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lab带来的跨界之思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teamLab,艺术创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2-27 09:32
100年前,当杜尚用日常生活器具打破艺术与生活、画布与现实的边界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段的多元化延续至今。跨界不仅局限在艺术领域,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工业生产)和文化基础(各类专业学科)均已经历了数百年的积淀并逐渐趋于成熟,成为不同领域保持更新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就如同苹果手机的诞生即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将已有的产品、技术和知识进行重组和搭配形成了全新产品。
teamLab是一个贴满跨界标签的艺术创作团队,创办人猪子寿之毕业于东京大学数学工程和物理情报学部,目前teamLab团队超过500人,包含程序员、设计师、数学家、CG动画师、建筑师、画家等,团队成员中90%都是各种工程师。teamLab创作的艺术品综合了科技、绘画、装置、灯光、音乐等元素,形成了新的具有跨界特征的艺术形式。
虽然跨界屡见不鲜,但每一次成功的跨界都是一次不凡的突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竞技场,为了突出力量的存在,用“场域”这个概念来指代领域。场域掌管着成员的资格认证、荣誉加冕和资源分配,身在场域中的个体会不由自主地遵守场域的游戏(竞争)规则和认证标准。于是,出于游戏规则和认证标准的差异,场域间形成了无形的壁垒。跨界的风险在于不知道用哪一套规则来衡量,很容易被既定的场域排除在外,分享不到相应的荣誉和资源。
我们多少能从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的经历中看出他想要在既有的艺术场域规则外另谋出路的不易。teamLab于2001年成立后忍受了10年的“冷板凳”,2011年因在日本“红白”歌会上为偶像组合“岚”创作了一段炫酷的动态影像而走红。直到今天,teamLab已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被佩斯画廊代理,但仍然面临来自艺术界的质疑声,认为他们的作品不属于艺术。在社会交往上,teamLab也几乎和日本的艺术家群体保持着“友好”的距离。
从teamLab的独善其身可以看出,其与业已成形的日本艺术场域保持着距离;从其被画廊的接纳也可以看出,尽管采用了新的语言形式并面临质疑声,艺术界仍希望将新兴的创作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再坚硬的壁垒也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teamLab的尝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创作在两个方面契合了时代:打破语言之界和身体之界。
按照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观点,只要一群人之间产生了关联,他们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倾向于用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自己与外界的区别,语言的使用在强化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同系统间互相理解和沟通的难度。
当代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也在用晦涩的抽象符号标榜自身的独立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常常不理解当代艺术的原因。
“绽放文创”创始人兼董事长杨钜泽提到,他感受到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艺术的交流成为专业人士的自娱自乐。当他第一次现场体验teamLab的作品时,却立刻感受到一种回归生活的生命力,艺术和公众的距离消失了。
teamLab擅长用作品反观自然与世界,运用森林、瀑布、花朵、鸟兽这些自然界存在的元素进行创作,非常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他们的艺术语言浅显易懂,跨越了一切文化的障碍,他们的迅速走红得益于这群“工程师”的语言天赋,他们用最抽象的计算机语言重塑了世界。
teamLab提供的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就是消解了身体的边界,他们的作品非常强调作品与身体之间的互动,并将这种互动转化成物理或视觉的响应,这样所有进入展示空间的人都在共同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猪子寿之的目标是让身体融化在作品中,打开身体的边界。身体的共同感知,激发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好奇心、共同的喜悦、共同的惊奇,还有什么比身体的感同身受更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呢?teamLab的作品做到了传统艺术无法达成的身体的通感和沉浸式体验,作品永远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中瞬息万变,也因各种人的参与,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纪念。
但成功的跨界绝不是不同领域的简单嫁接,如果跨界仅仅图个新鲜,很快就会让观众厌倦,远不及经典作品的历久弥新。跨界的前提首先是专业化,根扎得深,专业强,眼界才会开阔。类似于teamLab这样的跨界尝试并非个案,运用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等媒介营造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创作已经形成一个可被识别的流派。就拿日本来说,池田亮司、真锅大度和teamLab都是这个新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在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拓宽数字艺术的表达方式。
最后,要谈论teamLab就绕不开艺术与商业融合的问题,teamLab使用的创作媒介和庞大的创作团队,注定这是一场财富推动的美学实验。
目前,teamLab在国内的展览和商业合作主要由绽放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和策划,杨钜泽说,目前与teamLab的合作项目包括各地艺术巡展、文化商业体、感官餐厅等,未来不仅会拓宽巡展的城市数量,商业合作也将更趋跨界和多元,比如,增加与商业地产的多元合作,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打造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场所,创办艺术科技实验室,等等。杨钜泽从teamLab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亲和力,和对艺术封闭式生产造成的壁垒突破。“绽放文创”与teamLab的跨界合作归根结底是将艺术融入生活,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体验艺术。
艺术与商业是一对难以厘米清的关系,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舍难分,在各自的叙事中却成为互相的对立面。从商业的角度看艺术往往觉得艺术曲高和寡;从艺术的角度看商业,又觉得屈服于财富的创作就是放弃艺术的自主性,成为讨好观众的高级卖品。关于艺术与商业的探讨已经多到足够令人麻木,不同的人言说着不同的看法,最后无论艺术还是商业都需要小心地介入彼此。
时势造英雄,拒绝出卖灵魂的清贫艺术家和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不能说明金钱和艺术的对立,只能说明不同的土壤可以开出同样灿烂的花朵。对于teamLab来说,他们的成功既是艺术的成功,也反过来赞颂了这个时代的商业文明,这是属于艺术和商业共同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