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室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定位,课堂教学,阅读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0 13:06
【摘要】教室的厚墙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时空的穿越,但是因硬件的不便移动性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室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而随着平板电脑的问世,让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实。实现了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关键词】室外语文课堂教学;平板电脑;情景再现;室外展播;影视效应
自从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学生在学习生涯中90%以上的时间都定位在室内,在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下下去阅读学习,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在练习中提升能力。而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大多数教师只在观摩课或提升汇报课上应用它,而很少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应用。那么对于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教师认为更是纸上谈兵了,笔者认为平板电脑的问世为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一堂语文室外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实效性,能够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观中学”、“学中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是老师只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或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只给予学生听觉上的感受,而并没有给予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很少有人大胆地将初中语文课堂搬到室外去讲授,也几乎没有人大胆的尝试在室外课堂教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能够激活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活力,给学生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享受,会让每位学生对每一篇文章记忆的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室外语文课堂教学更能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之中,它不再受到教室厚墙的阻碍,会将学生的视野拓展的更宽更远,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感。如果每一名语文教师能够将室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并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必然能在教坛独领风骚,教学质量必然会突飞猛进。
那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室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飞跃呢?
一 大胆尝试语文室外课堂教学,积累室外课堂教学的宝贵经验
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将学生集中在室内进行班级授课。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默读、朗读、分析课文内容的字、词、句、段、篇、中心主题,通过反复分析理解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授知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模糊不清,记忆不牢,遗忘很快。其实初中语文课文内容中很多情境,我们可以在室外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使其置身于相似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会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更能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园内或校外周围的小山上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春”的气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为深刻了,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自然会对朱自清的《春》中所描写的山、水、小草、野花、果树、花间的蜜蜂、蝴蝶、细雨和乡村美景理解的更为清晰和深刻。
如果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对于文章中的“春”会终身难忘。
二 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课文背景和情景的再现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课堂教学具有直观和情景再现的作用。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比如在学习鲁讯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老师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场景。可以重点展示①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有趣的泥墙根中的昆虫、何首乌和木莲等植物。②用动画和音频展示“美女蛇的故事”;③用平面图和动画展示冬天的百草园中“捉鸟雀”的乐趣;④用平面图展示“三味书屋”的场景和“我”在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重现了“我”在当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学生从中定能学会描写场景的方法和写作技巧。
三 语文室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展播的实现
按照传统的作法,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经常通过多媒体教室中的幻灯机播放在大银幕中或者通过电视屏幕来播放。那么要在室外课堂中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如何才能实现呢?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时代,平板电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使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信息的处理和沟通。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以只要在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应用平板电脑,就可以同样取得多媒体教室演示的效果,使学生在大自然和模拟的情景中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四 课件反复播放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
课堂教学中课件放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从有限的播放时间中所得的影像大多是朦胧的、浅显的、模糊的,若要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或景物有个清晰的印象,教学时要反复播放课件,再现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室外语文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室外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分组梯队式进行教学的,所以当一组学生在一次的演示中未能理解文章内容时,就更有机会参加另一组演示教学,能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表达的主题、写作技巧等。
如孙犁的《芦花荡》中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这一段景物的描写的目的和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梯队式的分组轮流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课件。更深刻的理解“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五 录制室外课堂教学的视频,在室内课堂播放学生的讨论学习的视频,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再次升华
当然在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摄象机将室外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录制下来,在第二节课堂教学中再次播放室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内容。当学生再次顷听了自己和别人对课文内容的见解,自然会对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的更为深刻。
六 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可实现人机交互
我们都知道,电脑的一个特点就是与人有着很好的交互性。如果多媒体课件有着人机对话的交互性,会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作用,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移动、点击鼠标来选择学习内容,输入答案,而不是由老师按部就班地“播放”课件,其辅助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课堂上,当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教学时,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可以点击尝析,与自己的见解进行对照,达到更为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七 多媒体课件的影视效应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室内外课堂教学中有很好的影视效果。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或电视剧让人观后,余音往往会绕梁三日,有的精彩片段会让人终生难忘。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待总理棂柩的场面、《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等镜头会让所的人记忆犹新。所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收到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会在不随意注意下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于终身难忘,那么作为老师还怕学生学不好语文吗?
八 有效调控课堂,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最让老师担心的是节凑的把握、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时间的有效分配。要实现室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要科学地分组,预先制定科学的进程。一般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4~5组,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前预定每组梯队出场的次序,指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的问题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时间、讨论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室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它在课外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平板电脑的发明创造,打破了课堂厚墙的限制,实现了室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文《芦花荡》中的赏析.
袁卫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