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改革开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4 20:16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基于古代丝绸之路,围绕和平发展,不断与沿线国家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有效连接了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促进跨越国界的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了经济增长之道。本文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持续推进过程中,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但是,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相差较大。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够充分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1]。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西部地区和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为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提供发展之道,推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对外合作,属于平衡发展的伟大实践。然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基础较差,需要结合产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一条适宜的发展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基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联通了中西部地区与亚欧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国际化[2]。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原本不够合理,尚且属于低级发展阶段。由于“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西部地区逐渐融入产业经济国际化发展格局中,增加与亚欧国家间的经贸合作项目。中西部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实现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越来越充足,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逐渐实现国际化发展。
(二)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良好融合
自“十九大”之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已成为国内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相较于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沿海地区企业发现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逐步着手根据国家政策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布局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发展的战略。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多项联合,推动产业经济融合,不断缩小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三)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经济内涵逐渐提升
中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宽广,拥有多种民族,孕育出丰富且绚丽的历史文化。中西部地区属于中国古国的发源地之一,蕴含深厚的文化基础,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宝藏。经过汉唐时期、西夏朝代以及长城搭建等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熏陶,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和经济带去欧亚地区,同时将西方文明带回国内,成为重要的文明交流通道。据旅游局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风景区和国家级文化遗产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4]。而“一带一路”建设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将中西部悠久文化渊源随着经济贸易合作不断传到西方国家,促进本地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逐渐提升产业经济中的文化内涵。
(四)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资源丰富
中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我国的渭河平原和黄淮平原,包括安徽、陕西及河南等省份。关于产业经济资源,中西部地区具有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奠定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增加与中南亚及欧洲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有效提高改革开放程度,形成对接国际市场的优势区位,有利于承接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中西部地区的产品逐渐进入中南亚及欧洲市场,促进中西部地区接手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快本地经济发展速度。当制造业形成一定规模后,集聚成产业集群,根据价格指数效应理论分析,当地整体的薪资水平会提高,吸引更多劳动力加入产品制造,增强经济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产业经济,但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生态建设以及贸易环境方面均尚不完善,制约着产业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出如下问题。
第一,中西部地区基建水平较低。相较于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基建尚不完善,公共服务、交通、通讯等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较低水平的基建难以符合被投资要求,限制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融资及产业经济发展。
第二,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及能源化工企业比例过大。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仅有能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持续性较差,缺少动力源。
第三,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由于长期随意开采,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和坍塌。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脆弱,难以承载经济产业扩大发展,无法吸引更多外地企业进驻。
第四,中西部地区市场环境较差。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政府需要完善职能,加强对产业经济的有效指引与监管,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但是对于部分外商,“一带一路”建设给予了特殊待遇。为促进改革开放,中西部地区会加强与外商之间的经贸合作。为提高合作签约率,有关负责人会给外商让利,引发中西部地区市场经济遭遇不公平竞争,受到不公平待遇。一定程度上,部分外商的特殊待遇会扰乱市场,影响到国内其他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缩短与东南部沿海地区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各个中西部地区的特点,协助其发展产业经济,并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不同地域发展。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需要的财政支持更多,政府应提供额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辅助其产业经济发展。
(二)助力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建设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基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经济水平。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逐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外合作伙伴或者客户会选择前往中西部地区参观企业。在这一情况下,服务产业应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天然的自然风景及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文化旅游业,增加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程度,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水平。
(三)促进中西部地区优势产能企业深入发展
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促进中西部地区优势产能企业深入发展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能企业通常在经济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共同提升,并且在国内外市场融合发展中存活下来,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这种企业不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就是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时刻观察市场变化情况,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保持向前发展,逐渐成为优势产能企业且获得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既可以开阔国外市场,还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四)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建设
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经济势必需要完善物流建设,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建设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开展国际业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下,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加与其他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次数,提高产品资源的交换次数及转运频率,需要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做保障。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建设,有利于保证更多的产品及时送达到客户端,展现企业诚信,促进双方贸易深入发展。
(五)发挥中西部地区文化优势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人类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尤其是文化优势不断凸显。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传播中西部地区文化,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强化中西部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中西部地区可以举办关于产业经济的文化展览会,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经济项目,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进而健全产业经济结构,为提高产业经济发展速度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西部地区均需要有一个适合本地情况,能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充分证明了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西部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促进经济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强与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联系。“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的钢铁煤炭、旅游、零售、农业等产业均有重要影响,还对其他领域有牵动作用,可以促进产业经济高效发展。如何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现状,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发展路径,对于中西部地区政府、企业、人民来说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琳祝.“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73-74.
[2]王思樾.试论“一带一路”给中国中西部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经贸,2018(05):37-38.
[3]向雯.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专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 《中国智库》总编辑于今[J].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2019(05):85-89.
[4]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147-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