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韩水产业发展看中国市场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水产业,发展空间,升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04 18:55
中国水产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或者可以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历程中看到一些规律。为什么拿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作为类比呢?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我国较为接近,也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并且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也十分相似。看看邻居们的发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通过对比,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仍然会快速增加。以2013 年到 2015 年期间为例,韩国人均每年的水产品消费量为 58 公斤,排第一。挪威(53.3 公斤)、日本(50.2 公斤)、中国(39.5 公斤)等紧随其后。到 2019 年,中国的水产品人均消费约 41 公斤 / 年,水产品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仅次于猪肉。只要人均消费水平增加 10 公斤,中国 14 亿人口就要多消费 1400 万吨水产品,这对于整个水产养殖产业链条来说都是一个极具诱惑的数字。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仅为 20.5 公斤 / 年,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凭借经验和技术优势将会成为推动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比日韩的水产品消费结构,我国正处于水产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阶段,与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情况类似,在这个阶段,中高端的水产品消费比例会快速提升,养殖结构也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中高端鱼类的养殖比例增加。
从日韩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都经历了从捕捞到发展养殖业,到养殖产量超过捕捞量,再到高效健康发展期这四个阶段。对比发现,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阶段与韩国水产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类似,水产养殖业开始转型向更加高效、更加集约、人工更加可控的养殖模式,养殖品种也发了很大的变化,中端鱼类比例快速增加。未来我国的捕捞量还会下降,而养殖水产品的占比会升高,养殖产量的增长方式与日韩一致,在国内养殖趋于饱和时,向海洋要产量,海洋牧场放牧式的开展放流和回捕,远洋深海养殖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日本对水产品的消费演变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日本是渔业大国,对水产品情有独钟,这一点和中国对鱼的消费文化有得一拼。当前,日本水产品消费结构出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比如家庭消费比例下降,外出消费水产品比例增加,而且多是消费名优水产品 ;消费品种更加多元化 ;易于烹饪的加工水产品颇受年轻人欢迎 ;冷链物流进一步完善。日本国民饮食习惯的外餐化对水产品消费种类升级曾产生刺激效应,而中国饮食习惯与日本较为接近。所以,饮食外餐化同样会促进中国水产消费结构的演变,适合于外餐消费的水产品将会得快速的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对水产品的消费量将会继续增加,捕捞量下降,供需缺口须通过养殖和进口弥补。另一方面,华南的水产养殖已经进入饱和期,随着环保和其它商业活动的竞争,华南水产养殖业面临萎缩,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我们有一个很大胆的假设,土地将成为限制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北方将会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兴地,养殖模式快速升级转型,低效的养殖模式会被淘汰,北方沿海一带未曾开发或浅开发的低价值盐碱地、大汪子都会迎来新投资,而内陆地区未利用的盐碱地也将会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补充。(李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