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热带,雨林,太阳
  • 发布时间:2023-10-14 15:19

  雾中黎明

  月亮只是一圈淡淡的光晕,飘浮在朦胧的天边。

  山,隐没了,只有滴滴答答、噼啪作响的水滴声,暗示着森林的存在。

  雾,弥天大雾,均匀地、无声无息地将天地混为一体,没有一丝风—— 西双版纳是著名的静风区。你被无形又似有形的雾包裹着,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你又是自由的,似乎在飘荡,在宇宙中行走。

  像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温习着甜蜜的梦,用不着想,用不着任何行动,只需要静静地、静静地,躺在母亲温暖的胸膛上。

  “茶花两朵!”浓浓的雾中,传来原鸡特殊的啼鸣。原鸡的叫声酷似在赞美茶花,能歌善舞的傣族老乡于是称之为“茶花鸡”。

  “茶花两朵!”又是一声,它本该是唤醒黎明的嘹亮号角,浓雾却使它变得柔软而飘忽,像是在轻轻地召唤,唤醒了人们的思维:我们仿佛看到热带雨林中正盛开着艳丽的茶花、火红的木棉、千姿百态的兰花。

  原鸡是鸡的老祖宗,至今还留在热带森林的大树上,我国只有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有它们的踪迹。原鸡个头比现在的家鸡小,但它保留了鸡的原始习性。前天,在来西双版纳的路上,我见到一只母原鸡,领着六七只小鸡,迈着矜持的步伐,从容不迫地穿过公路,向树丛走去。

  “喔喔喔!”

  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雄鸡的鸣唱,歌声嘹亮,悠扬!

  “喔喔喔!喔喔喔!”

  “茶花两朵!”

  寨子里的雄鸡们,以极大的热情响应原鸡的呼唤。雄鸡们兴高采烈地歌唱,似扯开了厚重的雾幕,播撒欢乐,唤醒生命的活力。

  浓雾中,顿时有了小鹿走动的声音、松鼠踩落枝头水滴的声音、鸟鸣声、大象吸水声,还有大蟒游动、压伏草丛的窸窣声……

  弥天的雾色,开始变化,灰暗渐渐褪去,乳白晕染开来。

  我们在森林中慢慢地走着,榕树展叶的咝咝声、竹笋拔节的咔嚓声、青藤伸枝的扭转声、昆虫的鸣叫…… 组成一曲动听的生命交响乐。

  西双版纳为什么分布着热带雨林?

  在地形上,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缘,南面没有横向的高大山峰,东西两面没有高大的纵向山脉;在纬度上,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终年太阳入射角度高,投射到地面的热量充足。

  在海陆位置上,西双版纳处于北部湾和孟加拉湾之间,常年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太平洋东南季风湿热气旋和低压控制,湿润气流可轻易到达;在气候上,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分为雨、旱两季,5 月下旬到10 月下旬是雨季,10 月下旬到次年5 月下旬为旱季,五个月的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旱季水分的不足。正是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配合,才造就了西双版纳独特的北热带季风气候,如此才生发了雨林。这样的地方在全国寥寥可数。

  是飞鸟,还是蝴蝶?

  热带雨林的雾,是标志,是绿色的符号。在墨江时,一位林学家痛心地说:“森林被砍伐后,墨江已没有了每天的大雾。”雾滋润着森林,滋润着热带的土地,是高能量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终于,一团胭脂从东方雾中出现—— 那是太阳。它是那样柔美,那样娇艳,一出来,就已在高空。时间已是9 点钟。

  好一轮水灵灵的胭脂太阳!

  胭脂太阳让望天树、番荔枝、鸡毛松、柚木、龙脑香显现出来了…… 浩瀚的热带雨林出现了。

  突然,天空中出现无数黑点,像是庞大的鸟群…… 不,像是漫天飞舞的蝴蝶。我们都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可我们的脖子都望酸了,那些黑点依然浮在天空的淡雾中,飘飘忽忽……

  热带植物研究所的老张不知我们在呆看什么。我指了指那些漫天飘荡的黑影:“是飞鸟,还是蝴蝶?”

  雨林随灰烬而逝

  “不,不!那是灰烬。昨天晚上有人来报告,说西边山上的森林失火了。那不是火警,是烧山—— 将大片的热带雨林烧掉,种庄稼。每年都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们呼吁了多少次,情况有好转,但并没有被杜绝。他们并不知道烧掉的是极珍贵的财富,一个物种被烧掉了,一座金山也无法将它恢复!”

  我们的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

  但仍然不愿相信那是真的……

  终于看清了,那些黑点,正是灰烬!

  一幅无比壮美的热带雨林晨景画,被泼了无数墨点!

  后记:《胭脂太阳》记录了1981 年作者第一次到西双版纳时的奇遇。

  什么是迁移农业?

  迁移农业是一种比较古老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选择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通过砍伐、焚烧的方式,在森林或草地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上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被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目前多见于热带雨林地区,故被称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破坏与保护

  2002 年,在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的东坡、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坡上,一片焦黑的树桩让我们触目惊心。是近两天发生了火灾?同行的当地朋友说,不,是烧火种地。这里的耕地金贵,经济落后,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每年会划出一部分林子作为火烧地。口粮总是最重要的问题……

  2006 年,我们再探怒江大峡谷时,看到政府已在河谷地带为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人们建立了多处新居。我们再也没有看到焚烧森林的现象。

  (未完待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