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途径探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动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23 21:34
摘 要: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活泼好动且喜欢新鲜事物,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数学课堂中,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应着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列举了几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比较来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尚未发展成熟,他们在课堂中的状态表现大多来自教师的督促,一旦脱离老师的管控,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出精神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要遵循新课改任务的创新要求,在课堂中多多运用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所产生的厌烦情绪,对教学活动产生更高的期待,以此来促进提质增效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下面具体谈谈笔者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几点做法。
一、打造探索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对于周遭新鲜事物有着非常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育者应当利用小学生群体的这一特质,为他们创设出更具趣味性的探索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任务。相较于常规课程而言,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课程中的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可以实现当堂学习当堂吸收,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打造探索类学习情境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来创设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更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授“方向与位置”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校周边的路线作为参考依据,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将学校周边的路线制作成一张简易地图,并呈现给学生。随后,教师分别在地图上标记出不同的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从学校到文具店应该怎样走?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后,再由各个小组挑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回答。由于此次教学情境中所呈现出的内容令学生感到十分熟悉,因此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加主动地展开探索,增强学习主动性。
二、设计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为了能够顺利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地参与到各类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从质疑问题的角度出发,根据数学课程的教学主题,深层次探究问题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并尽量避免为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来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在设计问题内容时,可以找到正确切入点,将新旧知识予以高效关联,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并借此机会来强化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年月日”这一课程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时间单位,并养成珍惜时间、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出以下的思考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各个月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随后,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和互动,并逐一给出问题答案。教师在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汇总后,发现所给答案对错参半,此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单纯的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将答案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列举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错误的发生原因,并尝试关联其他数学知识点。
三、设计层次教学,助力学生思维拔节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环境、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均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班级中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如果想要顺利达成预期中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中运用“一刀切”和“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实施层次化教学。利用科学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后,再为不同层次中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体提升,让他们的个体优点在集体中得以顺利发挥。此外,通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落实层次教学,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自信,让他们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思维敏捷性也将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授“认识小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学情现状进行摸底排查,在掌握了每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后,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由于此章节所学习的内容将会对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在正式讲解课程内容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检验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后再将上述知识归纳到某一个类别中。将课堂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随后,如果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不理想,教师即可从另外的层面入手来展开专业解读,并从学生的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在课程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当上述教学环节顺利完成后,教师要为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尽量保证自主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以此来有效助力学生的思维拔节。
四、组织互动性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当顺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后,下一阶段的任务则是将这一主动性长时间地延长下去。在前文中有所提及,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教师除去要设计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外,同时还要考虑到外在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为学生打造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展开自主思考,实现学习主动性的稳步提高。例如,在教授“可能性”这一课程时,教师在班级中设计了“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一游戏都非常熟悉,因此都表现得十分兴奋和跃跃欲试。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自己获胜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并要求将游戏中的获胜次数记录下来。随后,引导班级学生对胜负结果展开分析,将结果与学生的时间预估进行比对,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可能性相关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对数学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是当下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日后,教师要虚心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学习经验的同时强化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 江来玉. 浅析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177.
[2] 侯春玲.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4):69.
[3] 胡佳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西部素质教育,2019(3):256.
作者简介:何秀艳(1976-),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