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1-09-08 15:43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多样的教学内容,应用题就是其中之一。对学生来说,解答应用题既需要他们仔细地剖析阅读材料,又需要他们探究并应用数学知识,难度比较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将应用题教学作为教学重难点,采用多样且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让学生巩固好基础,更好地面对之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在发展,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在面对应用题时,时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久而久之,小学生便对数学应用题产生了一种厌倦和恐惧的感觉,甚至会害怕数学这门学科。面对这种现象,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重视多样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多个方面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解答数学应用题。

  如,在教授“圆”这节数学知识时,笔者发现一般的应用题,都是千篇一律的给出半径或者直径,引导学生计算其周长的形式。这种应用题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得对其产生排斥的心理,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便转变了应用题教学思路,将应用题与教学情境联系在了一起。在课堂上,笔者设计一个具备情境性质的数学应用题,即小杨与小宋两人都买一辆自行车,他们所买的自行车的车轮大小不同,小杨的自行车半径比小宋的大一些,分别是30 厘米和25 厘米,他们决定进行一场自行车比赛,看看谁能从家先骑到学校。两人的家与学校的距离相同,分别是1000 米,如果两人的汽车速度相同,那么谁会取得比赛的胜利?这个应用题具备十足的情境感,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观看这个应用题,并会认真的思考,探究这个应用题的答案,积极地展现自己所说的答案,使得笔者的教学变得十分的顺利,为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将情境教学法与应用题教学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备情境感的应用题,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十足的探究兴趣,以积极地态度进行应用题的解答,从而在一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处在发展阶段,思维能力较差,难以进行有效的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有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题的解答。

  笔者就会注重教学思想的转变,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笔者会时刻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在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学应用题时,笔者并不会急着向学生讲解这个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步骤,而是会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自主性的探究这个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式。在学生思考完后,笔者便会鼓励学生积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数学题的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当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快速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笔者也会注重解题技巧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思维。在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学应用题时,笔者首先会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探究题干,明确题意,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应用题的解答,防止学生被应用题目中错误的信息所迷惑,从而出现错误理解题意的现象。其次,在学生进行应用题结构分析时,笔者会尽量的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以图形的方式更好地解答数学应用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转变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采用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试卷中的应用题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考察。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就有必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解答数学题。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连接,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如,在教授 “分数加减法”这节知识时,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题。在课堂上,笔者展示这样的一道题,小明家买了一个蛋糕,妈妈吃了蛋糕的1/4,爸爸吃了蛋糕的 1/2,剩下的是小明吃的,请问小明吃了多少蛋糕?这个应用题所展现的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包含着学生所喜欢的事物——蛋糕,因此学生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认真的进行思考,探究出这个应用题的答案。当然,除了让学生解答贴合生活的应用题,笔者也会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自主性设计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关的应用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关注到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总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

  综上,在小学数学试卷中,包含着多样的数学应用题,这些题的分数占整张试卷的分数比较大。除此之外,学生解答好应用题,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重视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考取较好的数学成绩,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文武.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8(07).

  [2]张旬荣.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