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作家的灵感
- 来源:上海采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歌词,作家,灵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14 20:23
童孟侯
邬大为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作家并不是时时有灵感,灵感往往“昙花一现”,没抓住,溜走了。当然,有个先决条件:享受灵感的人往往是有灵气的人。
说到邬大为,您可能不知道他是谁;提起将军邬大为,您也许还是没有反应。辽宁大学陈涤非教授知道我喜欢歌曲歌词,我一到沈阳,他就开车往邬大为所住的将军楼而去,中午饭就定在他家门前的关东饭店。只见一位老人健步走来,他93岁!
我们在饭店落座,邬老和我握手,说:上海蛮热啊,还是阿拉沈阳风凉。他竟然用上海话跟我聊天,原来他祖籍宁波,小时候在上海生活过很多年,1949年参军才离开南方。
邬大为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著名歌词作家,《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是路人皆知的杰作。
当年是1973年,傅庚辰要参与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拍摄,邀请邬大为写主题歌。邬大为推敲好久,有一天灵感来了,《红星歌》立刻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歌其实是儿童歌曲,一经播放,就在中国爆红,人人会哼。
邬大为已经创作了80 0多首歌词,最出名的还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问:您怎么会写这首歌的?他沉思片刻说:1970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还在继续,我到零下40摄氏度极其危险的战斗前线采访。整个夜晚,放哨的士兵一直潜伏着,一动都不能动,身体就像雪人似的。天亮了,他们才撤岗,换一批战士顶上。我在战壕里悄悄问一位士兵:冷不冷啊?他说:冻得要生病了。我问:这种最苦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他回答:我们这里到处是雪花,现在我的家乡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想到那朵朵桃花,再冷再苦也不觉得了。
邬大为长长地“ 哦” 了一声,一首歌的歌名立刻蹦到他的眼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离开硝烟弥漫的前线,邬大为回去很快写出了全部歌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这首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歌手蒋大为在春晚的舞台上就唱了6次之多。陈涤非教授笑道:我们这位原创的“大为”还不如那个唱歌的“大为”。
我忘记动筷子,目不转睛地聆听着邬大为讲述朝鲜战场的故事。他说:当战士们把黄继光从枪眼上抱下来的时候,他全身发白,真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说:一位朝鲜妇女,脑袋已经让弹片飞掉一半,还抱着婴儿在那里喂奶;他说:我在朝鲜战场天天泪流满面,天天惊心动魄……
很多时候,灵感是一种积累后的喷发,或者是一个大油井被火炬点着了。
2024年8月,为了沈阳“浑河之夏”音乐会的演出,邬大为宝刀不老,创作了歌词《脱下军装还是兵》和《浑河啊,我的母亲河》两首歌曲,谱曲的是音乐家陈涤非,由前进合唱团和辽宁大学老年合唱团联合演唱,受到了市民的追捧。2024年11月,邬大为又为大型组歌《志愿军颂》创作歌词……
朱烁渊和《我是公社小社员》
朱烁渊出名出在那首《我是公社小社员》,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了很多儿童歌曲,比如《红缨枪》。
我和朱烁渊算是兄弟。1974年,我俩商量着要写一首诗(那个年代发表作品的园地极其稀少,上海也就四五处吧)。我们全力以赴,你一稿我一稿,磨了数天,总算写出来,题目叫《航标船上新老大》:狂风挟浪呼/夜雨倾盆泼/紧急电话催船发/六号航标熄火/猛拉汽笛稳操舵/飞舟似箭穿浪谷/新老大昂首船头站/劈波逼近熄灭的灯座/灯旁百丈惊涛/灯脚千串漩涡/一声炸雷我来上/恰如雄鹰峰上扑……
这首诗发表在1974年7月21日的《文汇报》“笔会”副刊上,我中有他,他中有我,“平均分配”,我们各自发表了半首诗,我的“处女诗”竟然只有半首。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这半首,我笑道:真的很革命啊!
1971年,上海张杨中学的音乐老师薄兰谷找到朱烁渊,说他用《紫竹调》的韵味写了一首儿童歌曲,旋即,薄老师哼起那旋律。朱烁渊半闭着眼频频点头:好听好听。薄老师说:请你为这个旋律填词,怎么样?时间给你一个礼拜。朱烁渊问:填什么题材?薄老师说:随便写什么题材,你觉得合适就可以。
朱烁渊反复吟唱那曲调,觉得它既有上海农村风味,又有沪剧的影子,他没有立刻动手,而在等那个稍纵即逝的小家伙。第三天,灵感从天而降:就写农村儿童生活,就写儿童热爱劳动,就写农村儿童热爱集体。他唰唰写下歌词,立刻交给薄兰谷,题目是《我是公社小社员》——
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来,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
前后呼应,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我是公社小社员”,遣词造句很朴实,浅显易懂,但寓意却很深。
当年, 这首歌被《红小兵歌曲》(亦即后来的《儿童歌声》)杂志拿去发表。发表时他没有用自己的真名,而是用“江声”,浦江之声的意思。薄兰谷也不用真名,而用“播谷”的笔名。
不久,这首歌的歌谱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真乃墙内开花墙外香。两年后,这歌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用,录制成童声独唱,独唱者是北京女孩李丽。很快,它不断升级,又入选国务院文化组选编的《战地新歌》。这一入选,传唱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很快在全国农村和城市唱响,不是公社小社员的都在唱“我是公社小社员”!
1978年,国务院让文化部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进行一次检阅和评奖,条件是:必须是全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必须是优美动听朗朗上口的,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最终,《我爱北京天安门》《火车向着韶山跑》《小小针线包》《大家来做广播操》《路边有个螺丝帽》……这些赫赫有名的儿童歌曲全部上榜,《我是公社小社员》也没有例外,荣获大奖。这就是中国顶级的国务院大奖了!小小儿童歌曲,大大获奖规格。
后来,著名歌词作家朱烁渊被调到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担任处长,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很多歌词,100集电视短剧《东方小故事》的主题曲就是他写的:太阳从东方升,这里的花先开,东方人,在东方,最早沐浴太阳爱,太阳爱,爱太阳,把它留住捧在怀……当然,他在文艺处处长这个岗位上时抓歌词歌曲的创作是特别来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