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师”——打造“五育融合”小学美术课堂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育改革,兴趣,高效教学教育质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08 16:42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其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而美术课程更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近年来,学校的美育改革一直在路上,不曾停歇。身为中小学一线美术教师的我们作为美育实施主要阵地的关键,我们应该好好思索如何以兴趣为导向来切实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教育质量。
事情还要从去年暑假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开馆说起。当这座全国性的博物馆落座扬州以后,无疑是给扬州及周边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暑去处。有趣的同时还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于是家长们都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了。作为美术老师的我自然也不甘落后,第一时间就预约了参观名额。当我看到里面分星擘两的介绍、琳琅满目的展品、精彩纷呈的互动时,瞬间就被吸引了,并且用笔记本记录下了许多知识点和观看感受。整个馆的分布不仅仅是美术相关的展品介绍,更多的是融合其他学科的一些综合性的展览。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有几件事儿吸引了我的目光。比如:在某青铜器展柜前,一个三年级模样的男孩儿一脸兴奋地跟他的妈妈说:“妈妈,妈妈,这个叫青铜器,我们美术老师上课时讲过的。”同为美术老师的我在旁边立马挺直了腰杆,既得意,又感欣慰,说明孩子们在美术课堂还是有认真学到知识的。可家长的态度却十分冷淡,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嘴里敷衍地回答着孩子,孩子瞬间失了兴致,怏怏地闭上了嘴。孩子们生性活泼,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越来越活泼,有的孩子则开始沉默寡言。是什么让他们变得不一样呢?又有多少家长、教师那冰冷的态度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激情的火焰?
同样发生在某绘画作品展柜前,一位爸爸口若悬河、一本正经地给孩子分析着画面内容、时代背景,孩子也一脸求知地看着爸爸。我顿时来了兴致,立马凑上前去,想跟着听一听。可没想到,不听还好,这样的亲子画面还算和谐,一听之后,我立时皱起了眉头。孩子的爸爸讲的都是胡诌的,甚至连画的名字都不对,可那幅画的名字明明就贴在画的旁边呀。孩子的兴趣十足,结合此情此景肯定印象深刻,但是接受了这些错误信息的孩子在今后课堂中遇到类似的学习中,是否会向老师质疑:“老师,你说得不对,我爸爸说……”全面兼顾各育的基础上,注重各育的独特价值与任务, “融合”表明“五育”之间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拼凑的关系,而是融通与共生的有机整体。
以上的事情都是现阶段教育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看似是家长和孩子间的事儿,仔细想想,我们却能从中看见课堂教学的弊端。首先,如同题目所说,力求“以兴趣为师”。我认为无论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源于自身,而非外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家长的强迫、老师的灌输、考试的压力……
不仅仅是家长,换作老师也是一样的。同样的知识点,你用填鸭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接受程度肯定也是不同的。美术课有许多与历史有关的知识点是十分枯燥的,怎样讲才能让孩子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下去是我们美术老师该考虑的。案例二中的这个孩子正是兴趣教学的最好的说明,他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靠,但也仅限于皮毛。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在课堂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孩子有兴趣地自主学习。而孩子在美术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只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导火索,可这导火索是有一定长度的,想要彻底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得让兴趣继续烧下去,万万不能在中途就掐断、浇灭那兴趣的火焰。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发生在家长身上,还会发生在教师身上。孩子如同永动机一般,精力无限。也许在最一开始,你还可以非常认真地回应着孩子的各种话题,可时间一久、孩子一多,难免就会出现这样敷衍的话语。要知道,教师除了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同时还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哪怕我们只是人们眼中的副科老师,但我们依然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有时候一些小的、模糊的知识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忘记了,有些教师就会选择模糊地带过。教学相长,终身学习,这类型的问题其实是最好解决的。现在又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课堂教学逐渐演变为“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的浅层化课堂,这种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浅表化教学思维便自然而然地固化下来,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既是教师讲解知识或技能、学生熟记知识或练习技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得到片面的发展。因为片中一个,就会轻视其他各育,从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学校的美育最主要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创意表达能力。
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外,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普通人尚且如此,身为园丁的教师们更应以身作则。学校每周都会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校内培训。多数学校都会采用老带新的模式—— “帮、扶、带”,这也是最快、最便捷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当然,不排除有些学校都是新教师,没有成熟教师的经验可以学习,因此省、市、县也会不定期举行一些不同主题的校外培训。这个暑假我就有幸参加了2021 年扬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在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平时都没有接触到的知识盲区。可以说学校的美育工作主要看的就是美术与音乐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因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充电,让学生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中观察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在会上,我还听到了一个新的解释,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因此,每位美术教师都应有一项自己的特长,可以让学生膜拜、钦佩的特长。除了培训外,还有许多切实有效的办法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如:磨课、赛课、观摩课、实验课等,让老师们可以互听互评,互相督促,交流意见,共同进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革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后,艺术也被正式纳入了中考当中,因此教师的命题大赛中也新增加了美术学科。通过命题方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抓住课本中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说白了就是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以前的老师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盆水,而现在,学生进步了,老师更的进步,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老师在课堂的作用也不仅仅是输出而已,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师生都能感到丰富和充实。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一样要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做一个成长型的教师。这不正是《礼记· 学记》中提出的“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项目课题:本文为扬州市教育科学院“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的主题艺术课程实践探索”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21/ P/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