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中,历史,教学
  • 发布时间:2021-12-17 10:48

  历史教材内容具有非常突出的知识性、人文性、探究性、主题性与思想性,因而是高中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积累、视野拓展、能力训练与素养发展的生命跃升平台,自然是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主体训练基地。这样,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将会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主体状态、认知方式、探究兴趣、交流过程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史料教学,借助高中生较强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交流能力,通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历史认知。

  1 史料教学的概念简介

  史料教学是指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尊重与遵循高中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主体认知能力、合作互助意识等群体优势,积极创设案例式、探究式、交流式的课堂认知过程。史料教学能够让高中生获得丰富的认知素材、宽阔的探究空间、自由的交流氛围、快乐的情感体验以及高效的认知过程,进而能够持续强化高中生的探究热情、求知动机、表现意识与成长意识。

  因此,史料教学隐含了突出的生本理念、质量意识、创新思维与价值诉求,旨在通过认知对象的趣味内容与探究方式去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参与意识、认知兴趣与求知动机。史料教学能够激发高中生进行历史认知的积极意识与主动欲望,达到优化主体认知状态的目的,以此为历史教学提供最强大的主体能力支持与集体智慧保障,使高效课堂的科学构建成为必然。

  2 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史料教学具有突出的案例性。史料教学舍弃了传统的空洞说教,给予高中生一段叙述严谨、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有始有终的探究素材,让高中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深度学习中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想、有所得,真正成为历史认知的行为主体。

  第二,史料教学具有突出的主题性。史料教学使用的案例素材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主题性与目的性,用以启迪高中生的认知思维与探究角度,能够按照案例素材叙述思路的科学导引而进行目的明确、指向具体的探究活动,主动挖掘出教师预设的探究任务。

  第三,史料教学具有突出的探究性。史料教学将历史知识、主题思想、教育滋养都一一隐含于案例素材之中,让高中生去逐步挖掘、深入探究,因而高中生能够在主体探究认知过程中充分享受思考的快乐、探究的快乐与成功的快乐,从而体验到主体认知的真正快乐。

  第四,史料教学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在史料教学中,教师提供给高中生的案例素材内容丰富多彩,都是具有较高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秀趣味素材,因而能够有效刺激高中生的认知兴趣、猎奇动机与探究意识,有效优化高中生的主体认知状态、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

  第五,史料教学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历史教材的高浓缩性导致了枯燥性与乏味性的产生,因而教师不盲目服从,而是借助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去有效弱化历史教材的“无奈与尴尬”,因而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为高中生的历史认知创设一个更加完善的成长环境。

  3 史料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史料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案例充实、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趣味横生的探究素材,因而能够有效吸引高中生对历史认知的注意力,引导高中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互助成长,在互帮互助、相互促进中成为课堂认知主人。

  其次,史料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人性化、趣味化、主体化、探究化的高效教学模式,借助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去激发与提升高中生的认知关注度、思维活跃性与生命创造力,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高中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与相得益彰。

  最后,史料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能够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切实可行、值得推广、深度优化的高效性历史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助力高中生主体能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切实完成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时代教育职责,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4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运用

  史料教学是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人性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深度考量、科学设计、精心实施、逐步完善,为高中生的历史认知、课堂探究与合作交流创设一个信息高速路。

  4.1 创设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案例素材内容都承载着一段的探究任务与活动指向,具有突出的主题性与针对性,能够目的鲜明地指引高中生去进行定向思维与精准探究,因而高中生能够清清楚楚地知道案例素材的主要内容与可能外延。案例素材是针对历史教材内容中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展示,既包含了一些课文内容,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拓展,能够给予高中生新的信息刺激与信息积累,有效帮助高中生优化对某一历史知识的全面感知、信息积累与内容丰富,从而使素材内容凸显出非常明显的主题性、指向性与导引性。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初步感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如,通过经济手段强化国家实力、通过政治手段实现邻国结盟、通过军事手段消灭弱小扩充自我,等等。随后,教师又为高中生提供一段史料素材,而且内容分经济、政治、军事三个角度具体涵盖“商鞅变法”、“近交远攻”、先小后大、蚕食发展等秦国逐渐发展强大的策略细节。最后,教师再让高中生以此说出经济策略、政治策略与军事策略分别对应案例素材中的具体内容,借助案例素材使秦国的三大发展策略更加具体、详细、真实与丰满,以此深化高中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部分主题化历史知识的再巩固、再强化、再深化、再完善。

  4.2 创设案例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为高中生提供素材案例内容,并以此作为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认知对象和研究内容,让高中生对案例素材内容进行个体感知、集体讨论与信息交流。因此,案例素材就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自主探究、信息交流、深度挖掘的信息媒介,也就成为历史课堂上的讨论话题与交流内容,成为师生集体智慧共同探究与团队认知的”征服对象。案例素材是史料教学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载体,既是师生合作确定课堂探究主题与历史知识基点的有力抓手,也是知识拓展、方向把控、深度探究的行动起点。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在课文内容中初步感知了“废除宰相官职收缴职位权力、明朝设立内阁掩饰君主专制、清朝设计军机处辅助君主专制”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最后,教师为高中生提供史料素材,在史料素材中高中生可以得知明朝初期拥有左宰相与右宰相两个重要官职,由于宰相权力逐渐膨胀,且直接威胁到皇帝对全局的掌控权力,因而朱元璋慢慢废掉宰相制度,将官职权力进行回收,增强中央集权制度。朱元璋又设立内阁代替宰相辅助封建统治,而清朝则通过军机处掩饰君主专制制度。因此,高中生能够从案例材料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相关知识,借助案例式教学模式深度掌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4.3 创设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案例素材内容成为教师与高中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信息交流、互助成长的共同研究目标,因而成为师生集体智慧与团队合力的共同施力对象。高中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因而具备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高质量信息交流与互助成长的主体条件,使史料教学过程中的集体探究与合作发展成为可能。因此,教师要以案例素材为物质基础,以高中生的主体认知能力为探究动力,以合作探究、互助成长为活动方式与活动目的,积极推进高中生群体之间的合作探究,享受互帮互助的乐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能够从课文内容中得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核击日本”、“日本投降”等内容。随后,教师为高中生提供了一段发生在“卢沟桥”附近的日军侵华战争案例素材,高中生就很容易地从“卢沟桥”这个关键词而确定这次战争的名称应该是“七七事变”,进而站在“七七事变”的知识基点上去合作探究史料素材的具体内容与知识导引,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

  4.4 创设嵌入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案例素材内容仅仅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教师教学内容的承载信息与辅助信息,因而能够成为教师引导高中生进行专项训练的主体探究目标。案例素材内容的出现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与具体安排,也是教师贯彻“学以致用”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一般位于高中生初步感知教材知识内容以后的知识巩固、视野拓展与能力训练之中。因此,案例素材内容能够以非常自然、顺畅的“嵌入状态”进入高中生的认知视野,能够水到渠成地成为高中生的深度学习内容,进入能力提升环节。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能够从课文内容中掌握到“解放战争”主要包括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役后国内局势彻底明朗。然后,教师为高中生提供一段史料素材,交战双方就是“国共两党”,而且地点是在东北地区,战斗规模非常大。因此,高中生能够很容易地将战役的名称定为“辽沈战役”,然后联想到“辽沈战役”中刚刚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并以此解决预设问题。因此,史料素材非常自然轻松地嵌入到历史教学之中,顺势利导地开展深度学习。

  4.5 创设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案例素材虽然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递进性,然而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探究性。也就是说,案例素材能够脱离课堂教学过程而独立存在,可以成为加速高中生历史知识积累、启迪思维训练、培养主体能力的得力助手,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似曾相识”的课堂探究对象,启动高中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再探究历程。因此,教师要在史料教学中以案例素材内容为主题承载与活动指引,推动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充分展示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有效训练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新航路”的具体四条路线,有“迪亚士的好望角之行”、“达伽马的好望角印度之行”、“哥伦布的西欧美洲之行”以及“麦哲伦的环球旅行”。然后,高中生就可以立足四条新航路的具体差异之处去精准确定核心领导人物是谁,然后再较为精准地进行深度探究、完成预定任务。因此,高中生就在史料素材中积极寻找关键词,然后立足关键词拓展思考相关历史知识,最后借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友好交流解决教师的预留问题。

  4.6 创设情境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史料教学中,案例素材内容往往是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故事性、思想性与趣味性,自然会具有的事件主题、情感色彩、中心思想与价值诉求,因而教师可以创设和融入一定的教学氛围,以此调控高中生的生命状态与认知能力。教师创设的良好教学情境能够使案例素材内容更加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灵有感,因而能够给予高中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与认知体验。因此,教师在史料教学中将案例素材与教学情境有机融合,为高中生的信息获取与知识积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外界刺激。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亲眼看到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英明领导。随后,教师在开展史料素材探究前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毛泽东扮演者唐国强诵读的《沁园春·雪》,切身感悟演员身上承载的“伟人形象”,营造出浓浓的伟人元素、家国情怀与英雄氛围,借助高中生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态势去完成关于“毛泽东”的史料分析,开发教学情境的教育价值。 5 史料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补充

  史料教学是一个理念先进、优势突出、功能强大、效果明显的新型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教师去深度研究、逐步完善、持续提升,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的认知环境。

  第一,教师要注意史料教学的拓展性。史料教学中的案例素材内容仅仅是高中生进行思考活动与自主学习的“认知引子”与“思维起点”,需要高中生“顺藤摸瓜”地整合出研究内容,完成教师预设于案例素材中的活动任务,因而要注意启发高中生的拓展性思维活动。

  第二,教师要注意史料教学的合作性。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强大的集体智慧与互助能力,因而教师要在史料教学中积极促进高中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与互助成长,让高中生轻松自如地以案例素材为探究对象而开心快乐地开放思维、畅所欲言与合作发展。

  第三,教师要注意史料教学的实效性。在史料教学中,案例素材的价值就在于为高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认知对象,借助趣味性、故事性与欣赏性较强的案例素材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求知动机与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认知、合作成长之中。

  6 结束语

  史料教学是教师立足教材内容特点而为历史课堂教学以及高中生的主体认知量身定做的案例式、主题式、探究式与交流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的视听体验、感官刺激与信息获取,为高效化的历史认知积累下更多更好的探究信息与能力训练。因此,教师以史料教学为课堂支点积极优化高中生的认知素材、讨论过程与成长方式,力求为高中生创设一个人性化、趣味化、合作化与探究化的生命跃升平台,有效助力高中生的历史认知、主体交流与互助成长,加速高中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与素养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