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核心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 来源:辅导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概念,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06 11:02
摘要:科学学科作为一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的认知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概念的学科,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核心概念之于初中科学学科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促进核心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引言
从本质上来件,核心概念之于科学学科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单单描述学科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存在的,而是对某个知识领域进行中心的概括,将这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一个大体的学习框架,而这个框架中的知识虽然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因此无论是对于核心概念在科学学科中的渗透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讲,都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考验的。
一、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
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核心概念的运用刚好能够契合教师想要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内容和平台。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讲,在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其中,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问题存在的后果便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一些较为复杂或者难度较高的概念,从而对学生的解题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和开展科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核心概念的建构,引导学生学会对概念进行相应的分析,帮助学生来有效辨别和区分易混淆的科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电路探秘》相关知识过程中,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这两个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且无法很好的理解两个概念额所代表的含义,而无法更好的理解概念就代表在往后的学习中学生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运用,此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回到家中查看一些常用电器上标注的“额定功率”的大小,猜测这些电器对于“额定功率”的标注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分析“额定”和“实际”两者的不同以及各自代表的关系,从而慢慢引导学生掌握“额定功率”是指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电功率,而“实际功率”则是电器在实际工作是所消耗的电功率,让学生明确这种易混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概念的内涵。
二、利用相应的问题情境,融合核心概念
无论对于哪个层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哪门学科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永远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相应问题的提出和存在不仅是吸引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思考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身用来强化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发现等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初中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白问题对于学生自身科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核心概念建构的创建的意义和作用,并以问题作为媒介来引导学生更加准确且迅速的完成对于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核心素养是促进当前初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障学生能够更好接收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路径,尤其在近几年新课改推行的带动下,由原先的单一教学逐渐转变为多样化学习,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改变枯燥且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处于更加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是当前新课改推行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在接下来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浮力》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关于“浮力”的不同概念和定义,无法准确判断不同物体在下沉时所产生的浮力大小情况,且尚未完全理解“浮力”的核心概念,而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当一个空的易拉罐沉入水中会下沉吗?而当这个易拉罐内部放满了铁质的砝码,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首先将空易拉罐放入水中观察,然后利用弹簧秤勾住内部放了砝码的易拉罐,观察在易拉罐下沉过程中弹簧秤指数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
三、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核心概念的传输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和推动下,信息化领域也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新颖的信息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诞生并开始大范围的进入校园和教学课堂,不仅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前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框架整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学习的途径,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更好的接纳核心概念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中科学学科来讲,核心概念的诞生和存在,是能全民展现现阶段科学学科概貌的基础,同样也是构成科学学科知识框架的主干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的发展来讲,初中阶段是促使学生完成自身各项包括学习、认知、探索等能力进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小学知识,为更加全面的接受更高层级知识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多媒体设备和相关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解放和释放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来适应核心概念所带来的有利影响。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光合作用》一课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领域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热带雨林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渐变视频,晴天太阳的照射到雨天雨水的侵袭,让学生思考太阳之于树木的作用,然后为学生播放“光合作用”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被塑料膜包住的植物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水雾?”“太阳照射完成后的塑料膜空间中存在什么气体?”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光合作用之于学生的核心概念影响。
总结:总之,在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核心概念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为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伟云.初中科学探究学习进阶的广度、精度与深度[J].化学教学,2019,(06):33-38.
[2]王耀村.面向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建构与教学建议[J].物理教学,2018,40(08):2-5+67.
[3]陈锋.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新范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