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機場互補不足協同發展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珠澳機,協同發展,民航
  • 发布时间:2022-01-14 16:07

  特區政府正就航空新制度進行 研究,您認為澳門民航發展定位應 如何?澳門航空業的優勢在哪?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 長:目前,珠澳地區兩地兩場,受總 規限制,無論是澳門機場,還是珠海 機場都難以達到世界級機場的規 模,澳門機場定位打造複合型國際 幹線機場,國際航線主要覆蓋東南 亞等地區,珠海機場定位國內市場, 剛好形成互補。澳珠兩地市場具有 同城化、一體化、國際化和協同化特 點。一方面,澳門有著豐富的航權資 源,但澳門地狹人稠的現實使得澳 門機場的基建不足夠保障各航空公 司長程定期國際航班;另一方面,狹 小的停機坪面積使得澳門的基地航 空公司面臨嚴重的發展瓶頸。

  與之相比的是,珠海機場雖然 有著相對豐富的土地資源,但在國 際航權上捉襟見肘。受限於中外航 權談判規則,珠海需要和其它內地 城市一起競爭國際航權,能夠開設 的國際航線數量受到嚴重制約。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 浩賢主席: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 勢下,本澳充分受惠於特別行政區 的法律架構,擁有非常豐富的航權 資源,條件尤爲優越:如本澳航空公 司可以執行每週42 班美國航線,而 對歐盟更有“開放天空”協議,可以 無限制執行歐盟航班。這種開放程 度和同屬特別行政區的香港相似, 優勢遠勝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 市。因此相信以澳門民航業的“天 賦”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出行的 強大需求,能夠承載更宏偉的發展 計劃,以制度創新的思維及模式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交往。

  澳門現就未來航空新的准入制 度做規劃及設計,以更合適的定位 打造澳門的獨特優勢。當中應研究 現有深合區的創新發展模式,以服 務大灣區以至中國與葡語系周邊地 區為核心,利用“共商共營共管”的 理念,把澳門的市場輻射至大灣區。

  其中一點值得研究的在共贏基 礎上如何拉動珠海機場與澳門機場 的合作。例如把珠海機場管理與治 理權與澳門機場共商共管經營,如 此等於把兩個機場由共管模式下做 大了市場。好處對珠海來說,是解決 了國際航班與口岸的開通複雜性問 題;對澳門來說等於擴大了現有的 航空市場,造成一個疊加效應,澳門 本土的航空公司也可用珠海機場去 營運。這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下的創新航空模式,香港也可研究 深港機場的融通互助,這將是港澳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與澳門民 航事業發展的行穩致遠之路。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 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在“十三五” 規劃時,珠三角地區就定位為航空 樞紐,將深圳機場升格為國際航空 樞紐。國家發改委在2019 年批准 深圳機場修建第二條跑道,去年底 又批准廣州機場興建第四、五條跑 道。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可能在 2023 年落成。由此不難看出,珠三 角內三大國際樞紐機場正在發展 新跑道,將有更加大的容量。在這 種情況下,澳門未來發展定位該如 何呢?我有以下幾點提出來給大家 思考下:澳門現在只有一家航空公 司,是否需要開多一間呢?是否應該開放?但在目前疫情下,引進一 家新的航空公司,未必有可能,應 該讓澳門航空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先前我們談過,大灣區內其它城市 的機場有大的發展步伐,澳門機場 還是應在內地航線、東南亞航線作 為主要發展目標。澳門航空在2019 年旅客數量達致九萬多,所以澳門 繼續發展多元化旅遊項目,吸引家 庭型遊客非常有必要。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 副教授:澳門民航發展定位應該更 加積極融入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 區總體戰略,成為澳門珠海產業深 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目前, 隨著2021 年9 月《橫琴粵澳深度 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合作 區在總面積約106 平方公里的空 間範圍實施橫琴島的“一線”和“二 線”之間的海關監管。促進澳門經 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 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 “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 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四大 戰略定位”的提出,為本澳民航業 發展帶來了更多市場需求和更大 服務縱深。建議特區政府要根據新 形勢更具前瞻性地研究民航業新 定位,大力發展澳門民航業,利用 本澳在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比較性 優勢的國際航權和旅遊休閒等稀 缺資源要素,攜手珠海將本澳資源 稟賦轉化為價值增量,這對後疫情 時代的本澳產業整體復甦尤為重 要。當前特區政府亟需理清思路、 凝聚共識、謀定而動,航空業復甦 是澳門產業復興重振之果,更是澳 門產業觸底反彈之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