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效率提升策略探究
- 来源:网络视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媒体融合,新闻传播,传播效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8 15:10
文/冯金涛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的特性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提出加速媒介深度整合,促进受众高度参与,强化内容深度原创三个策略,建议传统媒体引入创新机制,增强用户体验,确保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及时传递,进而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传播 传播效率
在科技的推动下,新闻传播行业迈入传统媒体与新兴多元媒体深度融合互动的新阶段。面对此新形势,传统媒体需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聚焦如何突破传统的限制,引入创新机制,持续优化新闻内容的制作与分发流程,从而大幅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增强用户体验,确保受众能够及时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一、媒体融合给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新闻生产模式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线性工作流程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敏捷、高效且协作性强的新模式。在这个新模式中,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发生显著变化,其不仅要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还需要成长为具备多技能的全媒体人才,能够熟练掌握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采编技巧,并能灵活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技术工具进行内容创作与分发。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收集与筛选,自动化系统可以生成初稿,个性化推荐机制确保每位用户都能接收到定制化的内容。这种融合创新不仅大幅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和品质,还为新闻传播的多样化发展开辟新的路径,赋予这个行业更多的可能性[1]。
(二)拓宽新闻传播渠道
过去,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依赖于有限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移动端新兴媒体的兴起,原有的传播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媒体融合成为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的关键方式。通过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不仅能够打破单一传播渠道的束缚,还能借助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大幅拓宽信息分发的路径,将新闻内容迅速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此外,利用算法推荐系统,可以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三)重塑受众消费习惯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受众的信息获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消费者,而是成为具有主动选择权和参与感的主体。随着媒体渠道的多样化和技术手段的丰富,受众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定制信息流,利用智能算法实现个性化的新闻订阅。例如,各类新闻应用和平台提供的定制服务,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和来源,获得量身定做的资讯体验。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分享观点的广阔舞台,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形式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这种新的信息获得模式促使媒体从业者重新思考内容生产的方式,即不仅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受众的需求,制作差异化的内容,还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及时回应反馈,解答疑问[2]。
二、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事件的传播以“秒”为单位计算。快速发布新闻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先机,站在传播的制高点上,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树立媒体高效、负责且专业的形象,从而提升媒体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的报道,时效性和真实性应同时兼顾。另一方面,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既加快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也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因此,快速、准确的新闻发布才能迅速扩大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权威媒体形象,为开放、包容、和谐的媒体环境贡献力量。
三、媒体融合时代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策略
(一)加速媒介深度融合
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大潮中,媒介融合水平的提升已成为推动新闻传播效率跃升的关键力量。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壁垒持续消融,各类媒体平台正加速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体系,共同开辟新闻传播的新格局。这一协同不仅局限于内容的共创与共享,更深入传播机制的全面革新。通过摒弃固有的生产与传播框架,媒体平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响应速度,迅速捕捉社会热点,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产品,精准对接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构建紧密的内容共享机制,新闻节目能够在电视播出的同时,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实现内容的多渠道分发。同时,不少媒体还积极开发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将长篇报道转化为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短视频内容,吸引年轻用户群体的关注[3]。例如,春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仅通过传统的电视平台播出节目,还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并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大量精彩片段和幕后花絮,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时互动,参与投票、抽奖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观众参与感和节目影响力。
(二)促进受众高度参与
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受众参与是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是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互动化传播模式的重要途径。媒体平台应积极促进受众参与,通过创新互动机制,鼓励用户生成内容,使受众成为新闻故事的一部分。在策划和实施新闻项目时,需紧密结合受众的兴趣点和社会热点,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调查、评论区交流等方式,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新闻产品应当采用多元化的传播形式,结合直播、短视频、播客、图文等多媒体手段,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使信息传递既快速又富有吸引力。例如,央视新闻通过微博发起# 我向两会提问# 的话题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参与,还有效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媒体机构需要建立灵敏的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不断优化内容和服务,确保传播策略始终与受众需求保持同步,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新闻传播。
(三)强化内容深度原创
在当代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为切实增强新闻传播的效能,新闻工作者不应局限于对新兴技术的单一依赖,应聚焦于深化新闻内容的内涵与提升原创价值,防止观众因形式新颖但内容陈旧的新闻而感到乏味。为此,向新闻从业者推荐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深度挖掘功能,用于剖析新闻素材,提升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媒体在报道时可通过对事件背景及演变历程的深入剖析,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分析,细致呈现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从而加强报道的可信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为降低复杂数据与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建议采用图表及可视化图像等手段,将信息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便于观众准确捕捉新闻的核心要点。另外,媒体机构应倡导原创内容的生产,鼓励记者亲临现场,获取第一手资讯,为受众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以此激发公众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新闻行业的繁荣发展。例如,新华社开发的媒体大脑和“AI合成主播”等人工智能技术,尝试卫星遥感技术赋能新闻制作,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新立方演播室。在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推出“‘加油中国人’大型H5 互动报道”“元宇宙看两会”等融合报道精品,通过创新的报道形态和互动方式,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实现跨平台传播,有效提升新闻的传播效率和受众参与度。
(四)培养优秀传播人才
人才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整个新闻领域的运行都要得到人才的大力支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既存在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又存在思想先进的新员工,二者应相互帮助,弥补不足,共同成长,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学习相关新闻学知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众多人才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新闻机构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尽可能多地为员工提供实践机会,多多地参与实践,积累和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性和创造性,才能创设更多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的方法。培训要从新闻特征、新闻选题、新闻写作、深度报道等多方面展开。还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大家深刻理解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重要性,深入浅出,潜移默化,为员工提供系统化的指导,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是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闻生产模式、传播渠道及受众互动方式的变化中,一个更加高效、多元化的新闻传播体系正在形成。为了抓住这个时代的脉搏,新闻机构必须加快融合步伐,不断创新,深化内容价值挖掘,积极回应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宏业. 数字化背景下媒体融合的趋势与影响剖析[J]. 记者摇篮,2025,(01):24-26.
[2] 韩廷伟.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探究[J]. 新闻传播,2024,(23):118-120.
[3] 戴婧.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23):76-78.
(作者冯金涛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责任编辑:任雨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