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传统,文化,语文
  • 发布时间:2021-08-31 20:48

  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满足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路等等方面都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得到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还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将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在中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要让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古诗文等等内容,将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教学的钻研,完美的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培养,教师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都合理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高质量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1 中职语文课堂上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中职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给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员,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有效应用,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民族精神的内容,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的培养教学还能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民族情怀,也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意义的教学,同时满足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民族精神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语文学科也是基于我们的母语实施教学,其中会蕴含着很多人文精神的内容,在教学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将语文学科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让学生更喜欢语文的学习,能够更好的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经常出现不规范行为的现象,让中职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但是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的教学,就可以让中职学生明白更多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以及价值观念,减少不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促进中职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2 在传统文化方面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匮乏,所以也就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偏低,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学生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虽然现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让我们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更加的方便,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对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就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很少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远比传统文化要有趣的多,所以学生也不会主动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这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就更少了。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教学融合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3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漫长历史长河下,有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下来,而语文作为母语学科,自然而然的需要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稍显不足,受到语文课程目标影响较大。在现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框架下,语文课程目标细化为文化目标、实用目标两种。但是具体操作中,教师过分关注使用同目标,文化目标地位不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较为普遍。语文课程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看懂应用文和美术文,丰富文字储备,可以作现代应用文。其次,则是基于语文教学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迪智慧,了解和应付人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内化知识结构。阅读、写作知识学习,是语文课程教学主要任务,其他课程不具备这一功能。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教学困境不容忽视,主要是由于教学目标过分的兼顾文化目标和实用目标,力求在文化目标中学习语文知识,从实用目标学习语文知识。但是,有限教学时间限制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逐步成为了实用目标的附属,受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内容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隐性化特点鲜明,多是隐藏在文言文之中,这样造就了主要追求古汉语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则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无法得到全面落实。此外,现象有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以读、背、讲、记为主要形式,或是朗读、或是背诵全文,以此来感受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化内涵。此种教学方法的实行,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流于表面,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却很少引导学生深层次感知和理解,最终与原本的目标相背离。

  4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学策略

  4.1 深入探究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教学改革下要求中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只会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还应该学会渗透探究教材,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找到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及渗透,并且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这些情况对学生实施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语文知识,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在《合欢树》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回答:文中的母亲为自己的儿子做了哪些事情?母亲去世后儿子的情感变化有哪些?在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分析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母亲的付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的生活化情节进行表演,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情感的体会。在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后,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内容进行升华,让学生回忆自己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进而再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母亲,学会为自己的母亲分担。在这样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再进行教学内容向传统文化上的升华,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课堂上教学的内容。

  4.2 利用教学内容的扩充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给学生创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并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项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收集以及总结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社会环境。这篇文章创作于法国资产阶级当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很多都唯利是图,追求虚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篇文章,主人公为了虚荣借来朋友的钻石项链,但是却弄丢了,之后便开始了10年的打工还债生活,在最后才知道自己借的只是假的钻石项链还的却是真的。在讲解完文章创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朴素低调的传统美德教学,让学生在文章的影响下更好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真理,能够更好的明白传统文化的价值。

  4.3 利用文章中的内容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无趣的教学方式会让中职学校的学生觉得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枯燥,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学会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更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教学中还能够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传统文化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例如,教师在《师说》的教学中,这属于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对文章进行简单的翻译,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在学生对文章翻译和解读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从师的必要性?哪些句子描写的是选择老师的方法和原则?在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的就能够体会到“求师”的重要性,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不耻下问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学习语文知识。

  5 总结

  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也能够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培养,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应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实现对学生更高效、对学生成长更有价值的中职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