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学习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08 15:54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深度学习模式的运用则因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详细的论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了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思维的转化能力、知识的拓展和联系能力等。而通过不断地实践,深度学习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则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现、探索、延伸和运用知识,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各种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内涵、原理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的并不透彻和深入。尤其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更是把握不住要点,制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也会因为教师不恰当、不科学的引导,无法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对教学活动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停留在对知识、解题的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如何对知识进行丰富和延伸则无法得知,也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限制了他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深度学习则是基于“自主、探究”理念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尝试运用新的方法来获得新的知识体验。
二、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是现代学习科学理论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孤立的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现象而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收集、整合与该课堂相关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这个教学主题,积极交流、探索,从中获取新的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视野、知识范围也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构建起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从多角度、多思维、多层面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不但能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能进一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学方法分析。当前的数学教学大多还是以“填鸭式” 的被动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复述,很少去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听懂了以及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习惯了知识的被动灌输,不会积极去思考问题,而是等教师去讲、去解答,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也严重的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从教学观念分析,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教师不以为然,固步自封。 “成绩论”的观念始终存在,并影响着教师和学生,过渡重视成绩这个结果,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挖掘、引导、培养和锻炼。其次,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定位认识不清,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以“命令者”的身份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教学方向、目标不明确。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流动的、探究的,只有将教学活动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才会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只有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就会制定出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比方说教师讲解“角” 的知识,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角,角的类型和变化规律。而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只知道角的概念,但角与角之间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他们不知道。因此这时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锐角?还是钝角?还是直角?那么学生就会积极观察周边环境:桌椅的边角都是直角,墙壁与地板之间的角也是直角,若把书本翻开一页,就成了锐角,再翻开几页,角的形状度就会变化,度数也在变大,渐渐地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页与页之间的角就成了钝角。这系列的变化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发现的。因此这个目标是对过程的强调,是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引导。
2、设计精美的课堂活动。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范围将知识予以延伸,内化深度学习,以此让学生在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提高生活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拓展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根据所学图形的类型对长方形进行转化。根据图形对比积极思考,是否可以将这个长方形变成两个正方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这样分别求出转化后的图形面积就能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这样就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将图形的面积进行了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了理解的深度。其次,以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启发来实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比如数字的乘除法的学习,教师以“一根12 米长的绳子剪成相同长度的几段,共剪了5 下,每段长多少米?”为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在纸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纸上面表注上分割线,画上括号,将线段画 5 下,然后就会观察一共有6 段,从而按照乘法口诀算出 “12/6=2”这个结果。
五、结语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和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此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房禾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 课堂漫议.
[2]林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刍议[J].智慧课堂.
[3]黄建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