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教学研究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单元视角,小学数学,教材整合
  • 发布时间:2022-03-06 1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碎片化知识和单元性教学已经成为了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教师往往会将某个知识点和某个单元作为教学单位,这样不利于将整本教材内的知识进行融合贯通,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整体理解能力。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策略为中心展开论述,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引言:单元视角下的教材整合是一种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效的转变教学思维,整体把握和判断单元教学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单元内部与教材内部之间的协调与结合,从根本上发挥借助数学教材进行整合性教学的优势。

  一、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概念

  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是指,以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着眼点,通过与教材内其他单元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借助联系性教学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对于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关联性思考和学习,最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意义

  在单元教学视角下加强小学数学教材整合,教师能够通过对于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整合性教学,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的整体把握,加强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理解,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增强解题效率,提升学习成效。

  三、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策略

  (一)整体制定单元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加强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升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内的教学知识和教材整体的教学要求,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既要兼顾单元内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又要考虑到与其他单元之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大要求。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单元内部结构进行知识点的有效梳理,总结出单元基础知识教学的目标,并与教材的相关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联系,组建整合性知识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教材整合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目标指引。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整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知识进行目标设定,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和高和底的含义,能够画三角形内高和外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在生活中的基本应用,并与求和多边形面积进行有效联系,认识到多边形面积求和是多个三角形面积相加的结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教材的单元整合效果。

  (二)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对此应该采用单元整合的体系化教学的方式,根据清晰的单元教学目标,按照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实现单元整体目标。鉴于此,首先必须合理划分教学课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时表格,这种整合化教学思想也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其次,应该把握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单元学习的学时分配,将目标设定细分化,有利于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总体最优化。

  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整合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认识到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比如15%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15/100,从而做到单元教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数学教材整合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应该设计“小刚做语文作业用了2/9小时,做数学作业用了5/9小时,做英语作业用了4/9小时,问小刚一共做了多少个小时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计算,并学着用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从而增强教学活动对于教材整合的促进作用。

  (三)整体设计单元课时之间的关联作业

  为了切实增强小学生对于不同单元间知识的理解与联系,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教学效果,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重要指向,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导,整体设计单元课时之间的关联作业,将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秉承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应该增强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实现课时作业之间的整合性、关联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时作业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单元课时作业的最终价值。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图形与几何》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之前教材中学到过的《三角形》、《多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入。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主进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制作成思维导图,小组收齐后上交。同时,还可以写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的计算公式,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在小组内分享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出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分享,从而增强单元课时作业的整合性。

  总结: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增强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单元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能力,切实增强数学素养。对此,本文首先对于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教材整合的意义,从整体制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单元课时之间的关联作业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为促进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整合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宁.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

  [2]刘娟.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1(Z1):21-23.

  [3]陈雨翔.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J].教育界,2020(23):23-2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