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美剧变迁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2-17 11:13
美剧的成功与其工业化生产是息息相关的,为了适应残酷的竞争体制,揣摩观众复杂多变的口味,美国的电视剧制作者们绞尽脑汁,终于走到“百花齐放”的今天。
收视才是王道
对于美国的影视产业来说,电视剧编剧才是更能发挥所谓文人才情的地方,不用看大明星的脸色,不用焦虑名导对自己剧本肆意的强奸。所以评论家不免感慨,美国优秀的编剧都跑去做电视剧了。
美剧的成功与其工业化生产是息息相关的,首先美剧制播分离,电视台为了一部电视剧,有可能花费天价购买。在创作初期,通常由制片人在众多的故事中选出他们认为有市场潜力的东西,采用每周播出一集这种投石问路的原则来进行制作,而且往往是先拍一集出来进行试播。拍摄出几集之后,都要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志愿者组成一个评审团看片。如果能获得观众看好,决定投拍后,接下来才是剧本创作。美剧的季播制度,给了电视台以充分的评估权,一般而言,美剧的播出季是在每年9月中旬到次年4月下旬,每周一集。在播出季的间歇期,电视台决定是否继续下一季,以及下一季内容走向。而边拍边播的形式,也让制作团队能及时通过收视的反馈情况来调整剧情的设置和人物的命运。因此,美剧崇尚收视率至上的法则,也让美剧的市场竞争显得异常残酷。各大商业电视网每年委托制作公司拍摄十几部新电视剧,但其中也只有1-2部可能获得足够的观众,以拿到继续制作的合同。
为了适应这残酷的竞争体制,揣摩观众复杂多变的口味,美国的电视剧制作者们绞尽脑汁,终于走到“百花齐放”的今天。
情景喜剧:伴随观众长大
代表作:《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好汉两个半》
情景喜剧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肥皂剧,顾名思义,肥皂剧就是由卖肥皂的提供赞助拍摄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普通生活环境为舞台,以无休无止之势去营造无中生有的话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肥皂剧已经引不起美国观众的兴趣,随着1991年《达拉斯》的谢幕,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每周晚间播放一集的情景喜剧流行开来,一般来说,情景喜剧是长度为30分钟(包括广告时间)的系列喜剧,播出时往往伴随着现场观众(或后期合成)的笑声,情景喜剧的新作总是在演季的黄金时段。与中国电视剧集中播放的模式不同,美国电视剧通常按季播出,他们经常会把一季新剧安排在冬季,因为那时天气太冷,人们全都窝在家里很少外出。这种按季播出的特点带给美国电视剧一个莫大的好处,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可以在第二年冬天再度登场,把故事一年一年地讲下去。观众在长大,电视剧里的人物也在成长,制作方完全不担心剧情会枯竭,因为人们总是在关心,一年年长大的电视剧人物又要面对什么新问题。五十多年来,情景喜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朗朗入耳的歌声伴随着美国观众,当然最能体现情景喜剧特色的还是缔造10年传奇的《老友记》。2004年5月6日,3000多名美国人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超大屏幕前观看《老友记》的大结局,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收视率甚至超过总统竞选。在年终TOP10收视排行榜上,情景喜剧几乎无一例外地名列榜首。但是随着《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这样的老牌室内情景喜剧落幕之后,剧情剧开始走红。
女性剧:女性意识的苏醒
代表作:《疯狂主妇》、《欲望都市》
电视剧一直是女性观众居多,为了引发她们的兴趣,女性题材的电视是各大电视网的重点,《欲望都市》就是极佳的例子,该剧描述四个事业有成大龄女子在纽约寻找爱情的故事,该剧热播七年,其中的主人公尽管有些“开放”,但是她们的道德观还算阳光,每天担心的事情也不外乎是谈情说爱,生儿育女,维系友情而已。而2004年开播的《疯狂主妇》则成为一个另类,它远远不是言情片,虽然背景是一处比较富裕的小区,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大量的日常生活片段,但这部系列剧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黑暗的小秘密”,阳光下的罪恶就不断地在每一幢房子里上演。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场景范围内,设置了谋杀、自杀、偷情、吸毒等等观众平常都难以想象和接触到的事情。虽然“黑暗的小秘密”一个接一个,但更多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部戏很真实。那四个女主角在美国观众身边就随处可见,她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她们也重视亲情和友情,她们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疯狂主妇》里面没有一个完人,也没有一个坏得透顶的人。
犯罪剧:概念推陈出新
代表作:《CSI》、《24小时》、《越狱》
犯罪剧在美国流行多年,包括警察剧和律师剧。如最热门的《CSI》通过研究犯罪现场发现的蛛丝马迹来破案,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侦破过程,享受破案的乐趣,貌似已经发展到该类型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24小时》和《越狱》的大胆创新改变了犯罪剧的形式。从任何角度看,《24小时》都是一部操作异常困难的系列剧,它阴沉而举步维艰的性格,直接撞击着每个人(特别是美国民众)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而《越狱》的成功则是编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设下了“越狱”这个足够吸引观众的悬念,让整部电视剧的成功有了一个极具人气的开头。《越狱》的看点在悬念之外还在于穿插了政治阴谋、惊险谋杀。而在展示政治阴谋、惊险谋杀的过程中,美国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令人目瞪口呆。
科幻剧:与网络共欢嚣
代表作:《迷失》、《英雄》
虽然在美国观众心目中影响最大的科幻剧集是《星际迷航记》,这部剧集讲述了“企业号”飞船在外太空探险的故事,有超过半数的美国人都自认是“星际迷”。但是在中国喜欢看美剧的群体中,上世纪90年代那部《X档案》才是最合口味的科幻剧,该剧的主题是外星人、特异功能以及种种科学不能解释的超自然现象。《X档案》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征服了观众,播出后更在美国掀起了热衷科学与幻想的文化现象。但是时至今日,东奔西走的航天学家和坚信外星人的探长已经不再受宠,向人类自身探寻的复合型科幻剧则成为观众的新宠,其中首推《迷失》和《英雄》。《迷失》虽然是一场流落荒岛的鲁宾逊漂流记现代版,却彻底击碎了所有的俗套。《迷失》创造了美剧生态的新模式,其融合悬疑、冒险、科幻、惊悚、动作、爱情和灾难等多种元素的模式,配合环环相扣的故事脉络,让一群坠机幸存者的求生故事变得动人心弦。虽然《迷失》在后几季故事中漏洞百出,但是其最成功的一点是把电视剧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创作者一方面在剧情和角色设计上为“粉丝”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又利用论坛、博客、播客、在线杂志、《迷失》维基等种种渠道,以及大型的在线真实游戏《迷失体验》,极力“引诱”“粉丝”的参与。
历史剧:对贵族的无尽想象
代表作:《罗马》、《都铎王朝》
相对于经常占据我国银幕的历史剧,美国则并不多见,“因为美国没有历史”。另一个原因则是历史剧的拍摄成本高昂,只有少数名人导演才可以企及,如斯皮尔伯格当年的《兄弟连》和即将要拍摄的《太平洋》,如今历史剧更是向高昂成本大踏步前行。HBO与英国BBC电视台联手推出的历史上单季制作成本最高的电视剧—耗资1亿美元的《罗马》把历史剧推向高峰。虽然这部电视剧里的人物早已被史诗戏剧一再描述,但《罗马》的制作方用巧妙的方式规避了雷同,用全景扫描俯瞰了当时意大利的日常生活。当然,你不能保证每一个场景都是夹杂着陈词滥调的刀剑和丑闻的大段史诗,《罗马》大力铺陈当时的场面:谋杀者的面容被鲜血覆盖、传奇人物的佩环叮当作响、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贵族在那里讽刺世人。
文/夏梦 图/TPG
……
收视才是王道
对于美国的影视产业来说,电视剧编剧才是更能发挥所谓文人才情的地方,不用看大明星的脸色,不用焦虑名导对自己剧本肆意的强奸。所以评论家不免感慨,美国优秀的编剧都跑去做电视剧了。
美剧的成功与其工业化生产是息息相关的,首先美剧制播分离,电视台为了一部电视剧,有可能花费天价购买。在创作初期,通常由制片人在众多的故事中选出他们认为有市场潜力的东西,采用每周播出一集这种投石问路的原则来进行制作,而且往往是先拍一集出来进行试播。拍摄出几集之后,都要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志愿者组成一个评审团看片。如果能获得观众看好,决定投拍后,接下来才是剧本创作。美剧的季播制度,给了电视台以充分的评估权,一般而言,美剧的播出季是在每年9月中旬到次年4月下旬,每周一集。在播出季的间歇期,电视台决定是否继续下一季,以及下一季内容走向。而边拍边播的形式,也让制作团队能及时通过收视的反馈情况来调整剧情的设置和人物的命运。因此,美剧崇尚收视率至上的法则,也让美剧的市场竞争显得异常残酷。各大商业电视网每年委托制作公司拍摄十几部新电视剧,但其中也只有1-2部可能获得足够的观众,以拿到继续制作的合同。
为了适应这残酷的竞争体制,揣摩观众复杂多变的口味,美国的电视剧制作者们绞尽脑汁,终于走到“百花齐放”的今天。
情景喜剧:伴随观众长大
代表作:《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好汉两个半》
情景喜剧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肥皂剧,顾名思义,肥皂剧就是由卖肥皂的提供赞助拍摄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基本都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普通生活环境为舞台,以无休无止之势去营造无中生有的话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肥皂剧已经引不起美国观众的兴趣,随着1991年《达拉斯》的谢幕,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每周晚间播放一集的情景喜剧流行开来,一般来说,情景喜剧是长度为30分钟(包括广告时间)的系列喜剧,播出时往往伴随着现场观众(或后期合成)的笑声,情景喜剧的新作总是在演季的黄金时段。与中国电视剧集中播放的模式不同,美国电视剧通常按季播出,他们经常会把一季新剧安排在冬季,因为那时天气太冷,人们全都窝在家里很少外出。这种按季播出的特点带给美国电视剧一个莫大的好处,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可以在第二年冬天再度登场,把故事一年一年地讲下去。观众在长大,电视剧里的人物也在成长,制作方完全不担心剧情会枯竭,因为人们总是在关心,一年年长大的电视剧人物又要面对什么新问题。五十多年来,情景喜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朗朗入耳的歌声伴随着美国观众,当然最能体现情景喜剧特色的还是缔造10年传奇的《老友记》。2004年5月6日,3000多名美国人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超大屏幕前观看《老友记》的大结局,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收视率甚至超过总统竞选。在年终TOP10收视排行榜上,情景喜剧几乎无一例外地名列榜首。但是随着《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这样的老牌室内情景喜剧落幕之后,剧情剧开始走红。
女性剧:女性意识的苏醒
代表作:《疯狂主妇》、《欲望都市》
电视剧一直是女性观众居多,为了引发她们的兴趣,女性题材的电视是各大电视网的重点,《欲望都市》就是极佳的例子,该剧描述四个事业有成大龄女子在纽约寻找爱情的故事,该剧热播七年,其中的主人公尽管有些“开放”,但是她们的道德观还算阳光,每天担心的事情也不外乎是谈情说爱,生儿育女,维系友情而已。而2004年开播的《疯狂主妇》则成为一个另类,它远远不是言情片,虽然背景是一处比较富裕的小区,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大量的日常生活片段,但这部系列剧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黑暗的小秘密”,阳光下的罪恶就不断地在每一幢房子里上演。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场景范围内,设置了谋杀、自杀、偷情、吸毒等等观众平常都难以想象和接触到的事情。虽然“黑暗的小秘密”一个接一个,但更多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部戏很真实。那四个女主角在美国观众身边就随处可见,她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她们也重视亲情和友情,她们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疯狂主妇》里面没有一个完人,也没有一个坏得透顶的人。
犯罪剧:概念推陈出新
代表作:《CSI》、《24小时》、《越狱》
犯罪剧在美国流行多年,包括警察剧和律师剧。如最热门的《CSI》通过研究犯罪现场发现的蛛丝马迹来破案,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侦破过程,享受破案的乐趣,貌似已经发展到该类型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24小时》和《越狱》的大胆创新改变了犯罪剧的形式。从任何角度看,《24小时》都是一部操作异常困难的系列剧,它阴沉而举步维艰的性格,直接撞击着每个人(特别是美国民众)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而《越狱》的成功则是编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设下了“越狱”这个足够吸引观众的悬念,让整部电视剧的成功有了一个极具人气的开头。《越狱》的看点在悬念之外还在于穿插了政治阴谋、惊险谋杀。而在展示政治阴谋、惊险谋杀的过程中,美国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令人目瞪口呆。
科幻剧:与网络共欢嚣
代表作:《迷失》、《英雄》
虽然在美国观众心目中影响最大的科幻剧集是《星际迷航记》,这部剧集讲述了“企业号”飞船在外太空探险的故事,有超过半数的美国人都自认是“星际迷”。但是在中国喜欢看美剧的群体中,上世纪90年代那部《X档案》才是最合口味的科幻剧,该剧的主题是外星人、特异功能以及种种科学不能解释的超自然现象。《X档案》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征服了观众,播出后更在美国掀起了热衷科学与幻想的文化现象。但是时至今日,东奔西走的航天学家和坚信外星人的探长已经不再受宠,向人类自身探寻的复合型科幻剧则成为观众的新宠,其中首推《迷失》和《英雄》。《迷失》虽然是一场流落荒岛的鲁宾逊漂流记现代版,却彻底击碎了所有的俗套。《迷失》创造了美剧生态的新模式,其融合悬疑、冒险、科幻、惊悚、动作、爱情和灾难等多种元素的模式,配合环环相扣的故事脉络,让一群坠机幸存者的求生故事变得动人心弦。虽然《迷失》在后几季故事中漏洞百出,但是其最成功的一点是把电视剧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创作者一方面在剧情和角色设计上为“粉丝”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又利用论坛、博客、播客、在线杂志、《迷失》维基等种种渠道,以及大型的在线真实游戏《迷失体验》,极力“引诱”“粉丝”的参与。
历史剧:对贵族的无尽想象
代表作:《罗马》、《都铎王朝》
相对于经常占据我国银幕的历史剧,美国则并不多见,“因为美国没有历史”。另一个原因则是历史剧的拍摄成本高昂,只有少数名人导演才可以企及,如斯皮尔伯格当年的《兄弟连》和即将要拍摄的《太平洋》,如今历史剧更是向高昂成本大踏步前行。HBO与英国BBC电视台联手推出的历史上单季制作成本最高的电视剧—耗资1亿美元的《罗马》把历史剧推向高峰。虽然这部电视剧里的人物早已被史诗戏剧一再描述,但《罗马》的制作方用巧妙的方式规避了雷同,用全景扫描俯瞰了当时意大利的日常生活。当然,你不能保证每一个场景都是夹杂着陈词滥调的刀剑和丑闻的大段史诗,《罗马》大力铺陈当时的场面:谋杀者的面容被鲜血覆盖、传奇人物的佩环叮当作响、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贵族在那里讽刺世人。
文/夏梦 图/T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