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经济合作:期待更多能量

  • 来源:出展世界
  • 关键字:波兰,能量,欧盟
  • 发布时间:2015-08-05 14:49

  ——访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Jolanta Iwanicka

  背景资料:

  自2008年全球经济爆发以来,西方国家首当其冲,经济或是遭受重创,或是步伐急速放缓。然而,在中欧,波兰共和国是过去二十年以来唯一经济保持正增长的国家。美丽的波兰,不仅保留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抵御经济风险的能量也不容小觑。中波经贸有哪些动向?又将如何发力释放新能量?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Jolanta Iwanicka女士。

  一贯良好的经济表现

  波兰是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地理相邻,经济体量在欧洲各国中并不突出。但是,自经济危机以来,波兰经济发展的平稳状态和抵抗风险的强大韧性,使人惊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波兰合理的经济结构。据Jolanta Iwanicka女士介绍,波兰经济在经济危机中的持续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延续多年来的一贯表现。过去二十多年正是波兰经济改革期,良好的经济表现更显得来之不易。2008-2011年,波兰GDP增加了15.7%,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的2倍。此外,波兰经济非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国内消费市场,也使得波兰在周边国家贸易疲软的宏观形势下保持增长。

  在发展过程中,波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养老金改革、企业私有化改革等等。波兰有稳定的银行系统,且其货币不与欧元挂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中波经贸合作:渴望释放更多行业潜力

  Jolanta Iwanicka女士目前在波兰驻华使馆任职已有三年半的时间,见证了中波经贸的繁荣与波折。当前,中国是波兰第八大贸易伙伴,波兰对华出口连年增长,但出口总额只占中国对波兰出口的十分之一。她表示,缩小中波贸易不均衡方面仍然有很大空间,也面临很多挑战。她举例说,2012年,波兰猪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年底,对华猪肉出口量增长了190倍,这说明波兰食品在中国市场极受欢迎,也表明波兰对华出口仍有极大缺口。在未来,波兰拟扩大对华出口产品类别,除了传统的机械等制造业产品,食品领域有望大有可为。波兰作为农业强国,很多农产品的生产仍采用原生态的传统形式,品质极佳。由于有认证的国际产品更受中国市场青睐,波兰方面正在加快农产品认证工作。波兰的肉类、禽类的产量居欧洲第一,苹果产量居全球第三,有望在明年完成苹果的认证,以便扩大对华出口。

  当前,铜矿、精密机械、汽车、家具等产品占波兰对华出口总量的30%。中国对波兰出口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纺织品、家居用品等。除此之外,波兰在高新科技领域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力十分强劲。波兰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生产国,航空技术、精密测量仪器、太阳能领域的技术均处于世界前列。在对华合作方面,这些领域尚处于萌芽阶段。

  多层次的中波经贸投资合作

  波兰地处中东欧,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健全,加上与德国等区域内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紧密经贸联系,是国际经销商进入欧洲区域市场的物流中心和枢纽地。

  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造就了波兰一批会展城市的兴起。华沙、凯尔采、波兹南、卡托维兹、格但斯克、什切青等都是中国参展商耳熟能详的目的地。汽车配件、旅游、电力、绿色能源、食品、游艇等领域的展会经久不衰。波兰企业参加中国展会的兴趣也连年上升,涉及矿产、农产品、创新技术等。2015年6月,波兰作为主宾国派出35家公司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中东欧博览会,波兰驻华大使出席了开幕式。

  波兰政府与相关驻华机构在“16+1”模式下,积极与中国各地政府展开务实合作,目前已达成十多个区域合作协议,凯尔采市早在2008年就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2015年,凯尔采市市长亲自到北京、上海、杭州、余姚等地参加双边经贸活动。目前中波已结成25对友好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其中,2013年开通的由成都出发至波兰罗兹的铁路横跨亚洲,成为加强中波双边贸易的又一纽带。新设立的波兰驻成都领事馆也将在推介波兰贸易投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推动波兰产品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市场。Jolanta Iwanicka认为,“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将为中波合作带来新的动力。

  波兰有着大量年轻的高素质人才。44岁以下人口为2,260万。其中包括200万大学生,近5万名研究生,以及36,000名留学生。多年来,波兰政府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便捷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设立了14个特别经济园区(Special Economic Zone)和数个微型经济园区,尤其是在波兰东部地区较为密集。入驻经济特区的最低注册资金仅为10万欧元。根据所在行业和投资金额,企业可享受多种优惠,包括不同幅度的地价与税收减免、由当地政府机构提供的管理咨询服务等。

  Jolanta Iwanicka介绍,波兰非常青睐能提供就业岗位与有技术含量的高新企业进行投资。中国目前在波兰有1,200多项目,投资总额为4亿多美元,总共设立了800多家公司,创造就业岗位7千个,主要投资领域覆盖通信、电子、工业机械等。已有多家中国品牌企业入驻,包括徐工集团、柳工机械、TCL、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此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已在当地设立分行并逐步开展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

  高新技术领域释放中波贸易新能量

  Jolanta Iwanicka认为,当前中波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仍有巨大拓展空间。随着国际贸易新形式的兴起,可以尝试设立电子商务中心、拓宽铁路物流网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贸易途径。针对直接跨国订购等非传统贸易的兴起,可以加强直邮贸易,广设货物分流中心等。

  此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波兰在GDP增长150%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32%,实现了“绿色转变”。作为欧盟成员国,波兰使用的能源有15%为可再生能源,在开发核电、天然气等绿色能源、水净化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期待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

  □本刊记者/苏希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