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创新,教学,兴趣
  • 发布时间:2022-07-30 15:30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素质应是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不断迎合学生需求的。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一、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学习兴趣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动力。根据当前初中生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初中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不断加深,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老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并且愿意花费时间来完成对语文重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素质的要求

  对于教师的理解每个人各不相同,其中有比较主流的两种说法。1、教师素质是一种职业品质,这种职业品质能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师素质具有先天禀赋,在这个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的教书育人的能力。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1. 分析和组织语文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是改革的重点。但是针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学方法没有较大的变动,还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主。初中语文老师仍然在课堂上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线紧张的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和思考的机会。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新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师应具有分析和组织语文教材的能力。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爱好,而且要让学生有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教师的基本素质,更要有语文老师的特殊素质。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语文老师要不断的给学生普及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文知识,学以致用。同时,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灵活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对于自然环境有一个语文上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多让学生以实践课的方式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从策略到具体的执行方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情景教学法

  语文这个科目和其他科目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基础性、工具性等。但每个初中生的特点不同,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出现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此时老师应该为初中生营造一个有趣、轻松、普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咏雪》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把课桌围成一圈,模仿谢太傅与子侄们讨论学习的情景,教师来充当谢太傅,学生来充当谢家晚辈们,不仅使学生们以课文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有效促进了不学生讨论与发言的热情,使得课堂的气氛空前活跃。

  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包括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语文相关的课外知识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趣味事例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相关内容产生愉快的情绪,美丽的东西也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快感受,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语文学习相对语文来说缺少逻辑性,记忆的东西较多。但是把记忆的知识实践化,就会有趣很多,不仅能够把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够达到超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初中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使用。并且,为了更好地让初中生理解语文,应该积极鼓励初中生主动参加各种常见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联系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把生活化的情景作为导入,更应该让情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得学生对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生活了解的也更加透彻、深入。在教授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时,我不仅带着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各种新闻,还要求学生们阅读当下的新闻时政,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讨论并分享展示。不仅阅读新闻,而且进行新闻写作,对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采访,把学校、家里两周内发生的事编成一份班级小报。通过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新闻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新闻的写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悬念法

  语文成绩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有所不同。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往往充满信心;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于语文学习没有信心。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应该了解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成绩差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但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好奇心慢慢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可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前设置一个或几个学生感兴趣话题,并且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几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上课前首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叔叔,你希望他从事什么职业?然后由我的叔叔进入到对“我”的叔叔勒职业的讨论,从而激发同学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对提升学习成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具有多种方法和途径。除了本文提及的一些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和手段,这就需要我国初中语文老师不断进行积累和总结,不断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黄至君.探索如何激励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8(10).

  [2]殷秋峰.谈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3).

  [3]顾爱峰.浅析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语文学习与研究.2019(6).

  [4]郑姝.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初中时代教师.2019(1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