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化时代与舆论革命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中国,网络化,舆论,革命
  • 发布时间:2011-01-20 13:58
  传统媒体既已丧失本性,而为国民者卻不甘受其欺骗和隐瞒,更有愤青和受冤屈者要声张正义,而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被介绍到中国后,人们立刻发现了它的便利,网络媒体在中国於是正可谓得其天时。

  当人们提及二十世纪之最伟大的发明时,无不谈及计算机,而将计算机联成网络则是更伟大的创造。若以单台电脑比作个人,那么互联网则可称社会,这也正是此种技术的高明之处。但在因特网诞生之日,人们何曾想到它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高瞻远瞩如克林顿者将其称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后又有学者冠以信息革命,如此种种都无外乎技术、信息、资源,而在中国网络卻被赋予更重要的内涵,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网络民主、自由,这恐怕是互联网的缔造者们所始料未及的。

  网络化时代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已经步入了网络化时代。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4.2亿,因特网普及率攀升至31.8%,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而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佔网民总体的六成多,网民总体数目较两年前几乎翻了一番,中国的网民已经成为了网络世界中名副其实的最大族群。中国人爆发式地湧入这种现代化的传媒。一方面自然有来自於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技术和财富的增长让网络变得大众化,网络已不再是精英们的专属,乡下的老妪和城里的教授们一样都有著在网络上申请自己的博客和在论坛上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另一方面,恐怕是网络媒体有著恰如中国人所需要的那种“不负责任的真话”。在中国,传统的官方或半官方媒体正面临着信任危机。据《新世纪》的调查显示,根本不相信中国官方媒体的受访者佔17.8%,半信半疑的高达47.3%,基本相信和完全相信者仅佔34.9%,凭笔者的观察,实际数据恐怕更低,精明的中国人常常会将官方的报道反过来理解或是将它们的统计数据乘上一个参数,如此来获得事实的真相,可见传统的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已毫无公信力可言。

  传统媒体既已丧失本性,而为国民者卻不甘受其欺骗和隐瞒,更有愤青和受冤屈者要声张正义,而此时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被介绍到中国后,人们立刻发现了它的便利,网络媒体在中国於是正可谓得其天时。网络在中国如火如荼正得益於它的即时、海量和互动性,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的网络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ICQ及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等在网络中大量湧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网民积极参与传播、评论和讨论,广告商见此机会更为之推波助澜。最近流行的手机网络和微博似乎又消除了时空的差異。有人打趣地描述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乐此不疲地忙於一种不能让自己即可获利的工作。可以这么说,泡网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正如古人的品茶,西方人的泡吧,尤其对於年轻的寂寞族来说,没有网络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网络民主———中国人的自慰

  网络为中国人提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既虚拟也现实,在这里人们既可以享受商业化的服务,又可以获得无数免费的资源和信息,更重要的网络还是当今社会百态的明镜,从民间疾苦到政治腐败,从房地产泡沫到暴力拆迁,从道德败坏到法律丑闻,天下间各种奇闻、丑闻在网络上经常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浪潮,正如网络中的一句流行语: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於是乎,传统媒体未能承担的监督社会及政府的重担如今就落到了网络身上,而从最近这几年来看,网络似乎每每不负众望,不少案情和黑暗,竟因为网民关注的缘故,一下子变得正义和光明起来,中国的“围观团们”终於又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诸如邓玉娇案、香煙门、日记门等等不可尽数。於是就有人飘飘然如获至宝,以为替中国式的民主找到了救命草,更有人兴建网络法庭,推广人肉搜索,网络私刑,大有网络治国的架势。在此,笔者一方面要替网络在中国有所作为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卻不得不提醒那些大言网络民主的人,须不能忘记网络只是一种媒体工具而已,其本质跟传统的媒体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的特殊性让当局暂时无法控制,以往媒体该行使之义务———揭露事实之真相,监督政府之行为,批判道德之败坏———如今在网络上正常执行罢了。即使网络把它的各种功效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摆脱不了它只是媒体的命运,跟社会的真正民主还相差甚远,这主要来源於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网络在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自由过,中国向来是擅长修砌城墙的民族,而且其技术与日俱增,自从网络在中国安家时,中国政府就已给它修好了城堡,过滤、屏蔽、删贴这是惯用的伎俩,算不得高明,而五毛党、“整治低俗”、跨省追捕则就有阴险和暴力的嫌疑,至於綠坝和实名制则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虽然网民中的高手常视城墙为儿戏,与政府在玩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戏,可对於大部分网民来说则只能套着枷锁跳舞,享受这被阉割的自由,而从目前政府意欲管制网络的決心来看,其前途也很难让人乐观。

  其二,假使网络在中国果真有自由的一天,其作用也依然超越不了媒体的作用。民主乃是一系列程序的组合,而媒体的监督只是民主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倘使法律仍被践踏,民选体制仍形同虚设,各级行政官员仍以人治天下,则网络纵然可以大胆批评、指责,也只能限於个案而已。因为网络的猎奇性、偶发性,並非所有黑暗和不公都能得以关注,而以中国之大,弱势群体之众,每日不知要发生多少腐败和冤案,网民普遍关注之事,当政府在乎民意之时或许能被公正解決,而更多无数未得关注的不公不正卻依然无人问津,更至於假若政府置民意於不顾,则网络也无计可施。

  总而言之,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然而並非每一个中国人都同等地享有上网的机会,故不可言公平,网络虽然可以伸张正义,监督社会和政府,可缺乏其它现实中的民主体制支撑,故不可言民主,把网络当成民主,只不过是饥渴中的中国人的自慰罢了。

  舆论革命

  网络虽不能替代民主,但能推进民主之建设,失去现实民主制度支撑的网络虽不能行民主的职责,卻可以行舆论之革命。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首先是网络信息的低成本性,以往的传媒,报纸、杂誌、电视、广播等虽发展历程久远,可往往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尤其对於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卻又非常向往知识的学生群体来说,买一份报纸绝没有泡一个小时的网划算,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瞬间浏览到任何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这么说从来没有哪种媒体像今天的网络这样牢牢地控制着年轻人的思想,从这点讲,网络还是属於未来的。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还是一种属於个人的媒体,它的互动性改变了以往媒体的自上而下,少数人说话多数人听的传播模式,这种变化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於舆论的兴起和传播,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於这一点,网络才能发起它的舆论革命。论坛、博客、微博、聊天工具、即时通讯等等让网民平等地享有发表言论的自由,观点、评论、思想、宣言、批评、责骂乃至讨伐以零成本地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扩大,激发着信息爆炸、也带来了舆论革命。自然正如上文所言,正是对这种舆论的担忧,政府从来都没有放棄过对於网络的管制,Google的离去,Twitter的关闭就是有力的证明,可由於中国网民数目的庞大和流动性,莫说以区区几个网络警察,就是发动全体政府公务人员日夜监察也无法压制已经成长起来的舆论革命,何況防民之口甚如防川,不防也罢,这一压制,舆论便要反叛,虽不敢正面反抗,可指桑骂槐、一语双关、映射暗语在网络上便纷纷湧现,诸如档天下,天朝,河蟹,感谢郭嘉(国家),P民等等,众人皆知其意而又时常诙谐幽默,网民也乐於使用,这看似笑话,但其后卻深藏着网民的怨恨与不满,政府的公信力全无。批评本无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压制批评,欺骗民众,就是对民众权利的不尊重,对公众智商的侮辱,於是乎,舆论便以扩大式的反弹报复,就像我们时常见到的笑话那样,在网上报道有狗咬人了,网民卻纷纷指责政府。在这方面,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於它本身,据笔者的观察,如今的传统媒体无不生活在网络阴影下,比如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言必引用网络的经典,也许在中国枪打出头鸟的缘故,如今有了网络这个出头鸟带头讽刺责骂政府,其它传媒也自然趋之若鹜,而当骂政府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时候,舆论革命便已形成。有道是兵者伐国,笔者诛心,人言可畏,当谎言说一千遍时便成了真理,何況是近乎事实的真理呢!

  后记:凡社会进步必先有思想之革命,而思想之革命必借助於舆论革命,然后行体制之变动,或革命,或改革,或变制,今中国若以网络为阵地兴舆论革命,则中国之民主有望,中国之未来有望。

  BBS、微博、QQ群、播客网站……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2010年,从腾讯与360的“桌面大战”到蒙牛伊利“对掐”,从民工版的《春天里》到网络短片《老男孩》,从公安开微博到“雷人”的政府网站,网络传播事件的速度与力量随着它的日益普及更加彰显。

  立竿见影的监督效果、范围广阔的舆论环境和源源不绝的群众资源,网络民意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前些年的热衷“围观”“拍砖”等情绪化表达不同,随着中国因特网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网民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举一反三”“呼籲建议”等,表达日趋成熟和理性化。政府在重视网络民意的同时,也需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甄别虚假信息,为广大网民营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网络社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