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崛起》:打造城市视觉新名片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大城崛起,城市,名片
  • 发布时间:2015-10-21 16:45

  在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塑造与对外传播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城市“视觉名片”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面向国内外受众推出特色鲜明、广泛认同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国内各城市正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武汉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完善城市形象表征系统,制作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在各类媒体播出后,反响热烈。央视著名导演邹友开评价:“这是全国最好的城市形象宣传片。”

  一、结合实际,创新城市形象宣传片创作模式

  目前,国内城市形象宣传片数量众多,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表现方式可分为纪实型宣传片、剧情型宣传片、MV型宣传片、动画演示型宣传片及无配音字幕提示型宣传片。按照不同的制作主体及传播诉求可分为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片、城市旅游形象片、城市招商形象片、大型活动宣传片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针对受众目标,确定合适的宣传片模式是打造城市形象精品宣传片的首要环节。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科教、产业优势,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关键时期。为此,武汉市委宣传部积极构建城市形象表征系统,在明确城市形象定位基础上,以融合创新的创作模式展现大武汉风采。这种创新模式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宣传片以解说词为中心,画面、音乐、配音配合脚本,以宏大叙事方式,真实展现武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是宣传片要讲好武汉故事,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当代故事吸引观众;三是宣传片面向国内外受众,全面反映武汉城市形象,可用于外宣、招商、旅游推介等多种用途。

  二、突出主题,合理安排城市形象宣传片内容

  作为城市的视觉名片,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对城市形象定位的直观诠释,对城市精神的具象演绎。因此,策划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必须明确定位,把握受众,突出主题,强化创意。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同小异,把城市符号在形象片中逐一罗列,风景名胜、历史建筑、人文环境等诸多元素“一个都不能少”。这些城市符号在运用上缺乏条理和逻辑性,观众只能进行跳跃式的城市浏览和建筑识别,难以对这座城市留下整体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创作思路不够明晰,缺少灵魂主线。而拍摄一部成功的城市形象片,要明确城市形象定位,将其作为宣传片的灵魂和主线,围绕定位挖掘素材,突出重点,有扬有弃。

  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城市形象片《大城崛起》,时长9分钟,以城市形象宣传语“武汉,每天不一样”为主题,以“变”为结构主线,以高度凝炼的解说和画面串联武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独特的视角和舒缓的节奏,阐释“求新、求变”是武汉生生不息的城市基因,展现武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区位、科教、产业优势,塑造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和文明之城新形象。

  《大城崛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讲好武汉故事,精选近现代代表性故事贯穿其中,如,张之洞率先在汉兴办实业、毛泽东与武汉长江大桥的不解之缘、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重诺守信、李娜法网夺冠的呐喊,国际著名赛车手对东湖“最美赛道”的流连及古琴曲《流水》遨游苍穹召唤天外知音等6个故事,生动诠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精彩独到的解说词是《大城崛起》的一大亮点,也奠定了该片恢宏大气、清新流动的基调和风格。《大城崛起》的解说词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如宣传片的开场由汉口开埠的见证建筑切入,“江汉关钟楼,和上海关一样,每天回荡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旋律,历数着她曾经的沧桑”。解说词中对戏剧性历史事件的风趣表述让人印象深刻,如,“然而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做梦都想不到,他的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步枪,竟使三百年的清王朝倒台”。解说词中对武汉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激情描述体现令人振奋的中国自信,“中国车都云集了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通用等国际汽车品牌,不论哪种发动机,从车都驶出的都是‘中国速度’!”

  三、精心打磨,提升城市形象宣传片艺术水准

  城市形象宣传片以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形式展示城市个性魅力,丰富优美的画面、富有节奏的音乐、雄浑大气的配音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强化传播效果。做好拍摄与后期制作是提升城市形象宣传片艺术水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精心安排和精良制作,将画面、音乐、解说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以艺术精品形式呈现给观众。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的拍摄和制作历时一年半,反复修改打磨。这部宣传片在拍摄中很少运用延时拍摄等技术,而是大量使用长镜头,增强视听的现场感,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武汉。通过大量航拍镜头,充分展现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和“一城秀水半城山”的生态宜居风貌。《大城崛起》中选用反映百年前贯通南北的京汉火车站老图片,与现在整旧如旧后的新姿相比差别不大,体现武汉保护老建筑、留住城市记忆的努力。为还原历史的武汉,《大城崛起》选用部分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如,1956年毛泽东首次横渡长江,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等动人场景,展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沧桑巨变。宣传片还通过水墨画形式反映辛亥首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大城崛起》的配乐和音响设计也很有特色。片中开场时传到观众耳畔的是江汉关宏大雄浑的钟声,体现武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全片大气从容的风格相吻合,《大城崛起》以舒缓明快的配乐为主基调控制节奏,直到临近结尾时,为衬托武汉夜景的炫丽多彩及快速流动的画面,而采用激昂震撼的交响乐,推动全片进入高潮。片中有的音乐既是背景音乐,也是宣传内容。如,伴随古琴曲《流水》搭乘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遨游太空寻觅知音,清澈婉转的琴声让观众联想起脍炙人口的《高山流水》感人故事。《大城崛起》的剪辑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结尾以黎明为背景,代表新的一天开始,契合“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发展态势。

  四、拓展渠道,推进城市形象宣传片广泛传播

  在渠道为王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好酒”也要勤吆喝。做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工作,是扩大宣传片影响力、深化城市形象传播的必由之路。城市宣传片的传播,要针对目标受众,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类渠道,加强国际传播,努力实现宣传片的高频次全覆盖,让受众从直觉感知到理性认知,使城市形象转化为城市印象。

  武汉城市宣传片《大城崛起》的传播,首先抢占网络制高点,将互联网作为传播主渠道。在武汉电视台首播后,即在腾讯、优酷、乐视、酷6等国内知名视频网站上载该片,并在长江网、黄鹤TV等武汉新闻网站和“武汉发布”微博、微信同步发布宣传片视频。大量网民通过点赞、转发及跟评,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许多网友表示“武汉的变化真大”。

  其次,积极融合对外交往、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赛事活动、学术交流等渠道,加强面向外籍人士的传播。制作英语、俄语、法语、韩语、泰语等不同语种版本《大城崛起》,在各类外事活动中广泛使用。制作存有宣传片的卡片式U盘,在对外交往中赠送嘉宾。借助米兰世博会、申办世界军人运动会、中俄电视周、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拉美地区驻华使节代表团访汉等平台播出后,广受好评。

  此外,还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融入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之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坚持利用公交、地铁的电子屏等移动媒体,播出城市形象宣传片。在机场、火车站及重要公共场所,通过大型LED屏滚动播出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广泛宣传,市民知晓率、接受度逐渐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自豪感。

  梅文庆 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外联处处长

  李立 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外联处副处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