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成晚会破圈密码——2025 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晚会创作解析
- 来源:网络视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需求,社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8 15:07
文/沈琼 吴昊 秦懿煊
2025 年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晚会以“暖”为主题,深植“年俗之暖、自然之暖、人文之暖”三重“暖意肌理”;以“天地人和”为核心理念,通过“天-- 自然之道”“地-- 文明之根”“人--时代之魂”三幕结构,串联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脉络。晚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获得启发,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通过一系列具有中华文化韵味的节目,传递奔赴新一年的希望与力量,在深层次上呼应当下社会的情感需求。
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晚会保持其近年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优秀影响力,成功地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众多非遗搬上荧屏,将中华优秀文化整合升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中国传统与西方元素融合,以创新的视角、前沿的技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盛宴,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以史入戏达成情感认同
晚会以宋代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巧妙串联起自青铜时代至当代的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同时将近代革命文化与当代时代楷模精神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古今文化的有机融合与传承。晚会采用“以暖入戏、以戏作答”的艺术手法,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文化内涵融入轻松幽默的对话与表演,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力量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深度融合,呈现一场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思想深度的文化盛宴。
“一朝聚焦,多代开花”的元素构成。晚会以宋代人物元素为主,融合兼顾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符号,向全国观众乃至世界人民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自信亦编织文化温度。
晚会用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围炉煮茶话元宵”为开篇,展现趣味睿智的人生观和生活观,与当下的情感需求发生共鸣。晚会聚焦宋朝文人,以演员杨皓宇扮演的大文豪苏轼作为节目主持人,串联起整场晚会。节目《清照词笺·永遇乐》亦取材于宋代文人,讲述才女李清照的故事。节目《功夫蹴鞠》也以大宋蹴鞠盛世“贺岁杯”为基点,展现巾帼不让须眉之景。古今贯通、一脉相承的节目叙事模式丰富节目内容,更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晚会贯彻“以暖入戏、以戏作答”的宗旨,小对话折射大道理,小节目映射大时代,将艺术性、观赏性与思想性完美融合,让现代产物为灿烂的传统文化赋彩。
节目巧妙用“苏轼”等人的对话来折射人生道理。例如,煮元宵时,文豪们将锅中元宵的浮浮沉沉视作人生的起起落落与世事难料。文人们还就元宵的内馅展开一场“甜咸之争”,最终提倡甜咸同吃而非二者一决高下,展现中华传统“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哲学智慧。
整场晚会多情交织。欧阳修、苏轼等人围炉煮茶话元宵展现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师徒情谊与友情;《清照词笺·永遇乐》呈现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唯美爱情;节目《竹韵》以竹喻人,通过岳飞、郑板桥与当今楷模的古今英雄群像,生动展示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人格品质的追求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错位融合不仅深化观众对优秀先辈之敬仰,更激发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2025 年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晚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借助AI和XR 技术构建沉浸式东方美学宇宙。节目将三重文化进行年轻化转译,凭借全域传播链实现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国际交流。
AI+XR 构建沉浸式东方美学宇宙。2025 年《元宵奇妙游》在技术层面实现重大突破,首创“AI编剧助手+ 导演决策系统”,通过智能挖掘文化符号并转化为视觉语言,为观众构建沉浸式东方美学宇宙。
不仅是《元宵奇妙游》晚会系列节目的制作,河南卫视自2022 年起采用七维科技沉浸式系统融合XR 技术,升级改造600 平XR 沉浸式4K 演播室。本场晚会使用8K/120 帧拍摄技术,虚拟场景占比达63%,AI 生成内容占总时长的17%。这些技术指标充分展现晚会制作团队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与突破。晚会通过应用前沿技术提升视觉效果,更实现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
晚会内容编排上采用三重文化基因的年轻化转译。2025 年《元宵奇妙游》通过“传统文化再造+ 革命精神活化+ 当代价值共鸣”三层创作逻辑,构建全方位文化认同。晚会不仅传承传统文化,更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戏曲节目《 青铜回响》将豫剧、越调与电子音乐融合,著名歌手者来女携手天庭潮音“红璃”实现跨次元对唱,中原的二里头文化与西南的三星堆文明相遇,这种创新的编排方式不仅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更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
传播革新上实现跨屏交互与实地感受的破壁。2025 年《元宵奇妙游》晚会构建“大屏精品+ 小屏交互”的全域传播链,通过多屏联动实现元宵气氛的立体化传播。河南卫视致力于让元宵晚会实现官方节目盛宴、短视频配合宣传及线下节日氛围营造的效果,观众不仅观看官方节目,还可以在节目前后通过河南卫视多平台发布的“亮点回顾”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回看。此外,河南卫视与洛阳洛邑古城携手打造线下“闹元宵”节日气氛。这种多屏联动、线上下融合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更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实现节日气氛立体传播,将传统节目“一对多”单向输出模式转化为“多对多”共同讨论、实时互动模式。
建构海内外观众双重认同
河南卫视2025 年《元宵奇妙游》晚会通过中西文化创新融合和国际化传播渠道,成功构建海内外观众文化认同。晚会不仅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更通过国际平台的多语种频道,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实现从“文化出圈”到“价值出海”的转型升级。
河南卫视以此次“文化出海”为经验,将“国际化”一词继续贯穿在《元宵奇妙游》晚会之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同台,令海内外观众都能在晚会中寻求认同感。
晚会中有一个幽默的亮点:“苏轼师友”尝试“苏轼”的创意馅儿元宵这一环节,“苏轼”的元宵可谓是花样百出、脑洞大开,有咖喱莲蓉馅团子、萨拉米芝士榴莲熔岩玛莎拉团子……中式传统元宵与西方口味碰撞出奇妙火花,中外元素的“联名”生动诠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内涵。
双语并存亦是此次节目的一大亮点。河南卫视2025 年元宵晚会继续采用双语画面,英文字幕让海外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提升文化出海的效率。双语字幕不仅翻译节目中的对话和歌词,还精准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创意话剧《苏轼的元宵》中,苏轼与宋代文豪围炉煮茶,讨论汤圆的咸甜之争。字幕不仅翻译对话内容,还通过注释解释“咸甜之争”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河南卫视通过国际化的传播渠道,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晚会不仅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也在海外获得积极反响。晚会通过YouTube、Instagram 等国际平台的多语种频道,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并被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对外推介,受到国外观众称赞。这种国际化的传播渠道,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魅力,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不仅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2025 年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晚会以守正创新的破圈密码,成功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晚会以科技赋能、贯通中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与古今联动,不仅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通过科技赋能与叙事创新打破历史的“次元壁”,为传统节日晚会提供“古今共生”新解法,让千年元宵在现代语境中绽放新韵,传递奔赴新的一年的希望与力量。
(作者沈琼系河南广播电视台文物宝库频道副总监、主任编辑;作者吴昊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秦懿煊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田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