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即仁道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官道,仁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09 09:45
古仁人之心
祁隽藻花白乱发在漫天飞雪中诉说:“我的寿阳老家,山、树、河滩、芦苇荡,我出生的时候,世道已经没有了乾隆爷、康熙爷时候的辉煌,盛世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赶上,多年之后,反而越来越困惑,我常常在冬天来到这冰冻的芦苇荡,头脑方才清醒,去弄明白很多日思夜想也不明白的困惑,其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这疑惑其实是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砍头时产生的,那一次,我看到他们砍下了四个秀才的头,在那之后,又见过很多次砍头,那些相貌羸弱的书生,起早贪黑,数十年寒窗苦读,就为那一纸奏章一句忠言,便遭杀戮,甚至满门抄斩,这是为什么?”
无疑,描写清代文人祁隽藻一生的《天地民心》是一部历史正剧,着眼点为嘉庆、道光、咸丰三任皇帝即位后的国之命运下,朝党斗争及主人公的命运变迁。朝野之争一贯为影视创作所垂青,只是这次编剧的视角却放在了文人在官场的命运。剧中除了祁隽藻本人,其他剧情多是虚构。历史上的祁隽藻是清代四位皇帝的臣子,也是其中三位的老师,他为官46年,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鸦片战争。祁隽藻所谓的“古仁人之心”正是这部剧所要表达的“中国文人精神”。祁隽藻发掘的一批晚清名臣,投身官场后大都九死一生,《天地民心》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历史残酷真实,祁隽藻的悲剧以及官场风云中所表现出的针砭时弊,尤其对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唐骏事件,敏感地折射出现实意义。祁隽藻的疑惑,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疑惑?难怪《天地民心》首播发布会上,扮演祁隽藻父亲的孙海英说:“这是一部尖刻的剧,我真害怕播了三天后就停播,能通过审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很多人是不承认自己有缺点的,这是一部精细的作品,说的是一个朝代的君主在找一个依靠,但是找不到,说明过去不如现在。” 当然,《天地民心》终归是拍给百姓看的,是不为官的人拍给不为官的人看的,从艺术角度看,该剧很大气、很人情,有深度和历史苍凉感。
《天地民心》首集就将民怨、皇位、权利之争、感情线等交代了个一清二楚,主要人物也悉数登场,像是一个大铺垫,故事脉络很清晰,你只要接着看剧情发展即可。开篇一个刺客在皇宫用自己的命告诉嘉庆他活不下去了,全天下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换来三千六百刀的凌迟,每一刀都让他后悔生而为人。这就是祁隽藻青年时期的清国。
身为读书人,虽然理应效忠朝廷,可亲历父亲被陷害的事实,他深觉世情昏昧黑暗,经过一番曲折动荡的变化,祁隽藻为嘉庆所赏识,而此时嘉庆垂危并留遗训给将要继位的道光,称要保住大清的江山,就要保住祁隽藻,要保住爱新觉罗的基业,就一定要用穆彰阿。祁隽藻与穆彰阿二人一忠一奸,斗了半世,选择的是不同的君臣之道,相同的是他们的未来都是一条情天恨海的不归之途。袁弘、成泰燊与王洛勇分饰祁隽藻(青、中、老年)和穆彰阿,表演都极其细腻,难分胜负,只是反派人物更让人印象深刻。
儿女情长
每每“儿女情长”在一个恢弘的历史戏中,都只能沦为大义之注脚,不能缺少又永远不能圆满。《天地民心》中,小宋佳扮演的库伦真是祁隽藻一生所爱的人,却终无法走在一起。严格地说,这是一部男人戏,但小宋佳在全剧前半部分将一个刁蛮贵族小丫头演得活灵活现,抢山鸡、打架、吹口哨,江湖的小把戏无一不会。因祁隽藻刚烈的性格,常命悬一线,库伦真总是尽所能给予他帮助。库伦真最终嫁给了杨朔扮演的保胜,此人原是哥哥穆彰阿的手下,对主子忠诚,虽然知道库伦真喜欢的是祁隽藻但仍全心以待,在库伦真转而爱上他时,保胜种植鸦片被祁隽藻送入大牢,任凭库伦真如何向祁求情仍被处死。值得一提的是,杨朔在剧中有上乘表现,一个不能坦荡为官却坦荡爱人的“奴才”,被他演出了几分意味,丝毫不输给《生死线》里的四道风。祁隽藻青年时第一次见到库伦真,是被库伦真捉弄的,自此之后,就开始欠她的,一直欠啊欠的,最终成了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情债,相比之下,保胜的爱情似乎更美好。
君臣之道
“我知道皇上的心,虽贵为天子,却有着很多无奈,很多事情他控制不了。”这是祁隽藻回忆中的旁白。他与道光皇帝始终处于一种极其微妙的君臣关系,在官场祁隽藻永远力谏道光,在情感上,祁隽藻不如道光深沉。一日道光突然到祁隽藻家,吃了祁家的粗茶淡饭,一直默然的道光悲伤泪下,跟祁隽藻缓缓地说自己的大儿子因吸食鸦片刚刚死去……但换来祁隽藻厉声谏言,道光愤而离去。祁隽藻只知刚正严词,不懂人情,作为诤臣遭人责难,道光一直在背后保护祁隽藻,两人惺惺相惜,但在剧中没被过分渲染。祁隽藻以民心为重为道光认同,无奈道光身处的历史环境不允许其有所作为。“至君饶舜,使民小康”就在太多的无奈和无所为中逐渐土崩瓦解。
演员修庆演出了清宣宗道光的无奈、忧心忡忡、隐忍、敏感又心思缜密,是全剧最大的亮点。
很多历史正剧因主题先行的痕迹太重,有很强的道德说教味,慢慢地被内地观众冷淡,可细看《天地民心》,故事结构的严谨加上众演技派演员细腻的表演,反倒不需找宣传噱头就可称作精品。
《天地民心》是导演杨阳第一次执导的历史剧,此前虽从未涉足过历史剧,但深见功力。“感觉古代宫廷、帝王将相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戏剧冲突固然能够吊人胃口,但能给后代多少人生激励却是不敢企盼的。我让自己在这部剧的创作上积极地寻求突破,但在这个时候接手历史正剧是很冒险的。因为观众似乎更喜欢看轻松的故事。从创作的角度上说,历史正剧也是低谷。因为从创作到播出,都很艰难,极具有挑战。”杨阳说。
编剧朱秀海原是军旅作家出身,当年出于“救火”帮朋友忙写了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
《乔家大院》带动了山西旅游,这位作家也迅速被山西再度铆牢。在新作《天地民心》的后记中,朱秀海说写此剧是山西当地官员鉴于《乔》的成功,想要开发当地的“文化宝藏”才促成的,仍然是一篇命题作文。不过,朱秀海也说:“无论是《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还是《天地民心》中的祁隽藻,他们都是我的人物,表达的是作家(编剧)对于中国优秀商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认知、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的现实观照意义。”
……
祁隽藻花白乱发在漫天飞雪中诉说:“我的寿阳老家,山、树、河滩、芦苇荡,我出生的时候,世道已经没有了乾隆爷、康熙爷时候的辉煌,盛世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赶上,多年之后,反而越来越困惑,我常常在冬天来到这冰冻的芦苇荡,头脑方才清醒,去弄明白很多日思夜想也不明白的困惑,其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这疑惑其实是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砍头时产生的,那一次,我看到他们砍下了四个秀才的头,在那之后,又见过很多次砍头,那些相貌羸弱的书生,起早贪黑,数十年寒窗苦读,就为那一纸奏章一句忠言,便遭杀戮,甚至满门抄斩,这是为什么?”
无疑,描写清代文人祁隽藻一生的《天地民心》是一部历史正剧,着眼点为嘉庆、道光、咸丰三任皇帝即位后的国之命运下,朝党斗争及主人公的命运变迁。朝野之争一贯为影视创作所垂青,只是这次编剧的视角却放在了文人在官场的命运。剧中除了祁隽藻本人,其他剧情多是虚构。历史上的祁隽藻是清代四位皇帝的臣子,也是其中三位的老师,他为官46年,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鸦片战争。祁隽藻所谓的“古仁人之心”正是这部剧所要表达的“中国文人精神”。祁隽藻发掘的一批晚清名臣,投身官场后大都九死一生,《天地民心》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历史残酷真实,祁隽藻的悲剧以及官场风云中所表现出的针砭时弊,尤其对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唐骏事件,敏感地折射出现实意义。祁隽藻的疑惑,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疑惑?难怪《天地民心》首播发布会上,扮演祁隽藻父亲的孙海英说:“这是一部尖刻的剧,我真害怕播了三天后就停播,能通过审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很多人是不承认自己有缺点的,这是一部精细的作品,说的是一个朝代的君主在找一个依靠,但是找不到,说明过去不如现在。” 当然,《天地民心》终归是拍给百姓看的,是不为官的人拍给不为官的人看的,从艺术角度看,该剧很大气、很人情,有深度和历史苍凉感。
《天地民心》首集就将民怨、皇位、权利之争、感情线等交代了个一清二楚,主要人物也悉数登场,像是一个大铺垫,故事脉络很清晰,你只要接着看剧情发展即可。开篇一个刺客在皇宫用自己的命告诉嘉庆他活不下去了,全天下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换来三千六百刀的凌迟,每一刀都让他后悔生而为人。这就是祁隽藻青年时期的清国。
身为读书人,虽然理应效忠朝廷,可亲历父亲被陷害的事实,他深觉世情昏昧黑暗,经过一番曲折动荡的变化,祁隽藻为嘉庆所赏识,而此时嘉庆垂危并留遗训给将要继位的道光,称要保住大清的江山,就要保住祁隽藻,要保住爱新觉罗的基业,就一定要用穆彰阿。祁隽藻与穆彰阿二人一忠一奸,斗了半世,选择的是不同的君臣之道,相同的是他们的未来都是一条情天恨海的不归之途。袁弘、成泰燊与王洛勇分饰祁隽藻(青、中、老年)和穆彰阿,表演都极其细腻,难分胜负,只是反派人物更让人印象深刻。
儿女情长
每每“儿女情长”在一个恢弘的历史戏中,都只能沦为大义之注脚,不能缺少又永远不能圆满。《天地民心》中,小宋佳扮演的库伦真是祁隽藻一生所爱的人,却终无法走在一起。严格地说,这是一部男人戏,但小宋佳在全剧前半部分将一个刁蛮贵族小丫头演得活灵活现,抢山鸡、打架、吹口哨,江湖的小把戏无一不会。因祁隽藻刚烈的性格,常命悬一线,库伦真总是尽所能给予他帮助。库伦真最终嫁给了杨朔扮演的保胜,此人原是哥哥穆彰阿的手下,对主子忠诚,虽然知道库伦真喜欢的是祁隽藻但仍全心以待,在库伦真转而爱上他时,保胜种植鸦片被祁隽藻送入大牢,任凭库伦真如何向祁求情仍被处死。值得一提的是,杨朔在剧中有上乘表现,一个不能坦荡为官却坦荡爱人的“奴才”,被他演出了几分意味,丝毫不输给《生死线》里的四道风。祁隽藻青年时第一次见到库伦真,是被库伦真捉弄的,自此之后,就开始欠她的,一直欠啊欠的,最终成了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情债,相比之下,保胜的爱情似乎更美好。
君臣之道
“我知道皇上的心,虽贵为天子,却有着很多无奈,很多事情他控制不了。”这是祁隽藻回忆中的旁白。他与道光皇帝始终处于一种极其微妙的君臣关系,在官场祁隽藻永远力谏道光,在情感上,祁隽藻不如道光深沉。一日道光突然到祁隽藻家,吃了祁家的粗茶淡饭,一直默然的道光悲伤泪下,跟祁隽藻缓缓地说自己的大儿子因吸食鸦片刚刚死去……但换来祁隽藻厉声谏言,道光愤而离去。祁隽藻只知刚正严词,不懂人情,作为诤臣遭人责难,道光一直在背后保护祁隽藻,两人惺惺相惜,但在剧中没被过分渲染。祁隽藻以民心为重为道光认同,无奈道光身处的历史环境不允许其有所作为。“至君饶舜,使民小康”就在太多的无奈和无所为中逐渐土崩瓦解。
演员修庆演出了清宣宗道光的无奈、忧心忡忡、隐忍、敏感又心思缜密,是全剧最大的亮点。
很多历史正剧因主题先行的痕迹太重,有很强的道德说教味,慢慢地被内地观众冷淡,可细看《天地民心》,故事结构的严谨加上众演技派演员细腻的表演,反倒不需找宣传噱头就可称作精品。
《天地民心》是导演杨阳第一次执导的历史剧,此前虽从未涉足过历史剧,但深见功力。“感觉古代宫廷、帝王将相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戏剧冲突固然能够吊人胃口,但能给后代多少人生激励却是不敢企盼的。我让自己在这部剧的创作上积极地寻求突破,但在这个时候接手历史正剧是很冒险的。因为观众似乎更喜欢看轻松的故事。从创作的角度上说,历史正剧也是低谷。因为从创作到播出,都很艰难,极具有挑战。”杨阳说。
编剧朱秀海原是军旅作家出身,当年出于“救火”帮朋友忙写了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
《乔家大院》带动了山西旅游,这位作家也迅速被山西再度铆牢。在新作《天地民心》的后记中,朱秀海说写此剧是山西当地官员鉴于《乔》的成功,想要开发当地的“文化宝藏”才促成的,仍然是一篇命题作文。不过,朱秀海也说:“无论是《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还是《天地民心》中的祁隽藻,他们都是我的人物,表达的是作家(编剧)对于中国优秀商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认知、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的现实观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