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为议论文写作打开新思路
-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辨,议论文,思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19 16:18
“思辨”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ritical Thinking”,指的是一种具有反思、批判性质的思维方式:思考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二次加工”,分析、评估其是否合乎逻辑,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和补充。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同学们往往更加关注如何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但如果能够对观点进行思辨,就可以为议论文写作打开全新的思路。
思辨:反思自身思维的局限
人的认知受到自身经历、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每个人在看待事物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偏见”。因此,为了获得更多人对自己观点的认同,表达观点前要反思并尽量摆脱这些由自身特殊性而产生的“偏见”,否则就会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同时,我们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对不同的观点秉持包容的态度,甚至可以尝试站在“敌论者”的角度去思考其主张的合理性,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主张“老人跌倒要扶”时,应设想反对观点存在的合理性,进而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此类现象。
思辨:反思观点适用的范围
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成对出现的“真理”,例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看似两相矛盾,但其实,它们包含的主张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一个人是否应该去冒险,取决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应该舍弃自己的生命,取决于“舍身”之后得到的东西是否比生命更珍贵。
因此,在阐释观点时需要充分反思观点适用的范围,将典型的不适用情况排除在外,使文章的表达更为严谨。主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孔子亦曾背弃在蒲地与公叔氏订立的盟约,因为在他看来,被人要挟而订立的盟约并不属于他倡导的守信范畴。孔子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思辨:反思观点成立的条件
般来说,观点有其适用的范围,也有其成立的必要条件。例如,我们倡导“坚持就是胜利”,但坚持是不是胜利的唯一条件呢?如果坚持的方向是错误的,南辕北辙,那么坚持只能让我们离胜利越来越远;如果使用的方法是不适宜的,那么即便方向正确,这种事倍功半、耗尽心力去获得胜利的行为又是否值得推崇?反思自己提出的观点,对观点成立的必要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也是打开写作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同学们来说,练习议论文写作是一个培养说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掌握思辨的方法不仅可以打开议论说理的思路,而且能够提高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