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ISKNV灭活疫苗有望明年全面上市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鳜鱼,农业部,池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04 19:09
鳜鱼虹彩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近几十年来作为鳜鱼养殖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鳜鱼的健康成功养殖和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早在十五年之前,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就已经开始带领团队研发针对鳜鱼病毒病的疫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 2019 年 12 月 30 日拿到了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一类),该疫苗有望在 2021 年全面上市,为鳜鱼养殖业保驾护航。日前,针对该疫苗的研发历程和试验效果,笔者采访了何建国教授。
历时超15年,研发历程漫长而艰难FAM :获悉何教授及您带领的团队研发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注册证书,您可否谈谈该疫苗的研发历程?
何建国 :我们知道鳜鱼全国来讲大约有 30 万吨,从 1994 年甚至更早开始,鳜鱼就一直受虹彩病毒病害的困扰,该病原我们把它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它主要是感染脾脏和肾脏,也感染其它组织和器官。这个病毒在发病的时候基本会导致 90%以上的死亡,而且时间非常短,大概在7-10 天之内就会导致池塘 70%-90% 左右的鱼死亡。当初在广东这个病池塘发生率大概在 30% 左右,损失非常大,没有药物能够控制。
后来我们把这个病的感染途径和传播途径搞清楚之后发现它是能够通过水体传播的,且与温度、溶解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当初就这个病建立了一套包含苗种检测、水体控制、饵料检测三方面的综合防控技术,但大家知道综合防控对养殖者来讲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且有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
在 2004 年我们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技术问题,就是建立对 ISKNV 敏感的细胞系,这个细胞系可以用牛血清培养,当时在日本也有细胞系对这个病毒是敏感的,但用的是其它的非常昂贵的血清。我们用的是便宜的能够培养 ISKNV 的敏感细胞系,因为有了ISKNV 敏感细胞系,我们就可以进行大量的病毒生产,这是病毒疫苗研发的基本条件。
疫苗研发的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和痛苦的。在突破了病毒敏感细胞系之后,要做到能规模化生产,做出来的疫苗要有保护性,要求能对现在国内流行的所有这种病毒的不同种株都有保护性。而且我们还做了不同的鱼,除了鳜鱼外还做了石斑鱼、海鲈、尖吻鲈等等这些鱼类,都是有保护的,且保护效果都在 90% 以上。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安全性测试,看疫苗对鳜鱼生长有没有影响,会不会造成副作用,并在实验室测试它的保护期等等。这些做完了以后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申请农业农村部的临床测试,在2014 年拿到临床的中试批文,2016 年申请第三方复核,2019 年初通过了第三方复核,最后终于在 2019 年 12 月30 日拿到了新兽药注册证书(一类)。
FAM :该疫苗曾在国内哪些地方做过怎样的养殖性试验,效果如何?
何建国 :我们最早是在辽宁丹东进行了多年测试,基本上每年都成功。那边有很多网箱养殖斑鳜,打了疫苗的基本上都养殖成功了,没打的有些发病死了。在江苏的鳜鱼池塘养殖打了疫苗之后试验效果也非常明显,其中有一口塘是一半鳜鱼苗打了疫苗,一半没有打,那塘鱼刚好发病了,活下了一半,我们认为是打了疫苗的那一半免疫了。在广东来讲这样的案例就比较多了,工厂化鳜鱼养殖也有进行试验,一批苗分了几个池,其中两个没有打疫苗的池就陆陆续续死,打了疫苗的就没有死,而且长得也快了。不是打了疫苗促进生长,而是因为发病会影响鱼类生长,那么不发病的鱼相对来说就比发病的长得快。这样的案例,我们之前在没有申请临床批文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效果是毋庸置疑了。
FAM :鳜鱼病毒传播有哪些渠道?垂直传播是否存在?该如何防控?
何建国 :ISKNV 肯定不存在垂直传播。首先我要说明一个概念性错误,所谓“垂直传播”是病毒感染到卵细胞里面,卵在孵化当中本身就感染了,这叫“垂直传播”,其它的都不叫“垂直传播”。比如从亲鱼传到小鱼,通过水体或卵表面传播都不叫“垂直传播”。亲鱼携带病毒是可以传给小鱼的,其实是环境被污染了,还是属于水体传播。
关于鳜鱼病毒传播的途径,第一途径就是买的鱼苗携带病毒 ;第二就是水体传播,其它发病的塘的水体进到你的塘,会把你塘里的鱼感染 ;第三就是饵料鱼传播,比如一塘鳜鱼发病了,塘里的饵料鱼还没有吃完,又卖给别人,那么就很可能将病毒带到别的鱼塘去。
防控方法的话主要还是切断传播源,选购鱼苗的时候要先进行检测,水体进来的时候要消毒处理,水体消毒是可以直接杀死病毒的。但水体消毒要强消毒才行,最好采用含氯制剂的消毒剂,其它类型的还不行,比如碘制剂就对病毒作用比较弱。饵料鱼的话最好每批都测。不过现在有疫苗了,这些问题就变得简单了,直接注射疫苗就好了。
扩大疫苗应用范围,正在研发的浸泡疫苗进展顺利
FAM :该疫苗适用什么规格的鳜鱼,接下来将如何量产和应用,养殖户可通过哪些渠道购买,是否有定价?
何建国 :2020 年 1 月广东渔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把该疫苗的使用权买下了,估计今年 11 月份就可以量产,明年就可以大规模使用了。该疫苗对 5克 / 尾以上规格的鳜鱼都有免疫效果,一般为了操作方便,大多选择 20 克以上的鳜鱼注射疫苗。如果养殖户需要购买疫苗的话可以直接联系广东渔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价格也由他们来定。
FAM :目前,鳜鱼疫苗的生产规模如何?
何建国 :现在全国来讲的话,鳜鱼大约是 30 万吨,一吨按 2000 尾算,大约就是 6 亿尾。目前,疫苗生产能力建设是能达到 6 亿尾,具体生产多少还是要看市场需求。如果 10% 的鳜鱼使用疫苗的话,就是 6000 万尾,相信市场会慢慢认可并接受,养殖户对疫苗的使用观念和习惯也会随之转变,慢慢地做到一定的覆盖率。
FAM :关于该疫苗,接下来您和团队的研发计划大概是怎样的?
何建国 :首先我们要把疫苗的应用鱼类的种类范围扩大,目前我们已经拿到的是鳜鱼 ISKNV 疫苗兽药注册证书,虽然该疫苗对其它品种的 ISKNV病毒也有保护作用,但按照我们国家的疫苗制度,我们还需要按照品种重新申请其它鱼的 ISKNV 疫苗兽药注册证书,比如石斑鱼、海鲈的等等。
第二,我们要搞多联疫苗,鳜鱼养殖过程中不止 ISKNV 这一种病毒,我们要建立以“鱼”为核心的疫苗体系,比如说鳜鱼有其它的病毒的话我们就研发二联苗或三联苗,一针免疫后能预防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毒。
第三,我们现在这个疫苗注射起来还是有点麻烦,所以现在在研究基因工程的减毒疫苗(也就是浸泡疫苗)。它能够感染,但是不致病,虽然这个比较麻烦,但我们已经搞清楚了病毒的一些致病基因,我们把这些毒力基因敲除,就变成一个减毒的疫苗,将来浸泡就行了,这方面的进展目前还是非常好的。这又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不用注射了,采用浸泡 ;第二是苗期大约两厘米就可以用疫苗了。现在我们已经测试了三年了,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苗期,用的量也非常的少。
FAM :关于该疫苗,请问您还有其它的一些心得或感悟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吗?
何建国 :研发疫苗的心得就是首先要有技术上的突破,其次就是一开始研究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国家申报疫苗的规定,一步一步地去实施疫苗研发计划,否则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就会有缺陷,比如安全性有缺陷,国家是不批的。所以,从一开始一定要按照国家疫苗审批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做,而不是依靠科学家自己的喜好或理解,因为疫苗的审批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很科学、很规范、很严谨的安全有效的厚厚的一本规章制度。
另外,全国地方这么大,一开始就要把我们要研究的病毒的流行病学搞清楚,要求所研发的疫苗尽可能地预防所有的流行病毒种株。如果研发的初期流行病学没有完全搞清楚,就会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所以你会发现有的疫苗保护率不好,或者只是一些区域有效,对其它区域无效,那就是流行株没有调查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
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