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美术,构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0-18 21:23
从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做好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发展带来了重要助力。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先对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要素进行阐述,之后对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原则进行分析,之后对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予以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知识学习,由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起高效课堂。对于小学美术而言,其作为以艺术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其知识存在一定的兴趣表现,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契机,给与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美术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并获得审美情趣的进步与提升。
1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要素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其需要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多方控制,才能够让课堂教学工作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课堂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上各方要素的管理和控制。
1.1 优质的课堂环境
优质的课堂环境是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需要课堂环境作为客观引导,才能够让他们更为主动的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由此来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从学科角度来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在展示过程中需要依靠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客观辅助,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情感体验,并促使他们更好的完成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从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虽然教师也会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但所创设的环境远远达不到优质状态。首先,教师所构建出的课堂环境没有充分体现出知识内容的特点,这会让环境与知识的辅助教育功能弱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构建课堂环境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这导致所创设出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不相符,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最后,教师所构建的课堂环境,没有充分融入实践体验内容,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主动性,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由此受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因此变为泡影。所以,为了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要先做好对优质教学环境的构建。
1.2 师生良好的互动
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环节中,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互动机会,由此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意义上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成为了主要教育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设计一些以互动为基础的学习内容,并发挥出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忽视学生地位,以至于师生互动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这让美术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根本毫无地位可言。在这种模式下,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死板且无趣,学生学到的知识也非常的有限,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进入到困境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由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3 趣味的教学元素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做好对趣味教学元素的应用。因为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主要的行为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课堂教学工作更为科学、有效的开展。所以,为了进一步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多融入符合学生认知兴趣的元素,由此来实现对他们学习热情的调动,让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完成美术知识的学习,由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起小学美术学科的高效课堂。
2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原则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做好对构建高效课堂原则的分析,能够树立起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2.1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学习是快乐的,由此来完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去进行美术知识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提高,由此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2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指教师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为根本。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需求是教师主要的工作目标。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听得懂、学得会。
2.3 学以致用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想要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标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获得美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做好学以致用原则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具备运用美术方式去记录、描述生活的能力,还要学会用美术眼光去观察和分析事物,进一步对其予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认知,由此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与提高。为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通过欣赏教育、实际训练等方面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由此构建起高效课堂。
3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从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统筹设计,并保证其能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执行。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课前导入模式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先做好对课前导入环节的有效设计,因为课前导入模式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效果,而且其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状态带来影响。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课前导入时,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因为兴趣是他们的主要学习动力,学生恰恰需要学习动力来支撑自己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行为。另外,教师要保证导入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因为引导学生思维,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导入环节的重要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对学生认知水平、兴趣需求的分析,选择以信息技术为模式进行课前导入,因为信息技术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具体,而且其拥有丰富的资源作为后续支持,这可以让学生以最全面的方式对美术知识予以了解,课前导入的目标由此予以实现。以《旋转的短线》的课前导入工作为例,为了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梵高先生的艺术作品产生最基础的认知兴趣,我就在课前导入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星夜》作品。在展示作品过程中,我会直接将画作的名字告诉学生,让他们通过主观认知去判断和猜想出作品中那些用短线表现出的都是什么,与他们一起找出其中的星星、云朵等。在这种导入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学习兴趣的激发,其还能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作者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和美感,这可以调整学生的思维状态,调动他们的审美情趣,这为接下来的名作赏析课的有效开展做好了铺垫,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因此得到提升,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也由此予以实现。
3.2 加强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的美术技巧水平进步,就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者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科学而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停留在“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方式上。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进行美术技巧的学习,但他们的学习更多停留在表象上,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完成美术知识的本质探究,同时他们也无法感受到美术的魅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做好对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更为频繁、高效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当中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和学习的求知者,由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以《迷人的细节》一课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让他们明白在美术作品中细节的重要性,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展示了一些关于细节的作品,如风景画上树叶上的脉络、肖像画上人的眼睫毛和皱纹等等,让学生可以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去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我还举出了我国当代油画大师冷军的作品,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明白细节的重要性。在互动过程中,我先展示出一幅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去判断是油画还是照片,学生普遍表示是照片,然而其确实一幅油画。之后,我又展示出对比照片,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的对比来看出油画和照片之间的差别,并对冷军对作品细节的把握以及精湛的画工产生敬佩之情,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3.3 设计趣味游戏,强化课堂训练质量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想要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所以即使面对非常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的专注度也就能保持十几二十分钟。在学生这种客观状态下,教师想要完成对他们的有效教育,并让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就必须要在课堂当中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的环节,由此来实现对他们学习热情的续接。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察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此环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美术知识以符合他们兴趣需求的方式呈现,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状态。于是,我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在课堂训练环节设计一些以美术知识为基础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可以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美术知识的强化记忆,由此来达到理想的课堂训练目标。如在进行《剪出成语故事》一课的训练时,我在综合考虑学生课堂表现和美术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准备了《乌鸦喝水》、《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指鹿为马》四个成语故事主题。之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然后选择同一主题的学生自动成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剪纸工作,并完成对成语故事的讲解。各小组讲解完成之后,我会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并进行适当奖励。
在这种课堂训练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的参与课堂训练,同时还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剪纸的乐趣,提升剪纸技巧的掌握,这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进入到了良好的状态之中,高校可让的构建目标也因此更进一步。
3.4 实施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教师想要构建起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就必须要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生活中去探索、体验和感知美术,并学会应用美术知识去描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实际工作中,我会在充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考量,选择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后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进入到美术知识最本质的状态之中,为他们的美术素养构建带来助力。如在完成《花儿朵朵》的教学之后,我就将学生带入到操场中,让他们通过观看校园花坛里盛开的花,来感受花的美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又或者在完成《画画我的鞋子》学习之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回家以自己的鞋子为对象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由此做到将作业与生活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并让学生在画鞋子的过程中感受鞋子的色彩搭配和线条构造,促使他们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由此来完成对他们的美术观念教育,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目标。
4 总结
综上所述,对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素质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其也是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完成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教学元素状态的控制,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学生状态及自己的语言行为等,保证各个教学元素都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给与学生思想观念、感官体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让他们真正掌握美术知识,并学会应用美术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述自己的世界,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美术启蒙,为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办华二宝山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