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善问,提高自主提问能力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学生,小学,能力
  • 发布时间:2021-03-27 21:45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观念,个性心理的初步阶段,也是学生发展自主提问意识,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剥夺学生提问机会,采用灌输知识的方式,肢解文本地将语言知识,文本内涵等展现给学生们,导致学生们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难以建立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因为被剥夺了学习的主动权,很少自主思考、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变成了循规蹈矩的“牵线木偶”,自身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基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方式,激发提问兴趣,驱动自主提问,使学生在善问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理解文本,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主提问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提问,不仅可以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对所学自主思考,便于建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思维能力。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般采用如下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

  1 营造问题氛围,激发提问兴趣

  学习氛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所创设出的或轻松或紧张,或积极或消极的精神状态。不同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轻松、积极的精神状态驱动着学生有效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自主提问能力,首先要营造适宜的问题氛围,用环境驱动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产生浓厚的提问兴趣。

  1.1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个体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一种困境状态。这种困境状态,是学生自主提问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一般会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们进入到问题状态中,自主地对情境中的内容进行质疑,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在实施教学之初,我立足文本标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了风雨飘摇中的老屋画面。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们发现,老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有的老屋,七零八落。围绕这个画面,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视频中的老屋是那么的脆弱,在风雨中,倒塌是必然的。为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的老屋却是永远都倒不了的呢?文章中的老屋和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一样吗?文章中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是被施魔法了吗?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点燃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作用下,也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产生质疑,带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便于继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1.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自主提问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诗人劳伦斯曾说过,一个人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感知到自己很重要的。学生自主提问,是对自我的肯定,通过自主提问,学生可以获得学习满足感。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想使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使学生通过自主提问,产生阅读兴趣,为提升阅读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我先利用语言描述的方式,为学生们创设情境:“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文章的标题是整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那么,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标题,你有哪些发现呢?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如此场景的辅助下,学生们结合阅读经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呢?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给予肯定,并和他们一起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对文本内容的探寻。如此教学,不仅将学生们带入到了文本中,还使学生们初步地体验了课堂提问,便于提升自主提问能力。

  2 夯实阅读基础,掌握提问方法

  自主提问是以提问技巧为保障的。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存在问题,但是却无法将这些问题明确地提出来,小部分学生根本无法从文本中发现问题,造成如此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提问技巧,不知道从何处提问,不知道如何发问。基于此,提升学生自主提问能力,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们不同的提问方法。

  2.1 立足标题提问

  文本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记叙文的标题,往往可以引出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的标题,常常可以点明作者的观点。因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以文本体裁为依据,鼓励学生们思考文本标题,从标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此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初步地建构文本认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便于学生们提升自主提问能力。而且,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为接下来深度地解读文本打下坚实基础。

  以《去年的树》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树和鸟儿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标题本应该揭示出树和鸟儿之间的故事的,但是,作者却选用了“去年的树”做题目。立足于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围绕此标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到,作者为什么要将“去年的树”作为标题呢?“去年的树”有怎样的特点呢?和今年的树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用鸟和树的故事来做标题呢?

  2.2 从文本不解处提问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尽管是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发展情况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受到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对文本内容建立深刻理解。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正是他们存在疑问的地方,也是教师需要重点解读的内容。对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立足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引导他们提问,根据学生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此内容进行解读,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提升阅读效果。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初读文本之后,一些学生欲言又止,觉得这篇文章跑题了。于是,我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了如此问题:我阅读了这篇文章,觉得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场景,这和文章标题是不一致的,是不是作者写跑题了呢?学生提出的如此问题,是不理解文本内容的具体表现。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先给予肯定,接着带领全体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驱动着学生们深入到文字语言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2.3 在反复处提问

  修辞手法是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作者为了将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刻画地生动形象,会使用修辞手法。反复作为修辞手法一种,在整篇文章中起到强调作用,展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但是,利用反复手法书写的内容,也是大部分学生不理解的。基于此,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在反复处提问。

  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反复地使用了11处的“诸葛亮说”,但是,却有一处不同之处,使用了“诸葛亮笑着说”。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忽视这一处,如此影响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此,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们认真研读文本,并提出一个问题:“这一处为什么是诸葛亮笑着说呢?”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结合之前的“诸葛亮说”,提出其他问题,如“诸葛亮在笑什么呢?”“诸葛亮在对谁笑着说呢?”“他带着怎样的心情笑着说呢?”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带领他们进一步地分析文本内容,探寻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此便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

  3 建立问题档案,全面评价学生

  问题档案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本内容,提出的问题,或践行的提问行为的记录。问题档案是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依据。尤其,在问题档案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学生在自主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这些问题,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驱动学生实现自主提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自主提问能力,会建立问题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3.1 建立问题档案

  建立问题档案是对学生自主提问进行评价的前提和保障。先建立问题档案,便于教师对学生建立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准确地认知自我。自主提问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所以,在建构问题档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性,给予学生建立问题答案的机会,驱动学生自主地记录、分析自己的课堂提问情况。在班级授课制的影响下,学生们是在集体中进行学习的,一般是借由与他人的互动提问、阅读的。所以,学生在自主记录自己的提问情况的时候,还需要记录他人的提问情况,从而能对比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扬长补短,汲取提问经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自主提问水平。因此,我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将他们的提问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地整理、记录自己和他人提出的问题,通过如此问题获得的知识等。之后,将我记录的内容和学生记录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建构完善的问题档案,系统分析学生的课堂提问情况,为之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提问指导打下坚实基础。

  3.2 应用问题档案

  问题档案建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在参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提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有一些提问进步之处。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建立的问题档案,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发现学生的提问亮点,又要发现学生的提问不足,为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提升提问水平。具体地,我会围绕和学生们一起建立的问题档案,系统地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哪些好问题,这些问题好在哪里,之后要如何继续提问。就学生的提问不足,匿名地进行点评,提出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同时,还将学生们的课堂提问作为期中、期末考试标准之一,使学生重视自主提问,善于自主提问。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教给提问方法,驱动学生自主提问;建立问题档案,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通过不断的提问,锻炼思维,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同时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新元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