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放映室》 用“毒舌”打造经典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2-17 11:24
他没有站在文化制约的高度上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加以解读,也没有站在文化精英的立场上将电影小众化,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与影迷共赏,和观众同行,却在实际中拔高了节目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第10放映室》自从2004年开播以来,就将自己与《佳片有约》、《环球影视》等节目划开了界限,并将只推崇不评价,只赞扬不批评的节目原则打了个天翻地覆,在“享受电影,期待精彩”的原则上,致力用“毒舌”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是一个“情绪化”的产品
《第10放映室》的独特在于他并没有站在文化制约的高度上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加以解读,也没有站在文化精英的立场上将电影小众化,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与影迷共赏,和观众同行,却在实际中拔高了节目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第10放映室》在创立之初,就撇开了所谓公正严明的判断标准,其实作为一种相对纯粹的感受性的艺术体系——电影,一本正经的讲述模式本身就是让人生厌的,所以《第10放映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带情绪”的产品。在放低收视率的追求下,突出产品的文化色彩,不讳言“电影与商业”的对立情绪,却也不赞赏“电影等于艺术”的矫揉造作。
可以说《第10放映室》在强调“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的基础上,将艺术与商业,精英与大众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一方面针对了需要影响的目标人群,根植于骨灰级影迷和普通观众中,节目内容通俗易懂,不故作高雅,却也不下里巴人。《第10放映室》把“雅俗共赏”这个特点适时地分配到栏目中每部电影的角色当中去,每期节目将围绕一个鲜明有趣的主题,列举三到五部电影,对电影内容加以介绍和评点。每部电影从观众的角度、从制作的成本、从摄影的花絮、从拍摄的手法、从导演的临场构思等方面对比,巧妙地把这个主题予以“点评”,另外,它的节目时长是CCTV常规节目中独一无二的,整整90分钟的时间可以将电影的故事性和情绪性连贯完美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随时注重将自身的品牌影响注入到《第10放映室》这个节目中,它不屑将“收视率”作为节目的第一考虑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第10放映室》对产品设计本身、目标市场人群的锁定、产品线中的角色与地位都考虑得非常清楚,更难得的是四年来的始终如一。同时由于得到了中影公司的支持,更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赏析到以前只能在盗版DVD上看到的全球大片的精彩片段,这显然也为节目的权威性平添了不少秋色。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看完《第10放映室》的节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爽!”,接下来就是一个疑问,“这真的是央视的节目吗?”因为里面的评论只可以用一个“毒”字来形容,不论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师,还是来势汹汹的进口大片,《第10放映室》从不讳言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在一片叫好中用“毒舌”闯出一片天。在顾长卫的《立春》得到一众所谓“文艺青年”的好评,在媒体的一片谄媚中,《第10放映室》冷冷地说道:“天天在嘴上挂着痛苦和孤独的人,以为唠叨点底层人民的痛苦绝望就很艺术了。但对于真正努力的普通人来说,尽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不同艰辛,但每一个还是在努力地追求着快乐和幸福。如果以为这个世界就只能是文艺青年展示痛苦和自恋的舞台,抱着这种态度还鄙视生活对你们的嘲笑,还以为自己的痛苦和伤痕才叫撕心裂肺,这不叫艺术,这叫市侩。无非是表象不同而已。”
短短的几句话,不但扇了顾长卫的《立春》一个不大不小的耳光,更是连消带打将蔡明亮和一众所谓无病呻吟的“地下电影”做了无尽的讽刺。
《第10放映室》受到追捧,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很大的原因是它撕去了虚伪光环的外衣。谁说电视节目只能正着赞言,不能正话反说?谁说艺术只能一本正经,不能刻薄讽刺?《第 10放映室》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但同时又能做到有理有据,绝不漫天乱骂。因此观看《第 10放映室》不但是观众的一次电影之旅,同时也是一个释放的窗口,在这个节目中,普通的观众能够得到深切的认同,节目对有些所谓 “大片 ”的调侃,让观众找到了知音,原来并不是观众的智商低,而是某些导演的眼界太低;而节目对某些电影主题的深刻分析,也让资深影迷找到了组织,终于能在电视节目这种俗文化中找到艺术的气息了。
怎一个“毒”字了得?
以下是《第10放映室》历年来的精彩演出,功力深厚,怎是一个“毒”字了得!
《花花型警》
导演:马楚成 演员:陈坤 余文乐
马楚成曾说,本片是《星愿》和《东京攻略》的结合版,不过很多观众可能会这样理解这句话,烂片+烂片=更烂的片。
两位主角犹如传说中的小强,无论怎么打都打不死,好不容易快死了也要死很久,看完这样的电影,观众不得不说一句:“拜托,你还能再烂点吗?”
《大灌篮》
导演:朱延平 动作指导:程小东 演员:周杰伦 蔡卓妍
最后拼凑出来的这个故事,只能用胡编乱造来形容,不过考虑到本片导演朱延平,曾经导演过令无数观众肝胆俱裂的《一石二鸟》,《大灌篮》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
其实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只要银幕上有周杰伦,就算他在里面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90分钟,都会有人去买票的。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它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导演:徐静蕾 演员:徐静蕾 姜文
头顶着第52届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光环,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早已让部分观众翘首以盼。但是这部电影除了女主角形象上的致命伤外,几乎无处不在的旁白,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导演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也因此这部影片曾被戏称为配乐诗朗诵。
《疯狂的石头》
导演:宁浩
演员:郭涛 刘桦
借助另一句年度流行语来概括本片,那就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继承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光荣的传统。盖里奇、汤姆提威克、昆汀·塔伦蒂诺及所有无厘头港片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明明》
导演:区雪儿 演员:周迅 刘烨
2007年度毫无争议的烂片之王,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记录,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如果你认为它是爱情片,它却有打斗;如果你认为它是动作片,它却有科幻;如果你认为它是科幻片,它却有现实;如果你认为它是文艺片,可它看着还挺恐怖;最后你以为你明白了,因为看到了张信哲,觉得它是个MTV;可是你最后还是没有想到,张信哲演的却是一个变性人。
这部电影让人们绝望地知道,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精舞门》
导演:傅华阳 演员:范冰冰 陈小春
这部电影就像一座雪山,很多人都说爬山的都是傻瓜,但还是有人认为能够征服它,结果刚到山脚下就有一批人逃走,咬牙坚持到半山腰的被雷劈死了一大半,最后终于有人认为自己上了山顶,喘息着要氧气面罩的时候,却绝望地发现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需要去攀登,如果这个含蓄的比喻您没有听明白的话,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精舞门是一部烂片,它已经烂到堪称烂片界的一朵奇葩。
文/夏亚君 图/CFP
……
《第10放映室》自从2004年开播以来,就将自己与《佳片有约》、《环球影视》等节目划开了界限,并将只推崇不评价,只赞扬不批评的节目原则打了个天翻地覆,在“享受电影,期待精彩”的原则上,致力用“毒舌”打造自己的品牌。
这是一个“情绪化”的产品
《第10放映室》的独特在于他并没有站在文化制约的高度上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加以解读,也没有站在文化精英的立场上将电影小众化,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与影迷共赏,和观众同行,却在实际中拔高了节目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第10放映室》在创立之初,就撇开了所谓公正严明的判断标准,其实作为一种相对纯粹的感受性的艺术体系——电影,一本正经的讲述模式本身就是让人生厌的,所以《第10放映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带情绪”的产品。在放低收视率的追求下,突出产品的文化色彩,不讳言“电影与商业”的对立情绪,却也不赞赏“电影等于艺术”的矫揉造作。
可以说《第10放映室》在强调“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的基础上,将艺术与商业,精英与大众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一方面针对了需要影响的目标人群,根植于骨灰级影迷和普通观众中,节目内容通俗易懂,不故作高雅,却也不下里巴人。《第10放映室》把“雅俗共赏”这个特点适时地分配到栏目中每部电影的角色当中去,每期节目将围绕一个鲜明有趣的主题,列举三到五部电影,对电影内容加以介绍和评点。每部电影从观众的角度、从制作的成本、从摄影的花絮、从拍摄的手法、从导演的临场构思等方面对比,巧妙地把这个主题予以“点评”,另外,它的节目时长是CCTV常规节目中独一无二的,整整90分钟的时间可以将电影的故事性和情绪性连贯完美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随时注重将自身的品牌影响注入到《第10放映室》这个节目中,它不屑将“收视率”作为节目的第一考虑因素。从这个角度而言,《第10放映室》对产品设计本身、目标市场人群的锁定、产品线中的角色与地位都考虑得非常清楚,更难得的是四年来的始终如一。同时由于得到了中影公司的支持,更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赏析到以前只能在盗版DVD上看到的全球大片的精彩片段,这显然也为节目的权威性平添了不少秋色。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看完《第10放映室》的节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爽!”,接下来就是一个疑问,“这真的是央视的节目吗?”因为里面的评论只可以用一个“毒”字来形容,不论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师,还是来势汹汹的进口大片,《第10放映室》从不讳言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在一片叫好中用“毒舌”闯出一片天。在顾长卫的《立春》得到一众所谓“文艺青年”的好评,在媒体的一片谄媚中,《第10放映室》冷冷地说道:“天天在嘴上挂着痛苦和孤独的人,以为唠叨点底层人民的痛苦绝望就很艺术了。但对于真正努力的普通人来说,尽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不同艰辛,但每一个还是在努力地追求着快乐和幸福。如果以为这个世界就只能是文艺青年展示痛苦和自恋的舞台,抱着这种态度还鄙视生活对你们的嘲笑,还以为自己的痛苦和伤痕才叫撕心裂肺,这不叫艺术,这叫市侩。无非是表象不同而已。”
短短的几句话,不但扇了顾长卫的《立春》一个不大不小的耳光,更是连消带打将蔡明亮和一众所谓无病呻吟的“地下电影”做了无尽的讽刺。
《第10放映室》受到追捧,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很大的原因是它撕去了虚伪光环的外衣。谁说电视节目只能正着赞言,不能正话反说?谁说艺术只能一本正经,不能刻薄讽刺?《第 10放映室》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但同时又能做到有理有据,绝不漫天乱骂。因此观看《第 10放映室》不但是观众的一次电影之旅,同时也是一个释放的窗口,在这个节目中,普通的观众能够得到深切的认同,节目对有些所谓 “大片 ”的调侃,让观众找到了知音,原来并不是观众的智商低,而是某些导演的眼界太低;而节目对某些电影主题的深刻分析,也让资深影迷找到了组织,终于能在电视节目这种俗文化中找到艺术的气息了。
怎一个“毒”字了得?
以下是《第10放映室》历年来的精彩演出,功力深厚,怎是一个“毒”字了得!
《花花型警》
导演:马楚成 演员:陈坤 余文乐
马楚成曾说,本片是《星愿》和《东京攻略》的结合版,不过很多观众可能会这样理解这句话,烂片+烂片=更烂的片。
两位主角犹如传说中的小强,无论怎么打都打不死,好不容易快死了也要死很久,看完这样的电影,观众不得不说一句:“拜托,你还能再烂点吗?”
《大灌篮》
导演:朱延平 动作指导:程小东 演员:周杰伦 蔡卓妍
最后拼凑出来的这个故事,只能用胡编乱造来形容,不过考虑到本片导演朱延平,曾经导演过令无数观众肝胆俱裂的《一石二鸟》,《大灌篮》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
其实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只要银幕上有周杰伦,就算他在里面什么都不干就那么站90分钟,都会有人去买票的。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就不用再去讨论它的艺术性了,因为实在找不出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导演:徐静蕾 演员:徐静蕾 姜文
头顶着第52届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光环,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早已让部分观众翘首以盼。但是这部电影除了女主角形象上的致命伤外,几乎无处不在的旁白,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导演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也因此这部影片曾被戏称为配乐诗朗诵。
《疯狂的石头》
导演:宁浩
演员:郭涛 刘桦
借助另一句年度流行语来概括本片,那就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继承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光荣的传统。盖里奇、汤姆提威克、昆汀·塔伦蒂诺及所有无厘头港片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明明》
导演:区雪儿 演员:周迅 刘烨
2007年度毫无争议的烂片之王,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记录,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如果你认为它是爱情片,它却有打斗;如果你认为它是动作片,它却有科幻;如果你认为它是科幻片,它却有现实;如果你认为它是文艺片,可它看着还挺恐怖;最后你以为你明白了,因为看到了张信哲,觉得它是个MTV;可是你最后还是没有想到,张信哲演的却是一个变性人。
这部电影让人们绝望地知道,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精舞门》
导演:傅华阳 演员:范冰冰 陈小春
这部电影就像一座雪山,很多人都说爬山的都是傻瓜,但还是有人认为能够征服它,结果刚到山脚下就有一批人逃走,咬牙坚持到半山腰的被雷劈死了一大半,最后终于有人认为自己上了山顶,喘息着要氧气面罩的时候,却绝望地发现后面还有无数个山头需要去攀登,如果这个含蓄的比喻您没有听明白的话,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精舞门是一部烂片,它已经烂到堪称烂片界的一朵奇葩。
文/夏亚君 图/C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