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李宏明 李承宇
格朗德城堡
三城堡中,地势最低、兴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是格朗德城堡,也称大城堡或下堡。
13 世纪,米兰公爵为了防范从阿尔卑斯山隘口翻越而来的瑞士军队,在古罗马人4 世纪遗留的防御工事上重新修建了这座城堡。
城堡由石块垒砌而成。城堡里有两座高耸的塔楼,颜色略浅的叫白塔,高27 米;颜色较深的叫黑塔,高28 米。它们均用于瞭望敌情和发射弓箭。
城堡的墙体很厚,墙垛是造型独特的Y 字形,利于防守者掩蔽和射击。城墙内有长长的甬道,靠外一侧的墙体上有瞭望孔。
城堡内的平地被绿草覆盖,与透着中世纪沧桑气息的古城墙相映成趣。
蒙特贝罗城堡
城东的蒙特贝罗山,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山”。蒙特贝罗城堡就建在蒙特贝罗山的山腰上,比下堡高90 米,也称中堡。
城堡始建于14 世纪,15 世纪进行了扩建。从高空俯瞰,其轮廓像一枚枣核,有内外三层。外面有壕沟,城门上有高悬的吊桥,城墙上有宽阔的道路,内部还有一座小庭园。
这里曾是贝林佐纳防御能力最强的城堡,其核心建筑物与外围设施之间相对开阔的区域,是士兵集结的理想地带。
这座城堡地势较高,站在上面可以俯瞰贝林佐纳城市全景。
萨索·科尔巴洛城堡
萨索·科尔巴洛城堡建在蒙特贝罗山的山顶上,海拔462 米,是贝林佐纳的制高点,也称上堡。
1479 年,米兰在“焦尔科尼战役”中被瑞士击败,米兰公爵就在山顶修建了这座城堡。上堡距离下堡3.5 公里,地势最高,墙体宽厚,自成体系,其高达14 米的塔楼气势磅礴。上堡与低处的两座城堡互为掎角,遥相呼应,共同构成相对严密的防御体系。
站在城堡上,既能远眺阿尔卑斯群山,又能俯瞰整座提契诺谷及贝林佐纳市。
贝林佐纳防御城墙
贝林佐纳防御城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防御城墙从下堡整齐延伸而出,长达数百米,与不远处的中堡连为一体。同时,蜿蜒流淌至山下的提契诺河也保护着古城,并将穿越阿尔卑斯山咽喉谷地的通路一分为二。
沿着山势绵延的城墙和城垛参观,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万里长城。当然,它只能称为微缩版长城。如今的城墙已经残缺不全。城墙下有一个纪念战时牺牲者的雕刻喷水池。
山下的独立广场
集镇也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山下是贝林佐纳独立广场,广场上的独立纪念碑建于1903年。
广场附近还坐落着斯特法诺教堂和贝林佐纳市政厅等建筑。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意大利风格。
意大利人栽树,瑞士人乘凉
贝林佐纳三城堡在瑞士境内,但修城堡的并不是瑞士人,而是意大利人。16 世纪初,受意大利米兰统治的贝林佐纳人在击退来犯的法军后,向瑞士寻求保护,并于19 世纪初并入瑞士联邦。
城堡内的博物馆
三座城堡内各有一座博物馆。
格朗德城堡内,有一所历史考古博物馆。一层有一间放映室,里面循环播放着有关贝林佐纳历史的影片;另外,一层还有一间钱币展厅。二层展出的是中世纪木版画和玻璃拓片。蒙特贝罗城堡里面,有一座提契诺州博物馆,展示的是当地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如铁器、青铜器、陶器、玻璃制品、珠宝等。
萨索·科尔巴洛城堡里面的博物馆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木质建筑,其中,建于17 世纪的艾玛·宝格丽雅大厅,为北欧巴洛克风格,厅内的雅致陈设依然保持着四百年前的原貌。
不缺石材缺木材
贝林佐纳城里的许多建筑由石块砌成,没有装饰过,也没粉刷过。这里缺乏木材,但石材丰富,结果诞生了很多有名的建筑师和石匠。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打,石材本身的形状和纹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贝林佐纳建筑风貌。
城堡居然有电梯
告别冷兵器时代后,城堡的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最终年久失修。1984 年,瑞士对城堡进行了修复,这一工作由瑞士建筑师奥雷利奥·卡菲提主持。这次修复既保留了中世纪古老的气息,又创造性地带入了当代风格,还在岩石内安装了一座垂直升降的电梯。游客从此可以直达格朗德城堡。
风之城
贝林佐纳地处阿尔卑斯山脚下,又紧邻多个山口,不断受到北风、东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是名副其实的风口,因此也被称为“风之城”,当地方言称为三风(Tri Bofitt)。在贝林佐纳城市中游逛,你会发现一些酒吧、咖啡厅和餐厅的名字中都会含“Tri Bofitt”两个单词。
贝林佐纳狂欢节
每年2 月,当地人会举办为期6 天的贝林佐纳狂欢节,也称拉巴丹狂欢节。人们会戴着面具在街上游行、表演和举办化装舞会。城堡不仅是旅游景点,也是娱乐活动场所。有时,当地人还会在格朗德城堡举办音乐节或放映露天电影。
贝林佐纳靠近意大利,既拥有瑞士如画的山间风景,又具有浓郁的意大利古典风情。这里的城堡不大,纯用于军事防御,没有其他城堡那么华丽和宏大。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昔日用于保家卫国的三座城堡和城墙,如今成为贝林佐纳历史和文化的展示平台和艺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