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重任 服务大局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28 11:21
“两个转变”、特高压、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口中经常提及的词语,它们勾勒出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蓝图,乃至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
2002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正式组建,首先面对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与分布不平衡: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方,八成的水电资源在西部,而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供给与需求之间有2000公里的距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电网找到的答案是建起节能高速路。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说:“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刘振亚的眼中更是重中之重。此外,刘振亚口中经常提及的“两个转变”,还包括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变,即由从行政单位转制而来,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绿色节能高速路
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郊外,70多米高的输电塔是整个村庄中最显眼的建筑物。显然当地人已经适应了这个新成员的进入,离输电塔几米外的农田里,农民们正忙着侍弄自己的庄稼地。据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山西电网500千伏的电进来以后,通过这里1000千伏高压变压器,升压到1000千伏,送往省外。变压器是这里的核心设备,一组变压器的容量相当于一个葛洲坝的发电容量。这是2009年1月6日投入运行的“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特高压电网的特点是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1000千伏高压交流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如今普遍使用的500千伏线路的4-5倍,而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号称“节能高速路”。这在中国是可以与原子弹、宇宙飞船技术并列的重大科技工程。
“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最大的挑战也在这。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国家电网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本刊记者。原来,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日本有过此类项目的研究和试验。但日本由于国土太小,特高压实际运行的经济价值很小,而前苏联自身资源丰富,到处是油、煤、天然气,也不需要长距离输电,导致项目并未深入研究。此外,电压升高到1000千伏,对配套设施比如变电设备、输电设备、线路走廊等,进而对配套厂家的设施装备和产业升级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整条特高压线路,没有一台整机是从国外进口的。
以前在我国电网建设上常可以看到国外品牌,但在特高压全线几乎看不到什么国外品牌。”国内100多家电工装备企业参与了特高压设备的研制和供货,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了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从国际经验看,同煤炭经长距离运输后再用于发电相比,煤电就地转化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就我国情况看,受运力、运输损失、运输成本、东部地区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在煤炭基地就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是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煤炭开发利用途径。而特高压输电正好解决了煤电就地转化后高效传输利用的难题。
此外,中国的水电、风电等新能源的比重日益增加,但水电、风电“靠天吃饭”,存在平峰填谷的问题。特高压的建设无疑将促进火电、水电、风电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规划蓝图,“十二五”(2011-2015)初期将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将陕北、晋东南的煤电和西南的水电送到华中、华东,将内蒙古锡盟、蒙西煤电基地电力送到华北、华东。
智能电网
晚上下班,把新能源汽车像手机一样充上电;坐在自己家里就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用电情况;家里用电会根据时段的不同自动定价,高峰时电价自动上扬,低谷时电价自动下调;不必为停电而担心,因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动恢复;用户在电能富裕时,还可把电卖出去……这一切看似虚幻,却是“智能电网”为大家展现了美好前景。
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中国的智能电网首先是一个‘坚强的电网’,具有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特征的特高压电网将成为核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特点所决定的。”在强调“节能高速路”的同时,刘振亚也对外公开宣布:“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确立了智能电网三步走的原则,“2009年到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年到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到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刘振亚说。
重任在肩
在奥运会历史上,从未有哪届奥运会是电力零事故的,而北京奥运会实现了这个奇迹。”一位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本刊记者。北京奥运会的五个有奥运赛事的城市,都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的范围。为了保证奥运供电,光北京的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就投入了200多亿元,采用了至少五回电源供电的方式,各电源线联接着不同的电源点,即使其中任何电源点发生故障,或者任何一回线路发生故障,可以由其他电源点和线路继续供电。
此外,为保证奥运供电万无一失,供电部门还为各体育场馆配备了发电车。
国家电网公司还从全国省公司调来派3000多人,负责北京周边输电线路的安全,保证两个间隔500米的电线杆之间有一个人站岗,24小时巡逻。从陕西、内蒙古到北京的各大重要线路上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巡逻人员。“人力不够了,就栓上狗。四五个电网塔一个人、四五条狗,保证线路安全。”据说,3000多位寻线人员,在北京呆了两个月,一场奥运比赛都没看上。国家电网还建立了三级应急指挥中心,有问题随时处置,所有的领导都在一线指挥。
除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的保电工作外,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各种灾后的供电抢修,也都离不开国家电网的身影。“很多人感觉不到,大家都觉得电很稳定很好,很少停电。但是光北京市政治保电,一年365天,就有300天在政治保电,这些都不是小事。”
“只要你拨打国家电网服务热线95598,公司规定3分钟之内必须有人接听,城市要在45分钟之内必须赶到现场,偏远乡村两个小时之内必须赶到现场。”
在偏远乡村,国家电网如今专注于“户户通电”工程,自2006年实施以来,累计解决了118.6万无电户、439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实现了国家电网经营区域除西藏外“户户通电”。
刘振亚说:“做好供电服务,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