据在2012 年仅为2038.9 亿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一个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的过程。以成都为例,目前已经聚集了捷普、鸿富锦、戴尔、仁宝、业成、纬创、京东方以及鸿富成等八家营收百亿元级企业,相关项目带动2020 年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实现同比17.7% 的逆势增长。在大型头部企业的拉动下,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 年全年营业收入达6666.8 亿元,9 年间年均增长达 13.0%;特别是2017 年至2020 年,电子信息产业的营业收入持续攀升,年均增速接近 20%。
在过去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四川利用低价的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优质的交通配套和招商政策获得了大厂的青睐。但拥有头部企业只是进入电子信息制造的“入门券”,重点在于如何掌握真正的话语权?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所需的制造设备对外依存度高达70%,高端通用芯片领域对外依存甚至达90%。绝大部分的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以及产业技术基础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长期存在。同时,四川布局的大多数电子信息制造龙头企业处于 “微笑曲线”中间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偏低,营业收入利润率不高,再加上制造业自带的高投入属性,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这些短板并不是短期可以弥补的。四川的痛点在于,传统的人口红利优势已渐入尾声,但高质量的人才群体又未能满足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迭新的水平。相关企业带来了市场与机会,如何将这些资源留住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是时候进行一场革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