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应具备的特征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研活动,教学管理,特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06 17:00
肖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广州510000)
摘要:策划和组织教师研修活动是教学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但是,一般来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参差不齐,管理者辛苦组织了大量教研活动后,发现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然落后,与管理者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一所学校的教学问题归根究底是教学管理的问题。教研活动未能真正触动教师的内心,导致了教研活动效率不高。文章从清晰的目标预期、恰当的实践任务、充分的体验交流、果断的改进优化这四个方面,论述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应具备的特征。
关键词:教师研修;教研活动;教学管理;特征
怎样的教师研修活动才是有效的?如何才能让老师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能实现真正的蜕变?最近,我们科组组织教师开展了“微课的制作与运用” 主题系列研修活动,活动效果非常好。对如何策划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笔者有了新的体会。
一、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的策划
研修活动开始之前笔者拟定了两个目标:一是科组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制作知识点明确、画面清晰美观的微课作品;二是都能将这些微课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目标制定后,笔者罗列了本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对“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未必都认可,学习的动力存疑。其次,制作微课要运用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而这一点不是笔者的长项。再次,制作微课最终的目的是改进语文教学,那么,怎样的微课对于语文学科是有效的?用到何处才能带来真正的效益?这两个问题或许是所有老师的困惑点。毫无疑问,必须解决这几个问题,本次研修活动才富有价值和实际的意义。
随后,笔者先后策划、举行了三次微型讲座解决上述的问题。第一次讲座《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顺势而为》,让老师们明白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产物,微课资源库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益,解决老师们的动能问题。第二次讲座协同我校信息科组教师为全校其他教师讲解微课制作的软件的使用和制作步骤,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第三次讲座《微课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引导老师们从学科角度思考微课的教学运用问题。
当所有老师都制作了微课之后,我们紧接着举行了以“微课的制作与运用”为主题的课例展示观摩及后续的评课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每个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设计了他们认可的课例,在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微课进行教学,使课堂微课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学公开课之后,科组还及时进行了评课、议课、辩课的交流活动,展开深入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辩论。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微课的优势,并决定马上投入学科微课资源库的建设,老师们学习并运用微课的积极性让人欣喜。
二、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应该具备的特征
为什么以前有很多次精心组织的教师研修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一次却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把这次研修活动与以往失败的研修活动进行了比较,包括活动目标、实施过程、总结提炼、后续跟进等研修步骤。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 清晰的目标预期
在开展每一次教师研修活动之前,研修活动组织者应想明白本次研修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同的目标决定后续的研修任务的不同。另外,在预设目标时,还应对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准确的分析,想清楚这些参与的人员在工作中会存在怎样的问题,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在“微课的制作与运用”这一研修活动中,笔者前期预设了两个活动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通过认真学习之后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更加关键的是,笔者对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和调研,整理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大问题:动能问题、技术问题、学科运用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笔者都在后续的活动中给予了定向帮助,这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二) 恰当的实践任务
很多学校耗费不少经费组织大量的专家讲座活动却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是因为研修仅止于理论的灌输,而缺乏后续的实践体验。那么应该怎样做研修活动才具有实效呢?笔者认为策划研修活动时,组织者就应该围绕目标设计恰当的研修实践任务。而且这些研修任务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大任务中包含着小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应该注重层次性、逻辑性,促使老师们在思考中研修,在行动中研修,这样的活动才会真正触及教师的内心。比如,本次研修活动,科组教师必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参与学校信息技术科的微课制作培训后的一个月内,必须分别用不同的软件制作和上交两个微课作品。二是把其中一个微课用在公开课的展示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使用在讲座中学到的技术手段,特别提到使用不同的软件,这就及时训练了教师熟练使用教学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公开课使用微课的任务则让教师必须思考制作好的微课用在何处才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这是学科运用的问题。解决了此问题,微课才能真正产生学科教学的效益。两项实践任务让老师们熟练掌握了微课教学的技能。
(三) 充分的体验交流
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不思改变,往往是因为他们被“经验”所困。如果活动组织者能设计、策划恰当的体验活动让教师去感受、去思考,效果将非同一般。在本次研修活动中,老师们利用微课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课堂有了主心骨,非语文现象大量减少,微课帮助教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另外,笔者注意到老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升,与老师的互动更加积极了。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而这样的教学效益是老师们在亲身的教学体验中自己感受到的,特别有说服力。另外,一个人的体验还不行,如果能把所有参与的教师调动起来,在团队中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达到“1+1 大于2”的效果。我们在研修活动中,要求各备课组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制微课课例,在不同的班级反复试教,交流讨论,在课后开展深入的辩课活动。这些都是在给老师提供切身体验、深度交流的平台。事实上,如此充分的体验和交流的确触动了教师的内心,改变了他们固有的“经验”。
(四) 果断的改进优化
一次精心策划的研修活动是不应该仅仅止于发现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改进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们要通过实践任务体验、交流得来的成果,生成正确合理的行动策略,并用这些策略果断地改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才能让我们的研修活动成为有效、务实的研修活动。在微课公开课展示观摩活动后,我们科组积极推进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未来的几年内,我们将努力把微课资源序列化、系列化,老师们可以利用更加丰富的微课资源进行日常教学。这必将提升常态教学的效率,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师研修指向的是关于教师实践的策略性的知识,它应区别于过去简单的教师培训。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应当以教师实践任务为驱动,以促进教师体验和反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强化教师研究的实际行动力。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们更应从教师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从控制性管理到指导性管理的转变。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从低效的教师培训中解脱,在一次次的校本研修中蜕变,教学管理者才能在一次次的管理实践中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