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宁夏温室大棚经济效益的途径初探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大棚经,经济效益,统筹发展
  • 发布时间:2021-03-24 20:10

  摘 要:宁夏地区大棚经济发展有着较长历史。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大棚轮作方式以及水利灌溉技术不断进步,果蔬种类也在不断革新发展。但是当前宁夏大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室大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大棚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关键农时缺乏劳动力等。本文对宁夏大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宁夏新农村大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时令蔬菜已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而蔬菜瓜果大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局限性,增加了淡季农产品的供应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大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大棚经济现状

  宁夏地区开展大棚经济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棚在宁夏的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抵御干旱及风沙侵害起着重要作用。在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前,宁夏大棚从仅种植叶菜蔬菜,到目前的果蔬品类均衡,为大棚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渠道。现如今,宁夏大棚规格不断变大,种植品类也更加丰富,大棚经济的发展,让宁夏人均蔬菜占有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经过多年发展,宁夏地区的大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蔬菜,发展出瓜果种植,花卉种植,食用菌类种植等多个品类。大棚农业使得宁夏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农民家庭收入均显著增长,早已远远超出露地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

  二、宁夏大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温室大棚规模较小

  宁夏温室大棚的发展虽有一定的历史,但多数是以散户生产为主的中小型果蔬大棚,规模较小,并未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化规模。据相关研究表明,大棚的规模对大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发达国家大型农场集中化作业的经验表明,大棚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越高,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就越有优势从整体上降低生产成本。相反,如果大棚种植面积较小,数量较少,则会限制规模化的产出,影响经济效益,管理工作也会形成制约。

  (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但现存问题是,尽管农业科技入户率和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得以提高,但因为农村温室大棚散户的存在,导致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很难统筹规划使用,存在部分机械设备和技术能力闲置低效的情况,没有将链条化产业应用的作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温室大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温室大棚的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及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大棚的日常种植和维护过程中,供水、供电、供种以及供药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但因为部分农村温室大棚散户并没有形成经济联合体等产业化组织,他们缺乏科学的市场预测能力,无法按照市场需求选种具备经济优势的果蔬。

  (四)缺乏优质的农产品品牌

  宁夏地区的枸杞、硒砂瓜、葡萄等产业基础好、品质优良,但当前该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未能建立起知名度高,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部分优质农产品没能依靠品牌优势打入高端市场。宁夏的农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规划工作仍有待提高。现阶段,虽然宁夏的瓜菜种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但是优势品种的推荐引出工作还不到位,在高端市场上知名度不足,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

  (五)关键农时缺乏劳动力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当前社会的一大趋势。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大棚瓜菜种植主要力量是农村妇女,关键农时缺乏人手。而在推行现代科技农业方面也出现人才不足的情况。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人力资源缺乏,无法对劳动力进行统筹的问题日趋突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主体收入,加剧了农村务农人员减少的问题。

  三、宁夏大棚经济统筹发展对策

  (一)构建大棚产业集群

  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自治区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了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引导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壮大。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宁夏当地大棚产业集群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短期之内改变大棚散户分散种植的现状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考虑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通过乡镇联合或者以政府集中建设大棚,农户租用大棚的形式,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大棚产业群。构建大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配套服务设施、种植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共享,使温室大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实现了节本增效。

  (二)加强对大棚农户的技术支持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本地区的特色优质产品种植,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探索多元化栽培、立体种植等方式,使棚户的种植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对现有大棚进行转型和改造,运用新技术提前抢占果蔬市场需求的最佳时期,从而提高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

  对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宁夏南部的山区,整体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大棚经济发展滞后,更应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并不断强化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落实到农户处的渠道和机制,以技术发展为纽带,连接各地大棚农户。

  在理念上提高农户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引导农户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上,积极推进新技术落地实践,让农户实实在在看到大棚技术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温室大棚的管理水平

  想要发展好大棚经济,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地方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协会,向大棚农户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服务。可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老式大棚进行转型和改造;在农资供应环节、机械化作业环节以及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和加工环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由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引进和改良农产品的品种,指导大棚农户错峰种植优势果蔬,均衡上市时间,以提高经济效益。

  农户是大棚经济发展的主体,提升大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农业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意识。当前宁夏设置了各级农业科技推广站,农业技术教学场所,对农户进行分批分期分区的稳定培训,同时深入农户种植现场,给予技术指导。在培训内容上,应更加广泛,尤其是大棚管理方法,推广营销技巧等,都应加强培训服务。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户,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注重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需求的农户,则根据需要提供他们想要学习的技术,并指出发展盲点,让农户对于大棚的生产和管理有更加全面地了解。

  (四)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推介工作

  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将利润点延伸至农业产业链条的最高层次,从而有效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政府可以牵头当地的龙头企业与大棚产业集群合作,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增强农业竞争力,加速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型,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当地政府应当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广农产品品牌,拓展电商销售模式,对内挖掘市场潜力,对外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品牌的溢价效益。大棚经济的发展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密切关注当前人们对蔬果质量的需求和特点,实施绿色食品战略。积极推广各类不使用化肥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引入安全用药技术,推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政府要完善各类监察管理机制,确保大棚产品的安全可靠,从而塑造宁夏大棚农产品品牌。

  (五)做好劳动力统筹规划

  加速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济收益,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特别是在关键农时,让务工青年看到大棚经济大有可为。通过加大品牌推广,提高大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主体收入结构。以不断提高的经济收入,良好的生产环境与市场环境吸引人力资源回流农村,不断推动大棚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六)探索大棚产业与旅游文化融合的新路径

  加紧探索企农联合模式,尝试以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的大棚经济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特色生态农业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建设集观光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基地,利用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带动当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通过拓展大棚产业的旅游休闲功能,转变传统大棚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最终带动大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大棚模式作为一种可控的生产方式,可以让农作物生长摆脱外界环境限制,实现产业化经营,让传统集约型农业向着高效高产高质方向发展。宁夏地区发展大棚经济,不仅为当地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还有着极为深远的社会效益。宁夏当地通过大棚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革新农业结构,满足人们的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业的增收增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晓婉,徐润邑,康波,等.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2):8-12.

  [2]李娴.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6,36(10):141.

  [3]侯修升,冯骁.基于能值分析的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6,37(01):39-4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