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位一体”,传承闽南非遗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传承,闽南,非遗
  • 发布时间:2025-03-28 14:26

  文_陈慈颖

  创建艺体特色项目,培育探索适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成功之路,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应凝练特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尊重个体的价值,从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和特点出发,通过艺体特色的品牌定位践行学校办学理念,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身特质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海沧中学从顶层设计上制定艺体特色发展规划,教务、教研室指导开发“面向人人”课程体系,确立“内优外拓”发展路径,构建涵盖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三位一体”新模式,实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校园舞·武。学校高度重视地方特色文化教育与传承,将闽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排舞,让学生在闽南文化探寻中了解闽南人爱国爱家乡、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及家风家训;注重舞蹈展演形式的创意表达,不断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动作美、音乐美、形体美、健康美,让音乐、舞蹈和形体达到完美统一;学生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姿态表现青春活力,感染师生观众。

  厦门漆线雕。改变传统艺术的传承模式,转向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是优秀民间艺术“活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引入闽南非遗手工艺漆线雕,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非遗艺术的魅力。从美学角度看,厦门漆线雕有三美,即灵动变化的线条之美、金彩交错的色彩之美以及丰富广袤的图案之美,此三美让漆线雕产生极尽精微、富丽堂皇的审美特质。《漆线雕STEM学习》系列课程以漆线为基础材料,以PBL项目学习模式为课程设计,以想象力与创造力完美结合为教学目标,将人工智能(机械旋转作品)、语文(闽南神兽、传统文化)、数学、物理、化学(漆线雕材质)、地理(红砖古厝建筑)等相结合,实现传统和现代的统一。跨学科融合发展赋予学校特色项目新的生机与活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文化传承、个性发展学生发挥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传承中创新,赋予古老艺术新的时代意义,赋予漆线雕新面貌。学生创作具有时代审美特征、吻合青春特质的漆线雕作品,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创作力与成就感,锻炼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漆线雕工艺走进学生课堂,走入学生生活,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生长,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融合发展。

  搭建五育评价体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编制《学生成长的三十六级台阶》,科学合理地设计“五育”融合评价表,实施直观可测的评价方式。学生在3年中的不同阶段完成36项德育活动,参与特色项目、社团活动等,及时记录、反思、评价,在活动中与自我、自然和社会对话,收获成长并感受和领悟幸福的真谛。在总体评价方面,学校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每一位学生三年来的成长过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特色项目突出的学生、班级,纳入“崇德少年”“崇德班级”或“崇德年段”考评。

  善用资源促综合育人。2016年学校入选“福建省艺术教育教学基地”;2017年,学校成为福建省阳光体育优质课程学科建设基地校;2023年,学校入选“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我校连续13年组织“校园舞·武”大赛,通过大课间、文艺会演、运动会开幕、每周学生才艺展示、冬(夏)令营、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形成“人人跳、班班创、时时赛”的良好生态,实现综合育人成效。

  跨学科融合促可持续发展。现代排舞与闽南传统文化结合是学校排舞活动的突出特点,其动作元素和主题动作提取自闽南地区非遗特色项目“五祖拳”“提线木偶戏”的动作和形态,将“腿、手、肩”的律动与校园排舞的步伐、手部动作相结合,进行小节动作的扩充。其音乐元素提取自“闽南童谣”的快节奏片段,在不改变原歌曲基本风格和音乐节奏的前提下,加入动感的现代音乐,实现传统的继承与当代的创新。在舞台背景、表演服饰的设计制作方面,师生融入学校漆线雕作品和闽南红砖古厝、窗梁雕花等元素。总而言之,新编创的校园舞集舞蹈、音乐、体育、文化、心理等多学科要素于一身,展现了福建非遗文化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传播了闽南文化,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加强建设特色师资团队。学校有以全国特色教师、厦门市非遗五祖拳传承人、市学科带头人等为代表的特色师资团队,在艺体师资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学校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等方式加大艺体师资建设力度,引入本校培养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加入排舞团队,与蔡氏漆线雕校企合作,共同培育本土非遗高级技艺师资,逐步打造一支理念创新、专业性强、业务突出的教师队伍,为艺体特色项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