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跨界,提分还是降分?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4-13 14:34
  现在艺人跨界走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常常看到演员在电视里高歌一曲,也看到歌手时不时地跑到影视中客串一把。对于这种现象,看看观众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又演又唱才是艺人的正业

  王宁 公司职员

  对于歌手来说,“演唱”“演唱”,不就是又演又能唱嘛。像我很喜欢的周璇,她也是个演戏唱歌的双栖艺人嘛,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在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电影红,歌也红。

  艺人全栖发展,现在好像是大势所趋。其实这也不是一种新模式,远看看日韩,近看看港台,他们的艺人,哪个不是演而优则唱或唱而优则演?拍电影、电视剧、出唱片、开演唱会,可以说是最基本的素质,更有的延伸做主持人、演各种舞台剧、做各类选秀评委……日韩和港台的娱乐行业比内地成熟是有目共睹的,它们的发展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它们对艺人的包装和规划,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东西。现在,我们开始有了明星多栖化的趋势,这对于内地的娱乐产业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这个产业正走向成熟。

  其实,影星进歌坛的同时,也为歌星进影坛铺路。当一个公司开始运作旗下的演员进入歌坛的时候,必然要在唱片界开疆辟壤,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这个公司会积累大量的资源和运作经验,等到这个公司在唱片界羽翼丰满的时候,他就可以签下歌手单独运作,与此同时,这个公司还有运作影视的资源。

  从商业上看,如果说艺人是商品,那么我们就要推出最有竞争力的商品。内地娱乐市场的蛋糕,如果我们不去争取,就会让外来力量瓜分去最大的部分。所以,内地明星多栖发展不仅不应该口诛笔伐,更应该善意理解、大力支持。

  的确有演员唱歌质量不高,但这是演员本身的问题,而不是这件事的问题,你看还是有演员唱得不错的嘛!所以,现在需要做的是提高演员的演唱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全能型艺人。

  演员跨界唱歌增加了K歌的曲目

  刘颖 公司董事长

  我挺喜欢那些演员出来唱歌的,有的时候听听他们唱歌,觉得很亲切。因为以前总是在电视剧里见到他们扮演的角色,感觉又远又近,直到听到他们的歌声,才觉得他们是真实的个体。而且会觉得其实他们也不是全能型的呢。暗下偷乐自己喜欢的演员唱歌也不怎么样啊。因为演员演唱的歌曲通常编曲都会比较简单,所以反而给我们提供了 K歌的便利性。你想想,如果 KTV里全都是王菲、林忆莲这种大神级别的歌手的歌,我们唱着唱着会是多么的丧气啊,因为差距在那里摆着呢!这不是消遣,变成了生气了。但是演员唱的歌,朗朗上口,再加上有的包厢音质比较好,唱完以后,有的时候还能自我陶醉一下:“我唱的也不比他们差嘛!”说穿了,艺人就是娱乐大众的,他们的职业也要求他们必须演戏唱歌样样精通,我觉得不存在什么跨界的问题,演戏唱歌本来不就是一体的吗?台湾、香港的好多演员除了唱歌以外,还当主持人,出书呢。他们展露的才艺越多,才越能在娱乐圈里更好地发展,也才能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娱乐圈里脱颖而出。

  听演员唱歌戏味很浓

  亚君 人民医院医生

  对我来说,我好享受听演员唱歌,听演员唱歌会有一种浓浓的戏味,就算不是剧集主题曲,也一样能达到这种效果,甚至当音量不大,连歌词都听不清楚的时候,也仿佛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那种画面,很舒服。如果不是太讲究发声技巧和绚丽编曲,这未尝不是一种放松精神的spa。

  以前我听过邓萃雯的一首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那是当年她在亚视拍的经典剧集,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念念不忘的。其实这个电视剧有电影版还有话剧版,纯粹以唱功而论,刘雅丽和辛晓琪都强她几条街,可是我听了各种版本以后,唯独钟爱邓萃雯那一版。每当听到她低低的嗓音,就仿佛回到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情景当中,回到了当年看戏时候的心境,这种感觉是任何一个歌手都不能带给你的。每一位演员唱歌都必然是带着一种戏剧的情景来的,会觉得那不算专业的歌声中充满了感情。

  像很多港剧都喜欢用主角来演唱主题曲,当然这是一种省钱的做法,但是从客观上来说,会让观众觉得整部电视剧不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是丝丝入扣,统一情境的。

  但其实很多演员都是歌唱比赛出身的,硬要说他们是跨界走穴,抢歌手的饭碗也是不对的。

  不要自毁形象

  刘东象 舞蹈老师

  原本我对章子怡的印挺好的,觉得她是一个有拼劲的演员,可是自从听了她某年在春晚上的歌喉以后,反胃了很久。还好章小姐也挺有自知之明的,又回去干她演员那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了。可是没想到,今年《梅兰芳》上映,她又联合黎明唱了一把主题曲。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很雷很雷,而且一下子就给章子怡自身减掉了很多分。章子怡自己在辩解的时候说道:“我唱歌没有什么技巧,但是我用做演员真实的感受,把我的情感放在里面,这是可以打动人的。”别人有没有被打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些事情光凭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和技巧!

  基本上现在的演员跨行做歌手,都是在录音棚里录的,根本没有几个人敢真唱。你看春晚一提出歌手真唱的条件,那些一线明星立马表示退出春晚。为什么?拍丢人呗!可是他们既然知道自己的唱功都不过关,为什么还要唱歌?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可是这是建立在观众喜欢他们的基础上的,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会有被忽悠的感觉。你演戏演得好,我喜欢你,然后你出了唱片,我基于对你的喜欢想聆听一下你的歌声,正当我陶醉呢,你告诉我,那都是假的,是电脑合成的,你说我能不郁闷吗?

  这种假唱会给艺人的形象扣掉很多分,反正我个人是不会喜欢那种顶着偶像的光环来圈钱的艺人的!

  真唱假唱无所谓,

  观众缘更重要

  谢婷婷

  自由职业

  我以前看过乐评人王磊说的一段话,我自己还是很赞同的。他认为在如此不景气的唱片市场中,选择演员作为歌手也不失为一条出路。王磊说:“我已经想通了,多年来一直苦寻音乐出路,其实打造演员歌手是切实可行的,毕竟可以很快赢利。近年来歌坛的新面孔多来自选秀比赛,但他们在比赛时把观众的胃口吊得太高,真正出唱片之后就没了兴奋点。影视演员则能吸引一大批粉丝,为唱片公司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大家不应该把眼光盯在演员唱歌不够专业上,刘德华的唱片不是一直卖得很好、很流行吗?”毕竟现在唱片界不景气,单靠唱片发行基本上难以收回打造艺人的成本,唱片公司只能寻求多方面的赢利,而且演员歌手的成功唱片一定会给艺人加分不少,从而带动广告和影视的发展,所以唱片公司在签约时也会要求在演出、版权甚至影视广告方面的经纪分成。

  其实我觉得专不专业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看这个艺人是否努力。我们何必总是纠结在真唱假唱的问题上呢?娱乐圈自有它的淘汰规律,你不适合这个圈子,不管你有多少真本事,你还是会被人遗忘,但是只要观众喜欢你,即便你是假唱,人家照样喜欢你!这就是我们说的观众缘吧,很难说清楚的一种感情。

  术业有专攻,别吃多嚼不烂

  夏夏 在校大学生

  歌手演戏纯属尝试和玩票性质,肯定不能和专业演员比拼演技,这里一定要相信术业有专攻,没有几年的学习训练和表演经验的积累,想有超水准发挥几乎是不可能的,歌手演戏,最好是本色发挥,因为没有专业经验和演技训练,也就谈不上演技了,如同小周在《不能说的秘密》中那种本色表现就可以了。最吓人的就是为了表现,为了出彩,采取马景涛式表演法,那可就贻笑大方了,好的戏,激烈的戏,不一定要大喊大叫情绪激动的,即使有这样的场面,也要适度放开,含蓄优雅可看性,美的态式一定要讲究,在保证可以入戏的情况下保持自我的独立,时时想到自我形象的美和酷,这样永远不会在角色里在舞台上迷失,这样可以塑造个性的自我形象。

  不过我觉得现在的歌手演员一出名了以后,都将自己变成了全球通的广告语,一出手都是“我能!”只要能挣钱,唱歌演戏一样都不落下。可是这样做往往就把自己的强项给丢了,明明演戏很有灵气,非要去唱歌,可是连五线谱都不认识,还非要强撑自己是专业的。一出唱片就要宣传就要签售,马不停蹄地跑,哪还有时间去研究剧本,去提升演技?到最后两头都搭不上边。不过现在是讲究效益,讲求金钱的时代,艺人都想着怎么捞钱,谁还会去考虑什么演技啊,唱功啊?各大演艺公司也是,艺人一红,恨不得把他变成全才,一天 24小时开工,演戏唱歌一样不能落下,依靠艺人积聚的高人气,抢钱!

  那些歌手呢,出了一张唱片以后,往往就接拍连续剧。当然我们也能了解唱片公司的苦心。很多歌手都被称为偶像歌手,自身的创作能力不强,发片的速度也比较缓慢,那要保持人气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接拍连续剧,尤其是偶像剧,可是很多歌手拍着拍着,往往乐不思蜀,再也不出唱片,只在电视圈里混了。那我们就只能说他们在电视剧中找到了“第二春”吧!

  文/田淼 图/作者提供 场地提供/汇欣大厦4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