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以A国有企业为例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国有企业,全面预算,风险防范
  • 发布时间:2021-03-24 20:28

  摘 要: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简政放权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产出效益。国有企业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影响国有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从而编制预算计划,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以A企业为例进行案例探讨,分析A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对策,以期能够为更多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有效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具。根据资源有限理论观点,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配置各种资源,从而提高资源产出效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通过竞争机制将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与效益最高的企业,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一、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具体量化,将其分解为具体预算指标,然后根据内部组织机构以及岗位职责进一步将指标进行细化,从而有效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岗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进行有效监管,保障预算方案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控制。而且,将企业预算目标与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考核企业预算完成情况,从而能够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不足,及时修正偏差,有效保障企业战略目标落实。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提升企业内部协调性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分析外部环境与企业发展资源需求,从而编制预算方案,提高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发挥出预算方案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预算方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起点,合理预算企业各项活动资源需求,从而按照预算目标进行分配资源,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加强企业信息沟通与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参与特点,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全面参与,各个部门通过沟通与交流,加强部门间业务联系,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综合分析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对预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有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员参与,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从而保障预算方案能够得以全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以数字化形式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分为具体活动目标,然后按照岗位与职责不同制订能够量化的工作目标,将工作任务以及计划细化到具体岗位,从而为员工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在绩效考核时通过量化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所有预算参与主体纳入考核体系中,不仅能够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客观性,而且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A企业全面预算实施存在的问题

  A企业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国有独资高科技集团企业。企业主要从事于电子通讯设备、元器件、软件等设备研发工作,企业当前业务领域覆盖面较广,涉及能源电子、信息技术与软件、通信网络、安全电子等方面。随着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崛起,A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最显著表现为A企业生产的电子通讯设备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企业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从A集团组织架构来看,集团办公室下设规范发展部、财务部、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其中财务部门不仅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负责,而且需要肩负起预算管理职责。但从A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效果来看,并未实现预期效果,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有效落到实处。

  (一)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

  A企业将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成具体经营指标,然后制订年度预算计划。但A企业在制订预算目标过程中,仅从财务指标角度制订预算管理指标,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导致企业设置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存在一定差异,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目标存在严重脱节。例如,2019年企业设置预算指标从财务维度制订预算指标,诸如销售收入、营业成本、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指标,导致编制预算方案存在片面性,难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事实上,企业非财务指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企业实际预算制订过程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设置预算指标,忽视了对企业重要战略资源管理,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A企业未设置预算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预算编制、控制与考核等工作,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预算编制以企业历史数据为基准,预算编制人员结合经验判断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导致企业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与效益。由于企业预算编制存在较大主观性,预算管理指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导致企业预决算均在较大差异,从预算编制方式来看,A企业采用固定预算与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虽然能够减少预算编制工作量,控制人工成本,提高预算可执行率。但固定预算与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弹性与灵活性,预算执行可调整范围很小,实际编制过程中未充分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了解部门实际需求,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预算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重要工作,通过考核能够认识管理过程存在不足,从而加以完善指导日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流程以及全员参与的特征,预算考核工作应当以全体员工为预算考核对象,从而保障企业预算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从实际绩效考核工作来看,A企业的预算考核只针对中高层领导,下属员工并未纳入考核体系中。员工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最主要群体,因而在绩效考核时未将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此外,A企业预算考核主要以财务指标完成度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忽视了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容易造成管理层短视行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三、加强A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设置预算管理目标

  A企业首先应将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到企业战略高度,以战略为导向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以平衡计分卡为参考依据,从财务维度、内部流程维度、顾客维度以及学习与成长维度制订评价指标,能够有效避免管理人员短视行为,更加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例如:财务维度可以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设置预算目标;客户维度可以设置市场占有率、顾客保持率以及投诉率等指标;内部流程维度可以设置项目完成率,产品次品率等指标;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以设置员工培训次数、离职率、满意度等指标。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一方面,A企业应当重塑组织结构,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全面统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规范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与管理活动。例如,采购部门负责财务部门营业成本中采购成本、营运能力,内部流程维度中与上游企业合作管理等指标设定。另一方面,A企业应当结合收入、费用等项目特点灵活选用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效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例如,办公费、租赁费用、部门办公费用等稳定支出费用可以采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针对费用发生存在较大变化的项目可以采用了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全面预算考核应当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全方位、全流程以及全员参与的特点开展考核工作,提高预算考核的科学性,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一方面,A企业应当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非财务指标纳入预算考核体系中,从财务与非财务角度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高预算考核的科学性,更加清晰审视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分析与调整以及预算监督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流程与全员的绩效考核。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设置考核指标,提高设置指标的可量化度,根据考核结果制订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有效发挥出考核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流程与全员参与特征,能够对企业各项活动实施全面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肩负重要社会责任,许多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发展压力。本文以A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针对A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设置预算管理目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善预算考核机制等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林志.ABC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分析[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2]李岚岚.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应用研究——以S电气公司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8.

  [3]何悦.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