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

  • 来源:影像视觉
  • 关键字:摄影
  • 发布时间:2015-11-13 14:39

  ANDREW JAMES 从事摄影写作方面的工作长达25年,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

  乔枫伟 《影像视觉》资深编辑,负责专题、PS大讲堂栏目,对器材很有研究。

  钟硕嘉 《影像视觉》编辑,负责器材装备栏目,熟悉器材和拍摄技巧。

  吴毅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从事数字摄影、色彩管理等专业方向的研究。

  一、怎样避免漏光?

  Q:在过去拍摄胶片时为了避免杂光的干扰,我都会把取景器遮住。使用EVF(电子取景器)时也需要这样吗? Peter Wilkinson

  A:Andrew的回答:如你所说,从取景器中进入的杂光会影响测光系统的读数。不过还有种说法是,漏进镜头中的杂光会导致炫光和鬼影,不过一般只出现在长曝光的时候,快门速度比较快的时候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

  我决定做点小实验。我在自家车库里,关上了门和所有灯,然后设置好两台相机——一台单反和一台无反——架在三脚架上。两台相机都设定在B门模式,镜头的前端则被我封上了。在这个实验中,我需要确保光线无法从镜头前端进入相机。

  两台相机的曝光时间都在两分钟以上,曝光的同时我还不断地用手电筒照射它们的取景器。虽然这样一点都不严谨,但对了解自己相机还是有帮助的。

  我分别使用两台相机最高和最低的ISO值曝光了几次。无反相机每次的照片都是纯黑的,但单反相机却拍到了一些光线。单反相机的漏光现象在高ISO值时尤为明显,低ISO值时则可以忽略。

  其实,即使你使用的是单反,漏光问题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最好还是在长曝光时对取景器做一些遮挡,比如背对夕阳拍照时,一个小小的遮挡动作就能消除杂光的影响。

  二、如何使用B门?

  对快门的绝对控制

  B门是什么?

  B门模式下,你可以手动控制快门时间的长短。虽然这项功能并不常用到,但是需要进行30秒以上的曝光时,B门模式是不二之选。

  B门模式在哪里?

  每个型号的相机都不相同。大多数相机的模式转盘上会有一个字母“B”,那就是B门模式。不过也有些相机的模式转盘上没有专门的B门设定。在这类相机上只需把模式转盘转到手动模式,放慢快门速度,在30秒的快门速度之后就是B门模式。

  什么情况下使用?

  在使用高倍ND滤镜,在黑暗的环境中拍摄,或是拍摄车轨、星空和光绘的时候能够自己控制快门时间长短是非常方便的。

  少于30秒的曝光也可以用B门吗?

  当然可以。比如拍摄光绘的时候你就可以先打开快门,然后用手电画出想要的图案,完成之后关闭快门即可——快门时间少于30秒也可以。如果是拍摄车轨或者烟火,可以打开快门,用一张黑卡纸挡住镜头,在车辆经过或是烟花绽放的时候拿开卡纸。这样虽然曝光超过30秒,但实际拍摄的时间并不长。

  光圈该如何设定?

  B门模式下你可以手动设置光圈——f/8是个不错的初始值!

  那只要设置在B门模式然后摁下快门就可以了?

  不是的,你需要使用遥控器或是快门线来控制快门,一边你能控制曝光的时间。如果使用快门的话你就得一直摁着快门,这不仅会产生摇晃,而且你也无法移动!另外三脚架也是必要的,它能保证长曝光时相机的稳定。

  我怎么知道要曝光多久?

  每一个场景都有不同的曝光数值。多尝试,虽然很多次都是错误曝光,但说不定你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如何照亮细节?

  Q:我拍摄的昆虫照片总是毫无生气。使用闪光灯能改善这种情况吗? Ray Dunn

  A:钟硕嘉的回答:拍摄微距题材的照片时闪光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你也用不着拍什么都用上闪光灯。微距摄影发烧友一般都会用环闪拍摄,这样能保证阴影干扰主体,普通的闪光灯一样可以使用。因为最终的目的还是使用恰当的光线勾勒主题轮廓,并照亮细节。

  通常情况下,我在拍摄蝴蝶和豆娘这类昆虫时都不会用闪光灯,但是我使用闪光灯拍摄的那张相当成功。而且很奇怪的是,一般在光线很充足的情况下,闪光灯的效果更好。大概是因为在大光比环境下,细节更容易被阴影覆盖。

  上面这张照片是在晴天拍摄的。当时这只豆娘的翅膀和身体基本已经和暗色调的背景混在一起了,所以我决定使用闪光灯拍摄。

  我并不想突出闪光效果,所以闪光灯的功率不大。我使用的闪光灯最大功率输出为1/1,最小则是1/128,我选择了1/32的输出比例。或许这个值还是高了点,不过在这张照片中,闪光很好地照亮了翅膀上的细节。

  四、运动题材拍摄如何起步?

  Q:我现在还是个学生,但我想往职业体育摄影师这个方向发展。请问我该如何起步? Robbie Bartle

  A:Andrew的回答:我在学校里是一名摄影老师,据我所了解,校方通常很希望有学生能记录下体育比赛中的精彩瞬间。所以你的学校应该会非常支持你的想法的。

  所以条件允许的话,给你的奥林巴斯E-M1配一支变焦镜头吧。或许腾龙14-150mm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光圈范围虽然只有f/3.6-5.8,不过覆盖从广角到长焦的焦段范围对于现在的你更重要。

  150mm的长焦端(等效焦距为300mm)对于足球、橄榄球这类运动的拍摄已经足够了。不过接近4,500元的售价并不便宜,所以估计你得卖掉几件像样的生日礼物了——不过这支镜头能让你在起步阶段拍得到想要的画面,足以完成任务,并让你有信心继续走下去。

  如果你的预算还能再高些,那么你可以看看奥林巴斯自家推出的14-150mm f/4.5-5.6 ED M Zuiko Digital II镜头,或是更高端的奥林巴斯40-150mm f/2.8 pro镜头。请注意,后面这支镜头售价几乎上万,推荐给学生似乎不太合适。不过将一支高端镜头作为激励自己的目标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祝你好运——记住作为一个摄影师,你需要理解你的拍摄对象,从每次拍摄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照片的质量与你手上器材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五、如何拍建筑?

  Q:为什么我拍摄的建筑看起来都歪歪扭扭的呢? Graham Reid

  A:Andrew的回答:当你以仰视的角度拍摄建筑时,就会出现你照片中的这种透视变形。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花费较多的一种是购买一支移轴镜头。这种镜头能在保持相机不动的情况下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焦平面,抵消拍摄视角所带来的透视变形。

  廉价方案则是在后期中修正变形。Photoshop和Lightroom都有修正透视变形的功能,不过在修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裁切图片,所以你可能会损失一些边角画面。

  如果想在拍摄中做到最小的变形,那你需要找到一个足够高的拍摄点。如果这个高度能保证你不需要再将相机向上或向下调整,那么你拍出来的建筑线条就是笔直的。

  如果你只能在平地上拍摄,那么就向后再走几步,在拍摄的时候尽量把相机举高。这样并不能完全抵消变形,不过你可以看看我拍摄的样张,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张是站在平地上,用17mm镜头向上拍摄的。第二张则是站在高点,使用实时取景,把相机举过头顶拍摄的。

  六、怎样留白?

  Q:最近有人评价我的照片需要更多的留白。他指的是什么? Josie Canning

  A:Andrew的回答:所谓留白就是画面中与主体相呼应的空白区域。许多摄影师在拍摄时都忘记了这一点,结果就是他们的照片里充满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细节。总的来说,如果能在图片中在主体前面留出一点呼吸的空间是比较妥当的。我们习惯让主体充满整个画面,但其实留出一点空白区域能让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更明确。

  七、如何保证虚化效果与高画质兼得?

  全开光圈在给我们带来虚化的同时,也很容易让画质下降,如何在保证虚化效果的同时得到优异的画质?答案就是选择f/1.4的镜头。除了这些镜头光圈大,背后还有很多理由……

  大光圈画质更好

  很多人会纠结f/1.4还是f/1.8:其实预算足够就一定要f/1.4。如果把它们的光圈都收缩到f/2,虚化效果相仿,大光圈镜头的画质会明显优于小光圈镜头,尤其是使用24mm这样的广角时,边缘画质表现更好。

  “高配镜头”待遇不同

  光圈为f/1.8的产品以性价比著称,除了光圈小,在镜片使用上也会有“保存实力”。f/1.4镜头以画质见长,高端镜片、先进镀膜的运用也更多,镜头做工也更优秀,比如适马50mmf/1.4中的超低色散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畸变、相差控制与边缘锐度都无出其右。

  暗光拍摄更给力

  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们需要全开光圈进行拍摄,比如在酒吧、咖啡厅等地方拍摄人文照片,f/1.4对于提高快门速度、捕捉瞬间方面确实要优于光圈稍小的镜头,比如适马A系列的“1.4三兄弟”就是如此。

  八、镜头该选谁?

  Q:我使用尼康D7000,想选一支定焦镜头,感觉原厂35mm f/1.8光圈不够大,哪款比较好? Candice

  A:乔枫伟的回答:在使用APC-C(非全幅)相机的时候,使用同样光圈时景深也会比全画幅大,所以更要选择大光圈的镜头,一般f/1.4的镜头个头都比较大,与你的D7000搭配不太协调。如果你没有升级成全画幅相机的计划,可以选择专门为这类相机设计的镜头,比如适马的30mm f/1.4,其等效焦距为45mm,它也是A系列镜头,配备双非球面镜片和HSM马达。

  九、星空发虚?

  为什么我拍的星空照片总是发虚呢。请问是哪里出了问题? 文珊

  星空不实一般有相机不稳、对焦不准和快门速度不够这3种情况。照片前景清晰,快门速度15秒,我们认为是第3个原因。此时你需要将光圈开到f/1.4,使用较高感光度,保证快门速度在1秒钟以内,避免星空“拉丝”。

  十、常见的打印问题都有哪些?

  输出照片时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打印时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打印照片时常见的问题包括了输出照片色彩还原的准确性、输出照片的色彩饱和度以及密度、烫金效应等。

  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与打印机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

  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与打印机的墨水颜色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墨水颜色数量越多,打印机能够还原的颜色数量也相对越多。早期的打印机与印刷机类似,采用CMYK四种墨水。这种打印机的颜色数量有限,很多无法复制的颜色常常采用近似的用四色墨水可以还原的颜色来代替。之后发展出的六色墨水(CMYK以外增加了LM和LC)打印机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的家用和办公需要。而摄影作品展览则更多采用8色以上的打印机,以获得更广的色域,尽可能还原照片的色彩。以爱普生最新的11-color Violet ink set墨水系统为例,新增紫罗兰色墨水,以扩展蓝紫色系颜色还原的精确度,而蓝紫色系的颜色正是以往打印机色彩还原的短板。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打印喷头的精度,它直接影响到打印墨点的大小与分布状况,而墨点的分布与叠加正是还原各种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是烫金效应?

  烫金效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我们常常为烫金效应所困扰。所谓烫金效应是指由于照片表面打印墨点的树脂层的厚度较薄,平滑度较低等原因,造成了观看和展示作品时,画面中高光区域的表面呈现出彩色光晕的现象。这种彩色光晕现象会干扰到作品自身色彩和层次的呈现,影响观众对照片的观赏。

  十一、如何避免烫金效应?

  Q:我准备对摄影作品进行输出,烫金效应一直困扰着我。请问对避免烫金效应有什么建议么? 奚文光

  A:吴毅的回答:产生烫金效应的原因主要源于光线通过聚合在介质表面透明的墨滴树脂涂层时,因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散射现象。我们都知道,当日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由于玻璃对于不同波长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折射出的光线形成了类似彩虹的光谱。同样,当光线通过打印照片表层不平的树脂层时,不同波长光线折射率不同而造成的散射效果,当它们反射出来时就形成了彩色光晕。相较于画面深色部分和画面高光部分,明暗过渡区域的树脂层更会形成楔形区域,此时非常容易产生这种彩色光晕效果,在黑白照片上体现得更为显著。

  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部分的颜料墨水打印机都无法避免这种现象。爱普生推出的新一代Super Color P系列11色和9色打印机采用的新一代Epson UltraChrome HDX/HD Ink墨水,它所输出墨点的树脂层厚度较前代产品更为厚实,表面也更为平滑,对烫金效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是当下对烫金效应问题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经常输出黑白的用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