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的培育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培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21:13
郑明辉
(安徽省来安县第四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并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培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12-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思维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思维能力作为语文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将阅读与思维相分割,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一线教学实践,探讨有效的阅读思维能力培育策略和方法。
一、提升阅读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课堂教学不在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加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着重于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本篇课文是我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此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作何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济南的热爱。为了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授课时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创设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在冬天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让学生们猜一下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呢?可以令同学们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去阅读课文验证自己的猜想。令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猜想,可以将其的思维快速地调回课堂中来,并且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加的认真仔细。创设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积极地思考大胆的质疑,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步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条理性
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用心思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题目,用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述的内容,用手勤勉地记下笔记本,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语文学习,得到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效果,理解教师讲述的教学内容并内化于心。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并且对于大部分事物存在好奇的心理,思维方式还未成型,缺少思维的条理性,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先总结文章的主体脉络、重要信息,让学生对于串联整个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对文章脉络进行分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一些关键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信息探索出正确的答案,锻炼学生的逻辑条理性,培养学生对正确答案的判断能力。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从头到尾的阅读并进行分析,将段落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学生的阅读分析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研讨《孔乙己》的文章脉络,让学生总结教师与其他同学的意见,再提出“分析孔乙己”的问题,例如,孔乙己的外貌特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描绘这个人物的意义。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总结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的大致内容与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化阅读思维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师依据“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现状,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必须灵活借助于一定的阅读辅助工具为学生构建阅读环境,烘托阅读氛围,活化“学困生”的思维。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已经逐渐与教育接轨,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就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优势,结合文本的内容以及“学困生”的现状,从互联网中挖掘相关的视频、声音、动画等资源,将其与阅读整合起来。如此可最大限度激活学困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唤醒“学困生”内在的阅读欲望,激活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文章内容,理顺文章脉络,活化学困生的阅读思维。例如,在“壶口瀑布”的阅读学习中,如果单纯进行生字、词语的讲解,学困生常常会在枯燥的“灌输讲解”中游离于课堂之外,思维没有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不足。为了真正契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困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就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从网络上搜集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包括:特色、历史、发展历程等内容,并借助视频的方式将“壶口瀑布”的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内容,快速抓住了学困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其在视觉、听觉多重感官的驱使下,对壶口瀑布形成了整体的认知。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结合阅读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的阅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困生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促进了阅读整体思维的发展。
结语:
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样重要, 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在新课标的指导和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 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玉侠.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23(03):58-60.DOI:10.16692/j.cnki.wxjyx.2023.03.046.
[2]周莉洁.浅谈初中语文课程变革下的课堂实践[J].作文,2023(12):21-22.
