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 吵什么?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三网,融合,吵,什么
  • 发布时间:2010-05-19 14:02
  4月2日,《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正式提交,因分歧太大,被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协调小组打回重写。

  4月26日,经修改和协调《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二稿再次提交,但该方案仍未获得批准。

  按照国务院对三网融合制订的时间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必须在5月底之前正式完成。

  据悉,工信部、广电总局两部委已开始制定试点方案的第三稿,预计最快在5月20日之前提交。

  多次的返工、不断的波折背后,是有关部门纠结的利益,以及不断升级的冲突。“试点方案千呼万唤未出来,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更趋白热化。”谈及三网融合,一些业内人士感慨颇多。

  “也难怪,分歧太大,争执在所难免。”业内人士指出,仅仅今年元月正式出台的“总体方案”,就曾传奇般地经历了10次以上的易稿,而从“总体方案”到“试点方案”,广电和电信部门都从各自利益出发,各写各的,三网怎么融合要“争”明白并不容易。

  那么,三网融合利益各方争吵的焦点在哪呢?

  本报记者 李敬 黄智军 王臻

  一:IDC缺失 广电遭电信网间暗算

  三网融合争夺的首要焦点,其实不在试点城市、不在双向进入的业务划分,而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即IDC的控制权。

  IDC,是以电信级机房设备向用户提供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存放和相关服务,经营IDC业务的公司中,主机托管和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等业务是IDC的主要支柱业务,此外,还衍生出一些增值业务。

  “IDC在谁手里,互联网内容就在谁手里。”一位IDC从业者向记者解释说,因为互联网的数据都需要存放在IDC的服务器上,因而谁掌握了IDC,谁就占有了网间结算的优势。

  而这,恰恰是广电部门的短板,也是电信部门所要坚守的。

  电信死守IDC

  众所周之,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中国联通在北方10省的宽带市场占有绝对性优势,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资源——主要是IDC核心节点,都存在于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网络中。从有关资料看,基本上中国所有主要的ICP主机都位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IDC机房;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内顶级DNS解析服务器也都是由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提供。换句话说,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要获取国内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就必须访问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的IDC。

  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除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作为基础网络运营商互不结算外,其他网络运营商都必须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缴纳网间结算费用,连中国移动也不能幸免。即无论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无论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网内内容资源,还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访问中国移动的网内内容资源,中国移动都需按照流量向新电信和新联通交纳巨额网间结算费用。马上要做互联网业务的广电系运营商,更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即便广电不在乎网间结算费用,但难免遭遇数据掉包率人为增大的暗算,而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沦入‘双输’的尴尬境地。”一位IDC从业者坦言。

  让各家运营商拥有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承载大量的内容资源,将用户的上网行为紧紧锁定在自己“网内”,无疑是破除宽带网间结算瓶颈的“正道”。然而,广电的这一夙愿并不一定能实现。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试点方案”的起草过程看,广电在“双向进入”条款的需要明确向广电企业开放的业务上,可谓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了“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以及“国内IP电话业务”。其原则是,“按照‘总体方案’,都应开放”。而且,“申请这些业务可不受试点地域限制”。在分析人士看来,广电的意图很明显,不仅能做的固网互联网业务都要做,而且还要通过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做自己的IDC。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江苏有线省网就宣布建设全国广电行业的第一个IDC,其依托于江苏省网于去年建设完成的省域IP宽带网。

  但是,电信系也争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电信系提出,在增值电信业务上,因特网虚拟专用网、国内多方通信服务和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暂不纳入试点范围;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要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城域和骨干网设施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要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因特网骨干网和国际出入口等公用因特网网络资源提供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而且其原则是,“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开展相应业务”。实际上,电信系是要堵死广电系自做IDC的路。

  差距无限拉大

  一个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了广电系运营商的面前,进入互联网业务圈,自己的内容放哪?服务器放哪?然而,对于从未大规模深入涉足电信业务的广电系来说,IDC环节是缺失的。而被广电人寄予厚望的、目前看来惟一有能力建成大规模IDC的江苏省网工程,也才刚刚启动,且各地广电系运营商的所有的IDC,今后都由其一家承担也不现实。由此,借试点之机迅速扶植广电系运营商IDC是当务之急。

  但据透露,虽然到经过修订,双方的语气趋于缓和,但在新的“试点方案”中与广电发展IDC有关的业务,电信依然坚守“试点暂不做”的态度,不松口。电信系的态度耐人寻味,有分析人士指出,电信系运营商有意不让广电系运营商在试点阶段发展全国范围的业务、做全国范围的IDC,是采取拖的战术,让IDC差距无限拉大。

  而还有电信专家指出,即便IDC放开,广电系运营商在其中也难寻立锥之地。

  据了解,中国IDC互联互通的问题早在2000年“大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为旧电信、旧网通的时候就已扎根,经历多次电信重组,也没有改变中国IDC不互通的现状。其实,IDC互联互通以前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矛盾。“双方势均力敌,设壁垒主要是保护‘地盘’,不存在过多的技术问题。”专家解释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骨干网之间出口过小,双方都在骨干网上卡对方的流量,怕失去客户,又怕对方过多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

  常年的垄断和激烈的竞争,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倍感压力,重组后为实现全业务,新移动也不得不下血本建设IDC,以追赶差距。更有传闻称,为了制衡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家独大,有关部门打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IDC上的优势。“现在已经很乱了,广电系再掺和进来,IDC市场就更乱了。”某广电从业者担心道。

  二:宽带建设 广电疲于消耗战

  宽带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物理基础。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大部分以512K或2M为主——这样的带宽,只能支持标准清晰度电视频道和同步宽带互联网连接,不足以支持高清晰度电视等更高端的业务——我国“低速宽带”的现状,并不能满足三网融合的需求。

  在4月8日,工信部又联合6部委下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105号文),提出城市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8Mbps、农村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2Mbps的目标。另外,随着广电系统如愿以偿获得了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许可,原来已经激烈的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已进一步白热化。

  但是,广电依旧未能占据上风。

  电信:用带宽拖死广电

  《计算机世界》获得的试点方案第二稿显示,到2012年,试点地区有线电视接入网入户实现广播下行带宽超过2Gbps、窄播下行带宽超过1Gbps、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电信宽带接入具备1Gbps下行,100Mbps入户能力。

  而4月2日提交的试点方案第一稿中,关于宽带建设的描述是:到2012年,试点地区有线电视接入网实现2Gbps广播下行带宽,1Gbps窄播下行带宽,30Mbps下行和5Mbps上行单播带宽、核心网实现T比特传输和交换;全国宽带接入端口超过2亿个,城市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 8Mbps,农村地区平均接入能力超过2Mbps。

  相比第一稿,第二稿电信、广电在宽带接入方面取得了难得的共识。第二稿提出,有线宽带接入能力从30Mbps升级到了100Mbps,电信宽带接入从8Mbps/2Mbps升级到了100Mbps。

  表面看来,这是推进三网融合的必需。但背后,依旧是广电、电信在资金、技术上的博弈。

  事实上,在4月2日提交第一稿试点方案中,电信的8Mbps/2Mbps接入目标并不难实现。此前电信在全国的固网升级,很多地方已经可以支持8Mbps/2Mbps;另外,中国联通披露的宽带提速的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4M接入能力,2011年达到8M接入能力;中国电信表示,已在所有城市中启动8M带宽接入计划,目前电信在所有大城市已全部具备了4M接入能力,乡镇也具备了2M接入能力。对于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国电信“正在启动100M光纤到户工程”。

  “如今看来,8Mbps和2Mbps显然不是‘光纤级’速率,试点方案第二稿中100Mbps才是正招(上海等地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百兆光纤家庭业务)。”电信专家分析表示,第二稿中的100Mbps,已经超过了广电在建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速率。据广电总局此前提出的NGB建设规划,其NGB建设规划期长达10年,实现城市平均接入能力≥30Mbps。而工信部是要求在2011年、即试点期结束前一年就完成全国性的光纤宽带建设。

  因此,相比试点方案第二稿规定的2012年的期限,时间成为NGB带宽建设的最大软肋。“电信就是要通过带宽升级,拖死广电。”一位电信专家向《计算机世界》表示,第一稿与第二稿的时间间隔仅有短短20天,电信就将带宽升级的目标从城市8Mbps(农村2M)提高到100Mbps,其背后原因在于:借助光纤宽带工程,电信开始加码宽带接入指标,逼迫广电跟着升级,这将给广电阵营产生巨大压力——在技术方面,广电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存在包括国际互联网的出口租用、带宽租用等难题;在资金方面,广电正遭遇资金瓶颈,仅靠广告收入远远不够。

  这只是在宽带接入方面的争夺。在核心网上,电信和广电的对垒同样在展开。据悉,中国电信目前正在与华为合作,计划将目前的网络升级到10T的核心路由交换,尽管由于网络建设成本过高,目前该计划尚未开始推进,但这已足以让广电总局2008年抛出的NGB的3T网络计划受到挑战——按照广电此前的规划,要用3~10年时间投资近千亿元来打造一张基于3T技术NGB网络,其中计划在3年内打造一张用户超过1500万户的试验网。

  但是,继续累加带宽,虽然给设备商带来商机,是否是三网融合的本意所在?据《计算机世界》了解,在实际应用中,4M带宽可以打网络游戏,8M带宽就可以在网上看高清电视,而实现20M带宽后,绝大多项政府服务可在网上进行,普通家庭也可在家使用网上各种应用项目等。而此前,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也表示,三网融合的真正价值与带宽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连接性的双向业务才是赢取用户和占领市场的法宝。

  广电:成败在技术标准

  在带宽之外,迈向100Mbps的技术路径该如何选择,也成为决定电信、广电争夺胜负的关键。

  广电方面,综观目前广电的宽带接入方式,目前的技术方案包括基于DOCSIS的CMTS(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EPON+EOC、EPON+LAN甚至纯FTTH等。目前,在包括北京歌华、上海东方有线、杭州华数、深圳天威、江门有线、云南大理等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们开始的双向网改的试点中,EPON+EOC、EPON+LAN、CMTS等各种方案有所应用。

  例如,天津是第一个进行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直辖市,目前已有30万EPON终端用户,另外在河北、湖南、吉林、浙江、广东等地区也有EPON+EOC的试点和应用;青岛广电的双向网改造以EPON+LAN为主,目前其用户规模已达到5万户;武汉广电在长飞公寓、万科香港路8号等多个项目中,采用了FTTH技术方案;而北京歌华有线主要采用Cable Modem方式。

  在EPON没有成熟前,CMTS在双向改造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CMTS本身固有局限性以及带宽成本高,难以适应广电综合业务承载和发展的需要,2008年以后,双向改造首选技术落在了EPON上,2009年的广电几百万线建设多为EPON技术。

  这其中,EPON+LAN面临全网改造难度大、低接入率时覆盖成本高、楼道交换机管理等众多问题,EPON+EOC全网改造难度小、速度快,同时户均覆盖成本低,因此,目前EPON+EOC方案占了上风,被普遍认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宽带接入方式——从广电网络的分前端到单元楼道采用EPON网络结构,而从楼道到用户家这“最后一百米”的线路采用EOC结构。

  但即便如此,广电运营商也依然在各种 EOC方案中犹豫不定。目前,国内EOC的技术要求颇为复杂,供货厂商就有100多家,从物理层的调制技术到数据链路层的轮询机制再到网管软件,每家厂商的产品都与别家不尽相同,即使是使用上游同一芯片的不同厂商的局端和终端都无法兼容。

  标准化成为国内EOC技术最大的隐忧,更成为广电双向改造的巨大技术难题。“在昔日巨无霸北电都会倒闭,巨头摩托罗拉朝不保夕的今天,谁能保证给广电网络提供EOC产品的厂商能够寿比南山呢?”有专家质问,“一旦失去了供货厂商,假设某个终端坏了,拿什么换?难道就让这个用户从广电网络手里流失么?如果某个局端坏了,这个局端所带的终端用户怎么维持?”

  “目前双向改造较大的问题是具体技术标准、改造方案、建设规范、产品选型等并不统一,各地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研究的程度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双向改造,所以我们呼吁在这方面尽快形成统一的建设规范、技术标准,以及对设备的要求。”中兴通讯副总裁许明说。

  反观电信运营商,目前三家运营商的FTTH部署版图可谓泾渭分明又留有遐想。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以EPON技术为主构建FTTH网络,中国电信的EPON部署已达千万线级,中国联通也在2009年进行了1130万线的EPON集采;而缺乏固网资源的中国移动部署FTTH主要采用GPON技术。

  并且,三家运营商的FTTH发展策略灵活、实用,实质上并不拘泥于技术本身,比如中国电信的决策是“先使用技术成熟的EPON,继续跟进GPON的进展”,在GPON方面已展开了小规模的试点;中国联通也引入了GPON商用试点;中国移动则在首次PON集采中强调“两者并重,优选GPON”。

  “相比电信,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陷入了资金匮乏、业务迷茫、技术莫衷一是的纠结状态,到目前没有太大起色。”究其原因,业内观点认为,广电行业的分散性特性,导致各地广电的网络建设情况各不相同,而一个地方的模式很难完全复制到其他地区,各地广电分散的特点,也使得广电总局目前也无法结合全国广电情况拿出一个整体的规划。“在这方面,广电还需要更明确的全盘部署。”

  三 试点 城市选择分歧大

  在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遴选的过程中,电信、广电也开始了双方的博弈。

  根据《计算机世界》获得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第一、第二稿显示,在第一稿中,试点地区的广电、电信网络要求总体上具备承载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能力,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双向网络覆盖率超过80%;电信网络基本完成宽带改造,城区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8Mbps以上,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Mbps以上;但在第二稿中,只提出“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电信网络总体上具备承载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能力,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电信网络基本完成宽带改造”。

  相比第一稿,第二稿在试点条件上抹去了几个非常显眼的数字。“这是意料之中的。”业内专家表示,由于《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存在巨大分歧,电信、广电达成了“相对模糊的共识”。

  那么,抹掉数字,可以暂时磨平这种分歧么?

  试点城市的博弈

  在三网融合方案出台之前,多个省市自治区广电与电信的融合业务都已在地方政府协调下开展。例如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广西、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杭州等地区的有线网络经过双向改造,已经开展接入互联网的业务,用户多则30万~40万,少则1万~5万;一些省市电信也传输了视听业务,开展网络视听服务,其中IPTV和3G手机电视发展尤其迅速。

  经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开始,目前已经有6个省(市)陆续获得了电信主管部门的ISP(InternetServerProvider,互联网接入服务)牌照。包括上海东方有线网络公司、杭州华数公司、福建东南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广电网络(行情股吧)公司等。江苏广电还获得了江苏通信管理局发放的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许可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试点城市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第一,网络满足双向进入的融合条件,假设有一方的条件不满足,试点就失去了意义;第二,代表特定地区、经济人口、用户习惯和电信竞争格局等,自己试点没有多大意义;第三,市场的格局。假设电信在这个市场占据巨大收入,广电一旦失败,对其影响较大。”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说。

  但是在试点方案的起草中,利益博弈反可能威胁到现有的业务融合尝试。据看过试点方案一稿的人士透露,双方将大量的分歧逐条分类呈现,在试点业务范围和地区选择上,观点大相径庭,几乎没有融合。双方都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方的业务对自己开放。例如,在一稿的“试点地区应具备的条件”中,工信部写明:现已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可纳入试点范围或维持现状;广电总局则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的IP电视试点和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接入试点,优先列为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在短短一个月内要解决分歧,确定最终试点,难度颇大。”分析指出,一方面,试点地区面临着网络的跨地域整合,难免一些地方利益受到侵害,也造成一些试点城市或积极、或消极的暧昧态度;另一方面,要实现跨越产业链的内容和业务资源整合,地方保护政策使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的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整合难度增大。

  关键在地方

  “抛开国家层面的管理,由于广电和电信全业务发展的巨大差距,在试点上的融合要找到现实的落点还是很困难。”业内专家向《计算机世界》表示。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在一些业务领域和客户拓展方面,广电和电信之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成为双方渗透到对方领域的“借口”。因此,对已经存在的试点怎么融合,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这就造成了有的试点积极,有的试点能拖就拖。

  “合则两利、斗则双输。”这位专家表示,在各城市级网络运营商之间,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旗下的竞争一直没有停过。“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博弈,三网融合最大阻力是被强化的部门利益。”

  1996年,因“眼红”电信运营商大把的赚钱,广电企业曾试图摸索开展一些电信业务,但这一举动受到了利益受损的电信运营商的强烈反响。此后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甚至有部分地区发生互相破坏对方的网络传输设备的事件。直到1999年国务院下发 “82号文件”,要求电信和广电之间河水不犯井水之后,双方才暂时停息。

  视频时代来临后,两者纷争再起,利益受损的电信运营商开始想方设法进入广电领域。2005年,电信企业开始在部分省市推出IPTV,并遭到广电部门的阻击。因为根据“82号文件”的规定,播放与发布视频内容的权限掌握在广电手中。

  广电也没闲着。4天之后,广电总局发出了《对电信企业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进行查处的通知》(41号文),以此回应工信部,要求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将依法予以查处。广东、福建等IPTV用户大省的IPTV业务都将被强制叫停。

  由于广电的市场化程度远不如电信部门,一旦电信获得IPTV牌照,广电的垄断优势必然不复存在。“于是,各地的广电部门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专家认为,整合之后,省网公司及地市分公司各领导的行政级别上调一级,与各级广电局、台平级,这是核心,这可能才是各地态度不一的核心所在。

  “要发挥地方政府在本地行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政府支持电信、广电双向进入地区,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试点,或机械地根据试点范围开展业务。”行业人士建议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