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视觉革命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视觉,革命
  • 发布时间:2010-10-09 09:33
  在我的家乡,上世纪90年代初,孩子们中间曾流行一种叫作变速自行车的代步工具。之所以被冠名为“变速”,是因为驾驶者可以在行进中切换变速排档,把链条置于不同的齿轮上,从而“啾”的一声瞬间改变车速,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体力。

  后来变速车慢慢out,电动自行车、摩托、汽车成了人们的新宠,现在变个光速都不新鲜了。在慨叹这世界变化快的同时,我不免深深怀念起那段拜变速所赐,伪快进伪飘移的青葱岁月..想到除非穿越,否则此情此景再难重现,我不禁悲从中来。这种抑郁的情绪困扰着我,直到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终于又找到了那亲切的怀旧感。因为我惊喜地发现,“变速”的概念不但没有被扔进故纸堆,还拥有了一个大牌粉丝——李少红导演,她执著地将其应用在了这部新作的每一集,虽然省略掉了让我欲罢不能的那“啾”的一声,却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几乎所有观众都有这样的感觉:欣赏新版《红楼梦》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奇妙经历——镜头时而变速时而定格,人物瞬间完成乾坤大挪移,辅以夹有几声惨叫的悲怆昆曲背景音乐,令许多观众心惊胆战,背后发凉,为今夏全国各地防御40度以上高温天气的抗暑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仅以几个具代表性镜头为例:

  镜头一,以贾母为代表的一大群老中青三代美女进大观园游玩,本来有说有笑路走得很正常,突然一行人仿佛同时使用了佛山无影脚,哗啦一下从门口“快进”到园中央。——好心的群众(比如我)真是很担心,会不会把年事已高的贾老太太或是“娇喘微微”的林黛玉的腰给闪着。

  镜头二,甄士隐大叔落迫潦倒,一日在集市追上了前边的一僧一道,三个人一起blabla谈论《好了歌》,此处三人继续人类正常动作,身边经过路人无数,无论甲乙丙丁阿狗阿猫,均“嗖嗖嗖”来回漂移好似非人类,一派鬼影重重。——某些蛋疼的小成本恐怖片爱好者可以拿个DV来拍加强版《鬼影实录》。

  导演极为钟爱这种兼具魔幻恐怖与古典唯美气质的镜头。任意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只有想不到,没有飘不到。高中时加速度学得不好的观众很难掌握飘移规律,难以揣测下一个镜头中人物将以每秒几公里的速度凌波微步,观众不由大叹玄妙。不过,据现场摄像师透露,他计算过最多的一次,10秒内变速6次。

  李少红曾以《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一批作品深入人心,风格华丽而略带幽怨,如果说几年前以一部《恋爱中的宝贝》作为国产恐怖爱情片的牛刀小试,那新《红楼梦》便完成了一次魔幻现实主义的华丽转身。

  虽然很多人看了这部“豪门鬼片”后纷纷表示不满,甚至还有人已把黑新红楼当成了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还是要说,其实除了气氛阴森诡异,旁白唠里唠叨,宝黛好像姐弟恋,凤姐说话大喘气..以外,这剧还是不错的。看完新红楼,不仅体验了名著改编的创意魅力,听完了平时没耐心听的全本有声读物,锻炼了胆量和心理素质,养成了淡定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见证了中国魔幻恐怖爱情电视剧里程碑的诞生——这是生活在其他任何年代的人想都不敢想的福利啊!

  据不完全统计,新《红楼梦》至少可以申报以下几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第一,人类历史上变速、移动镜头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电视剧。

  第二,人类历史上民意支持率最高的配乐最吓人的爱情剧。

  第三,人类历史上投资最大,规模最大,出场人物最多的广播剧。

  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本着定位准确,避免误导后代的原则,有关部门正考虑十年后重播时将该版《红楼梦》更名为《贾府女鬼自述:我们与正太那些不得不说的风流往事》。一旦更名成功,又可申报一项吉尼斯:人类历史上女鬼数量最多相貌最美关系最复杂的电视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