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淳:我是非主流“80后”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2-17 10:56
我不是忧郁小男生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走西口》更是戏剧性地取代《人间正道是沧桑》成为2009年央视的开年大戏,开播数日,形势渐好。虽然宣传打出“《闯关东》姊妹篇”的口号,但相比《闯关东》的主演李幼斌,杜淳则会让人有些疑虑,年龄太轻、资历不够的他是否会感觉到压力?
电视指南: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得知《走西口》成为2009年央视的开年大戏的呢?当时肯定很高兴吧?
杜淳:我是在2008年11月29号突然知道这个消息的,至于为什么突然决定《走西口》成为2009年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都是台里决定的,有消息说当时内部打分,《走西口》的分数很高。从我个人来看,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和主题,在现在的环境下很有积极的意义,这应该是胜出的重要原因。
我很高兴很高兴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选中了《走西口》,因为在电视剧领域,这意味着中国最高电视2009的“风向标”,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电视指南:我们看了部分的剧集,包括你的其他一些电视剧,觉得你在剧中扮演的角色都比较忧郁,但采访发现实际上跟你交往的朋友还有一些说其实你挺开朗的,向我们描述下你的个性。
杜淳:仔细想想,好像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戏中出演的角色是我的真实个性,我觉得自己本质上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吧,不是那种忧郁小男生,也不是愤世嫉俗的大男人。这部戏表现得比较忧郁,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物需要这种性格,所以用艺术的努力去塑造的,跟我本人的个性其实相差比较远。
电视指南:当时制片方怎么会决定就在《走西口》中选择你当第一男主角?有什么曲折过程吗?拍摄这部电视剧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敌营十八年》呢?
杜淳:这个好像没有。选择我做男主角是因为我们之前在《大河颂》里合作过,这部《大河颂》也会在今年的央视播出,对方觉得很合适我,就推荐我过来演了,没什么曲折过程。
这部电视剧拍了半年时间,相当相当辛苦,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环境:风沙、干旱、天气热……不过真正《走西口》的情况比我们拍摄电视剧的情况要恶劣多了。作为一个演员,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职业素养,我觉得都还挺好。
《敌营十八年》听说在网上年轻人中口碑很好,在腾讯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站,下载率据说都是排列第一,我挺满意的。拍《敌营十八年》的时候因为主要是在湘西的山路上,蛇很多,有时候走着走着,也许前面就过去一条蛇,不过它跟我们都互不侵扰,也挺好的。
我工作强度比较大,没空传绯闻
2008年年末2009年年初,娱乐圈是非不断,从倪震、周慧敏戏剧性的分手结婚过程,到章子怡沙滩照被偷拍,越来越多的绯闻占据了娱乐的头版头条。有人是被狗仔背后下手,有人是主动炒作,绯闻成为明星博取关注度的重要手段。
电视指南:对最近娱乐圈的绯闻你怎么看待?
杜淳:我觉得现在的娱记分很多种,有的比较老派、正统的,比较多关注你的作品;有的八卦娱记,基本上就是以曝光隐私为乐趣。我觉得虽然曝光隐私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关注度,但是毕竟留得住的还是作品,所以报道还是应该从作品出发,我个人更喜欢正统一些的报道。
电视指南:你个人除了每次爆料都是“父子情深”,绯闻一直比较少。
杜淳:我觉得艺人也分两种,一种是靠作品说话的,那种人是真的很想做演员;还有一种是靠绯闻博取关注度,然后通过其他比如走秀、代言获得收益的。这两种艺人,我当然更想做前者。对我来说,人生除了演戏,我还从来没有过其他的设想,演戏是我迄今为止最适合也最想做的事情。
而且我的工作强度很大,自己也比较注意,所以一直没什么绯闻传出来。
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某天别人称呼他“杜淳的爸爸”
《走西口》中杜淳再次与父亲杜志国合作,扮演一对“死对头”。杜志国对杜淳的喜爱,在圈内有口皆碑,有些朋友甚至说杜志国对杜淳到了“溺爱”的程度。从最开始杜淳入行时的阻拦,到全力以赴找朋友辅导杜淳考上戏剧学院,看到《汉武大帝》后放下忐忑的心,全力支持儿子在演艺事业上的发展,甚至期待某天别人称呼他为“杜淳的父亲”……慈父的顾惜之情表露无余。
电视指南:现在和父亲合作,很顺畅了吧?
杜淳:第一次和爸爸对戏时,心里的确有顾虑,老觉着他的眼睛在审视我,放不开,但从第二次开始,就没有那种感觉了——毕竟我们都是专业的演员。
电视指南:有报道说,最初父亲是反对你入行的?
杜淳:其实,爸爸没跟我具体说过什么,他可能跟别人说我不太适合这个圈子,我想可能都是因为爱吧,他怕我走这条路太辛苦。不过看了《汉武大帝》之后就改变了我的印象。当时胡玫导演要拍《汉武大帝》,给我的是另外一个角色,我就穿上戏装录了一段DV过去,过了几天,副导演给我爸打电话,说给了杜淳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青年汉武帝,我爸当然很兴奋啊。
电视剧出来后,他悄悄买了一套碟,看了几集之后,按照他当时对我预订的目标,我完成的是相当完美。然后他叫来几个朋友一起看,估计是希望朋友们来夸我吧。
表演这东西就是一张纸,捅破了你就出来了,如果捅不破,可能永远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表演状态。我就是在第一部戏《汉武大帝》时捅破的,因为有非常优秀的导演和主创班底点拨,我突然茅塞顿开,把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出来。
电视指南:从这之后,他就肯定你的表演了?
杜淳:应该是看了《汉武大帝》之后,他就把对我的担心放下来了。比方说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某天别人称呼他为“杜淳的爸爸”。
电视指南:按照你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愿望好像已经快达成了?
杜淳:这得看观众的反应啊。其实我觉得我爸是很典型的东方父亲,他对子女永远看得比自己重要,所以他会把我的成功、我超越他作为他最大的梦想。
电视指南:其实这种亲情挺感人的。
杜淳:我想每一个父子间应该都有这样的感情吧。当年他因为一直拍戏在外,对我照顾得不够,所以老觉得亏欠我的。但是现在我常常也很忙,沟通也挺少。
电视指南:你们在戏里扮演过翁婿、非亲父子、皇上与臣子……这次《走西口》扮演死对头,合作好像特别多,是故意为之还是偶然的?
杜淳:这个避免不了,因为双方都是演员,我在一个剧组,制片人或导演看到某个角色合适就会想到他,他在剧组了别人也会想到我,所以常常就会这样。像《大旗英雄传》,我爸虽然不愿意拍“打戏”,因为特别辛苦,但是听说有我在,就过来了……像刚说过的《大河颂》里我演皇上,他演臣子,他每次见到我都要跪着,一开始觉得尴尬,当你横扫台下文武百官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父亲的脸,不管是谁,多少有点跳戏的感觉。不过他安慰我说:“现场,我给你跪着,回家之后,你先给我跪一遍。”也就慢慢习惯了。
我比较少年老成
80后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生机勃勃,虽然有人称杜淳为“80后的骄傲”,但杜淳感觉,自己与主流意义上的“80后”其实差距挺远,不具备“80后”的典型特征。
电视指南:虽然你是80后,但是电视剧里你比很多70后都显得老成?
杜淳:其实我虽然是80后,但在80年代比较靠前的位置,跟真正的、大众意义上的80后好像有很大不一样。在我的印象中,好像80后是那种热气腾腾的一团活水,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出现什么新的状况,我好像比较成熟,跟典型的80后有一定的差距。
电视指南:所以才会有当时考试失利之后,“剃发明志”的举动?
杜淳:可能是因为我那时候在学舞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突然转来做演戏,不太适应,所以没太考好。之后我就在家好好地复习,剃光头可能让自己更专心些吧。当时好多老师辅导我,比如焦晃老师、撒日娜老师、姜武老师,他们都给了我好多帮助,如果我再考不上就没法对得起人了。
电视指南:你责任感还挺强的,打算啥时候结婚成家?未来有什么打算?
杜淳:不会太早吧,两三年以后,起码也得等我到三十吧。以后,如果我没有对演戏产生厌倦的话,也许会一直拍戏下去,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像陈宝国那样的演技派,这样我的演艺生涯就会长很多,也会精彩很多。
文/陈维 图/强势传媒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