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应用
  • 发布时间:2023-07-09 21:08

  肖 强

  (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417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授课时需重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习感受,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数学作为“主科”,对锻炼学生思维与逻辑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为帮助小学生打造相对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尝试利用小学合作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愉快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小组合作主要是为推动学生更好学习与个人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依据多种方式开展客观指导,令自身教学有效融入到学生合作学习中,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02-01

  引言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作为基础性综合学科,诸多数学概念性知识需要记忆,小学生利用数学规律建立数学逻辑思维,这对学生之后的发展十分有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契合小学数学未来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抽象性学科,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难以充分理解,因此极易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跳出传授单一授课模式的束缚,避免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因此开展合作实践教学,可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形成相对开放与包容的学习氛围,实现同学间的互相进步,有效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能。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大改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潜力。另外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也有着非常强的启发作用[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较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数学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提高各自的学习技能。现实的小组合作,有的只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小组间缺乏交流,学生不会倾听,不会沟通,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仍然是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本质上依旧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跟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式区别不大。

  (二)小组合作分组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参与探究,确保各小组成员融合到小组讨论中来。小组的分组是很关键的一环,有的分组就是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结合,志趣相投的自然会聚在一起,这样会增加贪玩的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这种不均衡的参与方式会导致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下降。

  三、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措施

  (一)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科学的分组

  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分组时,一定要科学合理,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个体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语言表达等。分组的原则是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意思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总体情况应当是有区分的,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总体情况应当是不相上下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内部均衡发展,外表公平竞争。在人数上以4-6人一组比较合适。小组分好之后,每组选择一位综合素质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便于组织安排活动。这种相对科学合理的分组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2]。

  (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每个小组可以设“常务组长”、“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常务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活动的开展,如有异常情况,汇报给老师;小组长负责本次讨论的组织与安排;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在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只有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突出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这一阶段需要启发式的教育,教师应该以小学生对于数学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既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去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有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对学生予以纠正,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为重要任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3]。

  (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热情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比如最具创新特色的小组、纪律最好的小组、最为团结的小组、答题最优速度最快的小组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更有利于合作效率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具体的策略选择上,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学教材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时间,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平.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3,(01):42-44.

  [2]布尼亚孜古力·肉孜.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试论[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47-53.

  [3]赵建珍.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2,(27):36-3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