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河南盐碱地青蟹养殖验收会于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举行,验收会是由宁波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在河南延津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王春琳教授课题组开展的河南盐碱地拟穴青蟹养殖试验进行现场验收,课题组参加人员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王春琳教授、母昌考教授、叶央芳研究员、王欢博士、吴清洋博士、任志明博士等人。
本次现场验收会还邀请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河南省水产局局长张西瑞,河南省新乡市农业农村厅副局长肖海潮、水产渔政科科长孟美红、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曹玉莲,厦门大学王桂忠教授,国家农业农村部虾蟹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志勋研究员、傅洪拓研究员、拟穴青蟹试验站站长刘新建,浙江省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春宇,河南大学苗雨晨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聂国兴教授、水产学院党委书记赵有军等嘉宾参与,并吸引了周边养殖户自发前往参观。
据了解,河南盐碱地养殖拟穴青蟹是由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教授的课题组发起,目前已在河南新乡延津县和开封兰考县成功养殖,接下来将会对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升级。
“我们今年在 6 月份的时候放的青蟹苗,放苗密度为 600 只 / 亩,同时池塘还套养了青蟹、泥鳅、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我们的青蟹主要饲喂本地捕捞的田螺,整体养殖周期为 3 个月,现在较大规格的青蟹已经接近 1斤了,平均规格也在 5 两左右。另外,池塘里的罗非鱼也达 1.2 斤规格,估计产量在 1200 斤 / 亩以上,白虾则长至 16 条规格。今年的养殖效益还是非常高的,每亩产值预估达到 3 万元以上,利润也有 1.5 万元 / 亩左右。”延津养殖户周老板说到他今年的养殖成绩。
兰考养殖户张老板表示 :“青蟹在本地是稀缺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不仅是青蟹,池塘里的罗非鱼、白虾也是本地消费市场的宠儿。很显然,内陆水产养殖非常有前景,养殖效益很高。更重要的是,养殖模式还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未来发展前景十分远大。”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欢博士表示 :“去年,我们已经在河南盐碱地上将青蟹成功养成。今年,我们进一步摸索适宜的放苗密度和放苗规格,并尝试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们确信盐碱地青蟹养殖是可行的,其核心技术包含了苗种淡化、关键离子调控和水质营养调控等多个方面。”
“之前,我们处于‘养成’阶段,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养好’阶段。今年,我们也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会大力推广微生物调节、藻类调节等技术。同时,我们将尝试提升池塘承载力,并将养殖品种比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尝试将种养结合,利用养殖尾水进行作物灌溉。总而言之,我们将会从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模式创新、对盐碱地价值更深层次挖掘这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王欢博士提到他们明年对养殖模式的优化方向。
课题组领头人王春琳教授表示 :“随着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商用、开发,未来可用于水产养殖的土地将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沿海,要把目光放到更远。盐碱地青蟹养殖,即开拓了内陆水产养殖,也利用了盐碱地闲置资源,一举多得。当然,现阶段盐碱地青蟹养殖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存在于表观上,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苗种方面,青蟹还没完全突破人工繁育,供给不稳定,产业对接并不顺畅 ;饲料方面,业界还没有从饲料调节养殖品种内在渗透压的研究,未来应该尝试 ;产业方面,青蟹产业链上还缺失暂养、标粗环节,分级养殖观念也需要推广。但我们已经踏出第一步,未来还望跟广大业者们一同携手并进,为产业未来共同努力。”(何鸿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